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綺文 中遠海運(廣州)有限公司
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鄭重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自此,“碳達峰”“碳中和”被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與國際社會一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在此背景之下,綠色航運成為全球當下乃至今后長期的熱門話題及課題之一。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也是航運企業綠色轉型的目標和使命所在[1]。
GH公司是我國特大型國有航運企業的二級公司,雖然從事的業務范圍與航運業相關性不大,但近年來積極關注與綠色航運有關的航運環保細分市場,旨在更好地服務于母公司主業,為綠色航運賦能增值。
綠色航運[2]指的是在航運發展過程中注重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并重,強調在航運過程中注重保護環境,使之滿足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綠色航運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3]:一是綠色能源。船舶和港口使用低污染、無污染和可再生的清潔能源。二是環境友好。船舶從設計、建造、使用到拆解的全生命周期,以保護環境、減少和杜絕污染為追求,最大化實現環境友好。三是資源節約。船舶從設計、建造、使用到拆解的全生命周期,以節約資源、減少浪費為追求,最大化實現資源節約。
航運環保是綠色航運內容之一,立足于環境友好層面,在船舶使用和拆解過程避免和減少環境污染。如對船舶油污水、壓載水、垃圾和廢料等污染物進行處理,防止造成海洋污染。
GH公司成立于1949年10月,歷經數十年的合并、重組、改革后,逐步形成了以旅游旅業、健康醫療、物業經營、航運配套服務等為支柱的產業布局,與地方政府、大型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在華南地區有良好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但隨著內外部環境的急速變化,同質競爭加劇,“十三五”期間,GH公司營收規模下降幅度較大,因主營業務與母公司主業相關性弱,得到母公司資源支持有限,業務板塊小而散,無法形成協同效應及規模效應,產業發展缺乏內生動力,需要及時調整戰略方向。
2.1.1 政策環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隨著生態文明升格為國家根本大計,國家在支持節能環保、環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政策不斷出臺。一是2012年“十八大”報告中指出全面落實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布局;二是“十九大”把保護環境寫入基本國策,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三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
從行業監管層面來看,2015年以來,國家先后發布的市政、工業環保政策包括《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水十條”《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十條”《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關于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關于建立完善船舶水污染物轉移處置聯合監管制度的指導意見》,多維度提升環保政策要求強度[4]。同時,海關部門也多次組織專項打擊行動,促使船舶油污水處理市場逐步回歸規范有序。
2.1.2 市場趨勢
節能環保是高成長性的朝陽行業,相關政策持續升溫,全國投資穩步增長,2018年國家節能環保支出已達6300億元。其中,在污染治理的細分市場中,航運環保領域蓄勢待發,并在近期政策利好中帶來了市場機遇,未來行業增長前景明確。
據麥肯錫研究機構預測,航運環保市場未來五年量價齊升,將維持高速增長。一是處理量增加,由于監管趨嚴,預計含油污水第三方處理量將大幅增加,于2025年達到約1000億噸,是目前處理量的3-5倍;二是處理價格提升,2019年至今,含油污水處理價格提升了約4-5倍,廢礦物油的處理價格也持續位于高位;三是以威立雅、東江環保為代表的一批企業進入航運相關環保市場,其中威立雅已開始進行船舶油污水處理業務。
據麥肯錫研究機構預計,到2025年船舶廢水處理市場收入規模可達25-35億元,船舶相關危廢處理市場收入規模可達60-100億元,粵港澳大灣區航運產業發達,預計市場占比可達全國的30%。
從區域經濟來看,我國正大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5]、西部陸海新通道、海南自貿港建設等,航運資源集聚,大灣區及周邊區域航運環保業務將迎來巨大發展機會。
2.1.3 行業趨勢
近年來工業環保監管政策的密集出臺帶來了市場紅利,其中,航運環保細分行業近1-2年存在明確的布局窗口期。根據廣東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統計,廣州港和深圳港的船舶油污水產生量理論值約為97萬噸/年,含油率20%左右。目前廣東省已投產的船舶油污水處理項目3個,處理能力設計規模合計53萬噸/年。2021年,3個項目實際接收處理的船舶油污水不超過20萬噸/年,行業呈“供不應求”狀態。而在國家收緊環保政策的前提下,該領域的民營企業處理成本大幅上升,近年來環保民企紛紛出讓控制權,引入國資緩解流動性,降低融資成本,加強業務資源協同,在國資較規范的運營模式下,也能帶動環保企業往更加合規的方向發展。

