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言行不一”:制度復雜性如何影響企業耦合行為

2023-11-22 07:31:26劉文浩季瓊嵐鄭俊城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23年22期
關鍵詞:制度企業

余 浩,劉文浩,季瓊嵐,鄭俊城

(浙江工業大學 管理學院,浙江 杭州310023)

0 引言

企業是響應國家“雙碳”目標的實踐主體,對實現“30·60”目標具有決定性作用,而落實企業社會責任是促進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1]。“雙碳”目標下,中國企業肩負節能減排的歷史使命和責任。由于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履行認知與實踐進程落后,社會責任承擔能力和動力不足,未能將社會責任管理認知有效嵌入實踐行為,因而導致認知—實踐脫節現象[2]。解耦行為是指企業為了應對多重制度壓力而進行戰略變革的有效緩沖機制[3-4]。因此,解耦行為是響應制度復雜性的重要戰略,企業通過采取“象征性”手段能夠有效緩解多重制度壓力。

當前,組織如何適應制度復雜性成為國內外組織社會學與戰略管理領域學者關注的熱點問題(鄧少軍等,2018)。一方面,現有研究強調,面臨制度復雜性,企業解耦行為與合耦行為會同時發生,而解耦行為可能是企業通過不一致或沖突的實踐活動獲取制度合法性,從而滿足多元利益相關者價值訴求的無意識或“搭便車”行為[5]。因此,本文聚焦解耦行為以探究在多重制度邏輯主導下,企業管理認知和管理實踐“兩張皮”的背后動機與驅動因素。另一方面,現有研究大多聚焦組織場域層面,關注在組織場域內多重制度邏輯間的互動關系模式和動態變化對戰略行為的影響,忽視了對個體微觀層面如何應對多重制度壓力這一問題的研究[6]。組織成員通過處理多重身份定義自身實踐行為,支持和內化符合其身份的活動,確保遵守組織規范、實踐和行為[6]。因此,本文深入探討面臨多種制度邏輯的組織成員對企業制度身份的認知程度能否影響企業戰略行為這一問題。此外,基于中國特色制度環境理論研究的不足[7],對利益和體制機制因素如何塑造企業戰略行為這一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因此,“雙碳”目標既能為中國企業創造復雜性制度環境,也可為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指導。

綜上所述,本文基于制度復雜性理論,探究企業解耦行為的背后動機,揭示組織認同內在機理以及高管社會資本的情境作用[8],分析制度復雜性理論下企業解耦行為的影響因素,并為中國企業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提供理論指導和經驗借鑒。

1 研究假設

1.1 概念定義

1.1.1 制度復雜性與制度邏輯

新制度理論指出,傳統制度主義關注單一制度下主導邏輯對組織戰略行為的影響,強調單一制度邏輯的穩定性、多重制度邏輯不相容的絕對性,以及組織行為的同構性,卻難以解釋組織在面對不同利益相關者訴求時的異質性行為,以及隨著外部環境和內部規則變化呈現出的動態性,由此制度邏輯應運而生[9]。制度邏輯能夠彌補新制度理論的不足,現有研究將制度邏輯定義為由社會構建關于物質實踐、假設、價值觀、信念以及規則的歷史模式。制度邏輯能夠影響組織成員認知和價值觀,促使行動者形成特定的個人偏好和利益追求[4]。目前,由制度邏輯衍生出的制度復雜性在組織與戰略管理領域尚未形成統一的定義,但被廣泛認為是組織基于多重制度邏輯提出不相容的指導規則時所呈現的復雜關系狀態[9]。既有研究指出,制度邏輯數量是制度復雜性的重要維度。組織面臨市場、政府、社區與家族等多重制度壓力,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制度復雜性顯著[6-8]。因此,本文基于制度復雜性的數量維度,探究中國企業在市場邏輯與政府邏輯復雜情境下的戰略響應行為。

