——石家莊市博物館館藏《梅石觀生圖》拓本綜考"/>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趙玉敬
(石家莊市博物館,河北 石家莊 050011)
《梅石觀生圖》拓本現藏石家莊市博物館,紙本墨拓,蝴蝶裝,十八開,三十六頁,縱38.4厘米,橫39厘米。2014年全國第二次可移動文物普查時,北京古籍碑帖鑒定專家孟憲軍、吳元真對館藏1000多件碑帖進行認定時發現該拓本像主身份、題詠者非貴即顯,拓本刻工精良,藝術價值和史料價值非常高。筆者反復研讀,對其來龍去脈、涉及的人物與事件進行了系統梳理,在此拋磚引玉,以就正于方家。
肖像畫是中國人物畫中的一個古老分支,又被稱為寫照、傳神、寫真等。文人肖像畫既有雅集、文會等群像,又有行樂圖、待漏圖等表達個人志趣、品質的單人像。至清代中期,單人肖像畫更加流行,通常以書齋、山水樹石為襯景,像主居于顯要位置,或在山林,或在亭閣,文人性情秉性特征更加突出。像主朱珪,身為嘉慶帝老師,位尊名顯。據畫面題記和朱珪自述,《梅石觀生圖》是乾隆五十五年(1790)四月為慶祝嘉慶帝老師朱珪60歲壽辰精心繪制而成。題詠者不是天皇貴胄,就是功名高中者,可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朱珪(1731—1807),字石君,號南厓,晚號盤陀老人,乾隆十二年(1747)進士,嘉慶時期股肱大臣,乾隆四十年(1775)入值南書房,任皇十五子(即嘉慶皇帝)老師,謚“文正”。“文正”是封建時代對一個官員生前德行從政的最高評價,終清一朝僅有8人獲此殊榮。《清史稿·朱珪傳》①記:“(乾隆)四十年,召入覲,改授侍講學士,直上書房,侍仁宗學。”“仁宗”即后來的嘉慶帝,時年17歲,已被秘密立儲。朱珪品行清廉,學問淵博。他除了講授四書五經、詩詞名篇外,對歷代帝王治國方略、御臣之術、安民之道更是條分縷析、深入淺出,教學方式靈活多變。嘉慶在跟隨朱珪學習的四年多時間里朝夕相處,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以致在朱珪遠赴外地任職的十多年時間里書札往返不斷。據有關學者研究,嘉慶寫給朱珪的信札有100多封,內容既有詩詞唱和,又有談論國事、家事,可見二人關系之密切遠在一般師徒之上。朱珪作為帝師始終進言要廣施仁政,對嘉慶個人思想修為和施政風格有重要影響,前有對和珅事件的處置,沒有大開殺戒,穩定了政局;后有對洪亮吉上疏事件的巧妙措置,終結了清初以來的文字獄。他一生在朝為官五十多年,身體力行“養心、勤業、敬身、虛己、致誠”。朱珪去世后,嘉慶萬分悲痛,連頒兩道上諭,稱其“持躬正直,砥節清廉,經術淹通,器宇醇厚”“有內有守,無偽無私,心款款以效忠,政優優而著績”,并作挽詩“半生惟獨宿,一生不貪錢”,高度評價了朱珪的一生。目前研究朱珪的學者普遍采用的朱珪像出自民國時期葉衍蘭、葉恭綽編撰的《清代學者像傳》。經筆者比對,《清代學者像傳》中的朱珪像與《梅石觀生圖》中朱珪像高度契合,應當是以此為藍本傳移摹寫的,不同的是《清代學者像傳》中的朱珪像舍去了周邊襯景。
《梅石觀生圖》第六開右側畫一老者大臉方額,雙目炯炯,平視前方,身穿寬松便服,盤腿,雙手十指相扣,氣定神閑,端坐于平坦方形石面上。身后左側為坡石,右側梅樹老樹新枝曲折攀緣,松檜藤蘿生機盎然,周圍流水潺潺,萬籟俱寂,宛若一幅禪悅圖。畫像右上題款:“乾隆庚戌春受業繆炳泰為南厓夫子寫照□□受業黃鉞補圖。”
繆炳泰的乾嘉時期著名肖像畫家。朱珪自識中有“繆子霽堂,善貌生,為予寫照,成,鏡之,宛若我生觀”;《清史稿》記:“繆炳泰,字象賓,江蘇江陰人。初以國子監生召繪御容。”“乾隆五十年以后御容,皆出所繪。”“丙”與“炳”同音,應是互用。“霽堂”為其號,它處未見記載。
黃鉞(1750—1841),字左田,又名左君,號壹齋、左庶子,安徽蕪湖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進士,工詩文,書畫長于畫梅,著《左田詩鈔》《左田畫友錄》。此畫補景于中進士當年所做。
第七開右側朱珪自題具體交代了《梅石觀生圖》名字的由來:“天下之堅而靜者,莫石若也,艮為小石,然有山之象焉。以其能含云氣、茁天喬,故靜而為動之根,其止象也,其生機也。繆子霽堂,善貌生,為予寫照,成,鏡之,宛若我生觀;黃子左田為補磐石綴古梅,其右為遠近高下山瀑、松檜藤蘿,郁然蒼秀於四時咸宜。觀其間,謂是生生之倪也!可謂是三生之因也!可謂是長生之學也!可謂是無生之妙也!可名之曰:梅石觀生圖。乃記其由起。時乾隆五十五年庚戌四月二十有五日,予年六十也。”梅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代表高潔,紫藤象征紫氣東來,松檜四季蔥翠耐寒堅忍,襯圖補景將朱珪的性格、追求、處事方法逐一闡述。
像主朱珪位尊職顯,交游廣泛,時人皆以為其題詠為榮。題詠者計有在上書房讀書的4位皇子和2位皇孫,同僚、受業、晚輩23人,共29人,見表1。