表1 近年來民營環保企業控股股東變化情況
2.2.1 優勢分析
①品牌優勢。GH公司在七十年發展歷程中,塑造了誠實、守信、負責的良好企業形象,積累了豐富的社會和人脈資源,與地方政府、大型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在華南地區有較好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央企品牌背書和在母公司內部潛在業務協同機會,內外部資源整合潛力巨大,這是再發展期重要的基礎。
②資金優勢。企業有充足的貨幣資金,同時龐大的金融資源通過產融結合,能為企業戰略擴張提供發展舞臺和巨大支撐,確保戰略規劃的有效實施;有良好股權投資和物業資產,確保每年有豐厚的投資回報和租賃收益,保障企業有效運轉。
③業務基礎。近年來,GH公司在業務優化、企業整合、資源配置、創新思路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船舶含油污水處理、海圖業務在區域細分市場處于領先地位,健康養老產業、旅游產業積極探索發展路徑并積累了一定經驗。后期根據社會發展趨勢和國家政策變化,希望通過選擇有發展潛力的產業,并借助現代管理模式和技術優勢,投入資金和人力迅速實現超越。
2.2.2 劣勢分析
①主業不突出。近年來,GH公司積極探索產業轉型發展,實現了實體經濟整體盈利,但產業結構調整進展緩慢,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仍主要來源于金融資產市值變化及分紅,戰略產業核心地位不突出,資產規模、利潤貢獻度與核心產業的定位不匹配,品牌建設沒有取得新突破。
②缺乏與業務發展相匹配的專業人才隊伍。人才隊伍建設有待突破,職工年齡結構、學歷結構、知識結構不能滿足企業發展需求,缺乏高素質經營管理人才。
③激勵約束機制不完善。公司約束手段不多、約束形式單一,“約束過度”和“約束不足”并存;現行考核最要依靠年度經營業績考核,中長期激勵措施不足,容易加劇經營管理行為的短期化;激勵機制和契約化管理水平有待加強,績效考核導向性、結果應用需要進一步落實。
通過外部環境分析和內部優劣勢分析,結合GH公司賦能母公司發展的戰略定位,GH公司應選擇基本競爭戰略中的集中戰略,建立以船舶油污水處理為切入點的航運環保體系,逐步建立起以航運環保產業為主業的企業。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母公司具有豐富的產業資源作為依托。截至2022年12月31日,母公司經營船隊綜合運力11382萬載重噸/1394艘,排名世界第一,航運、碼頭、物流、航運金融、修造船等上下游產業鏈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結構體系。全球投資碼頭56個,集裝箱碼頭49個,集裝箱碼頭年吞吐能力1.32億TEU[6]。GH公司背靠母公司豐富的船舶資源和碼頭資源,不僅能獲得穩定的規模收入,還能通過盤活優化母公司內部存量土地資源,快速鋪開各地產業網點,從而實現有效擴張。而產業鏈經營是母公司未來發展的關鍵策略,不僅僅是橫向貨運能力的補齊,更是布局打造縱向的綜合服務能力。從當前布局來看,母公司在貨物流通供應方面布局豐富,有多個主體承擔業務,然而在航運環保等綜合服務能力方面布局較少,需要業務進行彌補,存在缺口與布局機遇,也是未來GH公司的業務突破方向。
2)GH公司有較好的產業基礎。所屬子公司持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排污許可證等,設備設計產能達30萬噸/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目前處理量最大的船舶油污水處理企業。憑借其20多年航運環保經營經驗,能夠深刻理解行業發展規律,把握市場需求特點與趨勢,及時實施產品技術創新與生產工藝改進,在行業內具備較好的口碑及一定的知名度。其業務長期保持穩定市場地位和市場份額,目前在廣州港和深圳港處理量最大,長期承接華南地區船舶的油污水處理業務。所屬子公司擁有先進的工藝和技術,新工藝自動化程度高,在圍油欄布設、使用、溢油圍堵、浮油清理與回收等技術領域積累了豐富實踐經驗,并長期密切配合政府和港口企業承擔應急清污工作和應急演練,社會責任形象良好。
在專注航運環保細分領域的基礎上,GH公司還需要建立有利于產業成長的戰略路徑。
3.2.1 一體化戰略
一體化戰略有利于GH公司在細分市場上形成競爭力后進行產業擴張。船舶油污水處理只是航運環保產業鏈上的中間環節,上游包括油污水接收,下游包括運轉和再生利用(如圖1),GH公司可充分利用自身的資金優勢,通過利舊改造、市場并購等方式,快速擴充船舶油污水處理市場體量形成規模效應,并逐步向船舶油污水接收、轉運、廢油再生利用等環節延伸,通過縱向一體化貫通海上油污水的上下業務鏈條。同時,通過橫向一體化切入岸上廢水處理、廢油可再生、污泥無害化等符合航運環保發展需求的危廢處理項目,全面形成“一豎一橫”“先豎后橫”的產業布局路徑。

圖1 船舶油污水處理產業鏈
3.2.2 戰略聯盟
雖然GH公司在航運環保細分領域已精耕20多年,擁有較強的工藝技術,但從規模上看,GH公司業務據點僅有1家,需要實現戰略目標,擴大產能勢在必行,通過戰略聯盟的形式有助于GH公司實現以上目標。戰略聯盟分為股權式和契約式,前期為快速獲取優勢資源和先進技術,可采用股權式聯盟,通過股權融資、資產購置等方式與粵港澳大灣區船舶油污水處理企業、港口企業建立深層次合作,主動承擔船舶油污水統籌引導角色,沿著“一帶一路”布局船舶油污水業務支撐點。同時,應瞄準大灣區產能規模中型的危廢處理企業作為上下游業務鏈條延伸的并購目標,進一步打通船舶油污水從源頭收集到末端處置的全閉環供應鏈。
保護海洋環境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工作,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GH公司作為國有企業,積極踐行國家關于生態環保方面的政策,貫徹母公司綠色航運理念的同時,謀求自身轉型發展的破局之道,兼顧社會利益和經濟利益。未來,GH公司將致力于建立以航運環保為特色、聚焦廢水和危廢處理的環保業務,形成船舶廢水與危廢一體化接收處理能力,支持母公司航運主業發展,爭取成長為細分市場領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