1.1.2 企業解耦行為

新制度理論認為,組織嵌入于社會文化環境中,組織戰略與實踐行為必然會受到社會系統的規則、慣例、理念和范式等制度因素影響[10]。面臨不同制度壓力,組織會采取不同的戰略行為,而解耦行為被廣泛認為是組織應對制度復雜性的重要手段[5]。既有研究將企業解耦行為界定為組織在協調制度沖突時采用的戰略行為。具體地,面對制度環境(政府規制、供應鏈壓力等)和企業內部環境雙重壓力時,組織采取的象征性活動與實質性活動間會出現“言行不一”[11]。解耦行為能夠幫助組織隱藏表面服從下的反抗,緩解制度環境帶來的壓力,確保組織獲取外部合法性的同時兼顧效率。

1.2 多重制度邏輯與企業解耦行為

制度復雜性理論指出,企業戰略行為嵌入于具有多重制度邏輯的社會體系中,制度邏輯能夠塑造組織管理認知和實踐,并通過角色身份、目標設定與期望構建賦予其合法性。在價值創造過程中,企業不僅需要考慮商業價值、規范和目標,而且受政府或行業協會等規范、價值和認知的影響,即同一組織場域內制度環境的復雜程度較高[12]。制度復雜性問題的本質在于多重制度邏輯間認知—實踐的不兼容性是否是絕對的,即制度邏輯的排他性[13]。面對制度復雜性,組織通常采用象征性行為作為實質性行為的“掩護”,借助解耦行為不僅能夠促使存在爭議的實踐行為合法化,而且可以降低所處環境的不確定性風險。同時,解耦行為作為一種緩和機制,能夠幫助企業解決不同邏輯間的沖突問題[14-15]。例如,薪酬委員作為象征性管理工具能夠在理論上控制高管的高額薪酬,創造符合社會規則、規范和期望的假象,以及合法性的“灰色地帶”[16]。基于信息不對稱程度、內外部訴求以及訴求間的一致性程度,組織會選擇不同解耦行為以應對多重制度邏輯帶來的壓力[17]。當企業實踐行為和制度環境要求不一致時,企業的某些實質性行為會與應對制度環境壓力的象征性行為解耦,以滿足制度環境中的多重制度邏輯訴求[18]。同時,企業對于多元化利益相關者價值訴求的權衡,能夠影響組織承諾與組織行為耦合程度[17]。

“雙碳”目標指引下,企業戰略導向和外部制度合法性要求發生重大改變,更多地強調企業社會屬性與企業社會責任行為。企業社會責任行為是指企業通過將自身資源轉移給利益相關者得到與之相匹配福利的社會交換行為,其本質在于構建企業與利益相關者間的互惠關系。能否滿足各方利益相關者的價值訴求,成為評判企業社會責任履行與否的標準[2]。在“雙碳”目標下,企業利用資源改進生產流程、優化產業結構以實現節能減排目標,響應政府制度要求以獲取合法性,但難以滿足股東、員工、消費者和企業家等利益相關者的價值訴求。為了緩和政府與利益相關者間的矛盾,企業通常采用象征性手段彌補自身在社會責任履行方面的缺失。我國上市企業社會責任履行能力較差,在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方面以文字信息為主,量化指標模糊不清,而且大量企業并未披露碳排放相關信息[2]。因此,當前我國企業并未將社會責任管理認知嵌入于自身管理實踐體系。簡言之,在具有多重制度邏輯的復雜環境中,企業會出現管理認知與管理實踐脫離的現象。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1:在制度復雜性的組織場域內,企業借助認知—實踐脫離行為緩解制度壓力,即多重制度邏輯與企業解耦行為具有正向關系。

1.3 組織認同的中介作用

組織認同是企業與利益相關者在長期互動中構建的,更多地強調為內部成員具體行動提供認知、理念和目標等價值導向,在動態復雜制度環境中,可為企業持續發展提供邏輯錨定[19-20]。企業通過調整內部結構、組織實踐等行為緩解強制性和規范性等制度壓力。制度邏輯通過規范和約束企業行為對組織成員身份認同發揮塑造作用。不同的制度邏輯對行動者具有不同的影響,而特定制度邏輯能夠塑造行動者的群體特征,進而促使成員對組織產生認同感。