表1 《梅石觀生圖》題詠者屬款及小傳一覽表

(續表)

(續表)
題詠者洪亮吉、吳鼒、阮元、王學金、王蘇、陳壽祺、汪彥博、溫汝適、洪梧、湯金釗、唐廣模11人,款屬“受業”,是朱珪歷年主持科考中試者。彭元瑞題《梅石觀生圖》恭記,弟子湯金釗采用記事文體,其余都采用五言或七言律詩、絕句從不同側面來歌詠像主,如洪亮吉的“何處求真諦,仍從卷外尋。石奇通地脈,梅老識天心”。
重要題詠有三個,為皇十五子、皇次孫和朱珪同僚彭元瑞題。皇十五子和皇次孫道光二十五年(1845)刻石時,已是先皇和當今皇帝,題詠以雙線龍蝠紋作邊框,符合規制。
①皇十五子(嘉慶帝)題詠位于冊頁首開,摘錄如下:“萬叢幽馥梅含朵,靜參鼻觀元開瑣。山空籟寂鳥無譁,磐石根深獨蚨坐。……”乾隆五十五(1790)年嘉慶還沒有公開被立為太子,故稱皇十五子。后鈐一連珠紋小印,上“皇十五子”(陽文篆書)、下“竹素園”(陰文篆書)。“竹素園”是嘉慶為皇子時使用堂號。此印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以黃色壽山石制成,2017年在“勤修無逸—嘉慶皇帝文物特展”中展出過。
②皇次孫綿寧(道光帝)題詠位于第二開,“亦非釋氏亦非仙,梅石為林習靜便。洗滌精神歸內照,反收視聽得真詮。……”綿寧即道光皇帝,即位后改為旻寧。乾隆四十七年(1782)八月出生,時年8歲。清代皇室十分重視皇子的教育,規定從6歲起須拜師入學,每天卯入申出,時間長達10個小時。文武兼修,皇族子嗣博學多才者比比皆是,聰敏的皇孫綿寧幼齡能做出帶有禪意的七言律詩,且書寫筆法嫻熟,不禁令人稱奇叫絕。
③彭元瑞御題《梅石觀生圖》恭記,記述了《梅石觀生圖》完成后邀請他的得意弟子當時未公開立儲的嘉慶帝題寫詩句,還提到此后不久朱珪離京外任十年,直至嘉慶五年(1800)將御筆敬裝卷首,極具史料價值:“乾隆五十五年庚戌經筵講官吏部侍郎臣朱珪年六十,寫梅石觀生圖,維時皇上在春宮,實侍講讀,獲邀題句,其年即出官皖粵,未敢行篋自隨。越十載,嘉慶四年己未,內召為太子少保、戶部尚書,奉御筆敬裝卷首,藏于家。臣瑞同值南書房,出以相示……珪之為人久荷上圣之知……”“春宮”“青宮”都是古時太子居住的宮室,這里借指太子。
記載一代帝師生前身后名的《梅石觀生圖》作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四月,皇子、皇孫、同僚、門生等競相題詠,弟子湯金釗題跋最晚,為“道光乙巳(即道光二十五年)”,朱珪的曾孫甸霖摩勒上石,前后歷時50年。《梅石觀生圖》拓本除自家留存外,還應有少量拓本分贈友好,實際數量遠遠無法與書籍、名碑名拓相比,歷經數百年世事滄桑,原石早已不見蹤影,拓本目前謹見,彌足珍貴。
注釋
①趙爾巽.清史稿:卷三百四十:列傳一百二十七:朱珪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