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向莉, 丁 寧, 孫慶文, 王 爽, 李蒙禹
(貴州中醫藥大學, 貴陽 550002)
柳葉菜科(Onagraceae)植物柳葉菜(EpilobiumhirsutumL.)以花、根、全草入藥。花具有清熱消炎,調經止帶,止痛。治療牙痛,急性結膜炎,咽喉炎,月經不調,白帶過多。根具有理氣活血,止血。治療閉經,胃痛,食滯飽脹。全草治療骨折,跌打損傷,疔瘡癰腫,外傷出血[1]。植物柳葉菜全草在民間常作為苗藥使用,其苗藥名為“萵倆料”(vobliaxlios貴州黔東南地區),俗名陽光草[2],別名水朝陽花、雞腳參、水丁香等,葉含粉背蕨酸、蔗糖和黃酮類化合物,味淡、苦,性涼。花用于治療月經過多、白帶過多、急性結膜炎、骨折、跌打損傷、瘡癤癰腫、牙痛、咽喉炎、火燙傷;根用于治療閉經、胃痛、食滯飽脹。全草主治風熱感冒、音啞、咽喉腫痛、肺熱咳嗽、水腫、淋痛、濕熱瀉痢、風濕熱痹、瘡癰、毒蟲咬傷[3]。在研究中發現,枊葉菜與同科柳葉菜科不同屬植物粉花月見草(OenotheraroseaL.)植株形態特征相似。二者全體皆被柔毛,葉片形態、花冠等特征極為相似[4]。粉花月見草功效:強筋壯骨,祛風除濕。主治風濕病,筋骨疼痛[5]。粉花月見草藥材的研究報道較少,劉紹華[6]研究表明,粉花月見草草籽油富含γ-亞麻酸,具有潛在的廣譜抗真菌、抗細菌作用等。王芳等[7]通過抑菌圈法和最低抑菌濃度(MIC)法發現粉花月見草富含黃酮類化合物山奈酚,全草具有廣譜抗真菌、抗細菌的作用。化學成分和藥理研究表明,花粉月見草根入藥具有消炎、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等功效[8-9]。粉花月見草不僅具有以上藥用功效,還具有食療和保健的價值[10]。柳葉菜和粉花月見草兩種藥材的功效及主治迥異,而植物形態特征相似,在臨床上容易混淆,且目前未見關于二者的鑒別研究報道,因此,為鑒別二者所做的生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研究結果可為柳葉菜和粉花月見草的臨床鑒別使用提供科學依據。
生物顯微鏡(型號:UB102i,廠家:重慶澳浦光電技術有限公司),YHG-500-BS遠紅外快速恒溫干燥箱,粉碎機(型號:800Y,永康市鉑歐五金制品有限公司)。電熱鼓風干燥箱(天津市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101-1AB型);高速萬能粉碎機(天津市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FW100);電子分析天平(賽多利斯科學儀器(北京)有限公司,BSA224S);四孔電熱恒溫水浴鍋(常州市華普達教學儀器有限公司,HH-4);超聲波清洗器(上海科導超聲儀器有限公司,科導SK8210LHC);三用紫外分析儀(上海市安亭電子儀器有限公司,ZF-2),硅膠G薄層色譜板(青島海洋化工廠,規格50 mm、100 mm,批號:20180528)
槲皮素對照品(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批號100081-201403);山奈酚對照品(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批號110861-200011)。
水合三氯乙醛、稀甘油、間苯三酚、濃鹽酸、稀碘液、蒸餾水等,其他所用試劑均為分析純。
柳葉菜采于貴陽市烏當區,經貴州中醫藥大學丁寧老師鑒定為柳葉菜科柳葉菜的新鮮全草。粉花月見草采于貴陽市花溪區,經貴州中醫藥大學孫慶文老師鑒定為柳葉菜科粉花月見草新鮮全草(圖1、圖2)。

注:1為植物小枝;2為花縱剖;3為根。

注:1為原植物;2為生境;3為根;4為花;5為花解剖。
2.1.1方 法
性狀鑒別法:在日光燈或明亮處對新鮮植株采用進行眼觀、手摸、鼻聞及工具測量等方法,對柳葉菜和粉花月見草全草進行外觀及性狀上的鑒別及描述。
橫切面制片法:對柳葉菜和粉花月見草的根、莖、葉分別用清水洗凈后,置于燒杯或托盤中用清水分別浸泡不同時間(根為24 h、莖為3~6 h、葉為0.5~1 h),選取適宜的實驗材料對其進行徒手切片,挑取薄而完整的材料置于載玻片上,先滴加濃鹽酸進行解離,再滴加間苯三酚染色,最后滴加稀甘油后蓋上蓋玻片,制成臨時裝片后鏡檢。
表面制片法:取成熟柳葉菜和粉花月見草葉片用鑷子分別撕取其葉片的上下表皮,選取清晰完整且較大的表皮于載玻片上,滴加適量蒸餾水制成臨時裝片鏡檢。
粉末制片法:將新鮮柳葉菜和粉花月見草全草陰干,或可剪成小段放入烘箱中加熱烘干,烘干后用粉碎機粉碎,過60目篩,取過篩后的粉末于一旁備用,分別制水裝片和透化片。
水裝片法:取適量過篩藥粉于載玻片上,滴加一定蒸餾水,蓋片即得水裝片;透化裝片為取適量過篩藥粉于載玻片上,而后滴加1滴水合氯醛,再將載玻片置于酒精燈上加熱至水合氯醛微沸后,滴加一滴稀甘油,兩者分別置于光學顯微鏡下鏡檢。
2.1.2顯微鑒別法結果
柳葉菜和粉花月見草根橫切面顯微特征(圖3);

注:圖為放大400倍。下同。
柳葉菜和粉花月見草莖橫切面顯微特征(圖4);

圖4 柳葉菜(左)和粉花月見草(右)莖橫切面顯微組織特征
柳葉菜和粉花月見草葉橫切面顯微特征(圖5);

圖5 柳葉菜(左)和粉花月見草(右)葉橫切面顯微組織特征
柳葉菜和粉花月見草葉表皮顯微特征(圖6);

圖6 柳葉菜(左)和粉花月見草(右)葉表皮顯微特征
柳葉菜和粉花月見草粉末顯微特征(圖7)。

圖7 柳葉菜(左)和粉花月見草(右)粉末特征
2.2.1薄層色譜鑒別方法
點樣量:5~10 μL。
薄層板:硅膠G薄層板。
展開劑:1) 甲苯∶乙酸乙酯∶甲酸(9∶3∶1)。
2) 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酸(6∶2∶1.5)。
3) 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酸(6∶3∶1.2)。
顯色方式:上行法展開,取出后揮干展開劑,噴以1%三氯化鋁溶液,置紫外光燈(365 nm)下檢視。
2.2.2供試品的制備
精密稱取已干燥粉碎的粉花月見草和柳葉菜各2.0 g,分別加甲醇25 mL,浸泡25 min,超聲45 min過濾。濾液蒸干后,加水溶解并定容于20 mL容量瓶中,用石油醚萃取2次,每次10 mL,棄去石油醚液。選擇水液,加稀鹽酸10 mL,水浴鍋水浴60 min后取出,迅速用流水冷卻,用乙酸乙酯萃取2次,每次10 mL,棄去水液,合并乙酸乙酯溶液,蒸干,殘渣加5 mL甲醇溶解之后,用0.45 μm的微孔濾膜過濾,即得粉花月見草和柳葉菜供試品溶液。
2.2.3對照品的制備
分別取槲皮素、山奈酚對照品適量加甲醇溶解,分別制成每1 mL含0.3 mg的對照品溶液,備用。
2.2.4展開方法
按202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四部)通則0502薄層色譜法[11],吸取粉花月見草、柳葉菜供試品溶液、槲皮素對照品、山奈酚對照品溶液各5~10 μL,分別點樣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3種不同展開系統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三氯化鋁乙醇溶液,于紫外燈(365 nm)下檢視。
2.2.5薄層色譜鑒別結果
系統1:甲苯∶乙酸乙酯∶甲酸(9∶3∶1);系統2: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酸(6∶2∶1.5);系統3: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酸(6∶3∶1.2)(圖8)。
通過對二者的鑒別研究發現柳葉菜原植物花瓣寬倒心形,葉披針狀橢圓形至狹葉倒卵形,基部近楔形;莖橫切面表皮外有單細胞非腺毛壁厚頂端不尖,中柱鞘纖維緊密連接成環狀。葉橫切面中葉肉組織含草酸鈣方晶;全草粉末有晶鞘纖維含方形,花粉粒表面略光滑。粉花月見草葉片披針形或長圓形,基部呈細羽狀裂,葉緣齒突狀,花瓣寬倒卵形,雄蕊8枚排成平面;莖橫切面表皮有多細胞非腺毛,其壁厚具有疣狀突起。中柱鞘纖維斷續連接;葉橫切面上下表皮有多細胞非腺毛,頂端尖壁厚具有疣狀突起;全草粉末無晶鞘纖維和方晶,花粉粒表面具有疣狀突起。以上可以作為二者的顯微鑒別要點(見表1)。
本研究對比3種不同展開劑(甲苯∶乙酸乙酯∶甲酸=9∶3∶1、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酸=6∶2∶1.5及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酸=6∶3∶1.2)對粉花月見草和柳葉菜在相同提取方法下制備的供試品進行了薄層色譜鑒別考察其結果相同,確定粉花月見草中含有山奈酚,柳葉菜含有山奈酚及槲皮素,因此,可以作為粉花月見草和柳葉菜的鑒別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