已有研究發現,組織認同在制度邏輯的規制下形成,能夠對制度邏輯加以詮釋[21]。“雙碳”目標下,市場邏輯倡導的分配制度能夠引導企業優化生產要素配置,從而保障組織成員的經濟利益。政府邏輯倡導優先追求社會價值和社會目標,能夠引導企業通過履行社會責任提升社會整體福利,并關注組織成員的社會利益。組織認同是指組織成員對組織身份特征與個人身份特征一致性的認知程度,是組織成員在應對某種制度壓力時對組織身份特征的感知程度[22]。因此,在面臨多種制度壓力時,模糊的企業身份特征會抑制成員對組織身份的感知,從而不利于成員對組織產生認同感。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2:制度復雜性對組織認同具有顯著負向影響,即具有多重制度邏輯的企業會抑制組織成員的認同感。

組織認同是影響企業戰略目標和實踐活動的重要因素,而企業管理認知與管理實踐脫離會強化組織身份的多樣性,這種身份的不對稱性促使組織成員對企業解耦行為產生質疑[6]。一方面,身份代表組織、個人與其行為間的聯系,對于理解個人如何看待制度壓力尤為重要。組織認同能夠促使組織成員堅持集體價值觀與行為規范,確保其行為態度與組織趨同。在制度復雜性環境中,組織主導邏輯與外部制度壓力存在矛盾,促使組織成員認同其制度身份,將企業解耦行為視為對外部制度壓力的非正式制度響應。由此,組織成員認為,管理認知與管理實踐脫離是非必要行為。另一方面,復雜的動態制度環境通過賦予組織成員新的身份或改變組織成員現有身份,進而對組織產生影響[23]。具有多重身份的組織成員通過共同的語言、符號等意義賦予行為,向組織其它部門進行價值傳播,組織成員能夠決定企業戰略決策執行程度[24]。因此,企業解耦行為作為短期內緩解外部制度壓力的戰略策略,能夠幫助企業實現組織戰略變革。但基于長期合法性視角,對組織具有高度認同感的成員認為,認知和實踐脫離會給企業帶來消極影響,進而拒絕企業解耦行為。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3:組織認同對企業解耦行為具有顯著負向影響。

綜上所述,多重制度邏輯相互作用產生的身份是組織場域內組織成員的行動指南,即制度復雜性環境下成員對組織身份的認同能夠影響企業戰略行為。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4:短期內,組織認同在多重制度邏輯與企業解耦行為間發揮顯著中介作用。

1.4 高管社會資本的調節作用

社會資本理論認為,制度復雜性背景下,企業生存發展除受組織內部成員與自身能力的約束外,還受到高管社會關系網絡的影響。換言之,高管社會關系網絡能夠決定企業如何制定戰略以緩解多重制度壓力。既有研究認為,高管作為企業戰略制定的核心,其對制度復雜性的理解和判斷能夠直接影響企業實踐,即企業管理認知與實踐的耦合關系會受企業高管的約束[2,8]。因此,本文基于高管商業關系資本和政府關系資本兩個維度,探究制度復雜性對企業解耦行為的影響。

高管商業關系資本是指高管與客戶、競爭對手、供應商間的人際關系。高管構建的商業關系網絡能夠幫助企業及時、全面地獲取市場狀況和資本運作等信息,有助于提升企業經濟績效并激發創新行為[25-26]。基于制度邏輯視角,具有豐富商業關系資本的高管與商業利益相關者在認知、觀念和價值觀上高度契合,能夠滿足商業利益相關者的價值訴求[27]。在市場邏輯的驅動下,企業利用高管商業關系資本獲取資源要素,以實現經濟效益和資本價值最大化目標。此外,企業通常采取象征性手段規避政府部門的合法性監管。簡言之,高管商業關系資本導致企業在社會責任履行過程中出現管理認知和管理實踐“兩張皮”的現象。因此,商業關系資本有助于企業采用解耦行為緩解多重制度壓力,以滿足政府和社會的價值訴求。

高管政府關系資本主要包括高管與各級地方政府官員建立的關系網絡[28-29],后者有助于企業及時掌握行業相關政策以獲取關鍵資源,從而降低商業環境中的不確定性風險。政府與商業利益相關者在目標、規范、認知和價值觀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比如政府除要求企業合法、合規經營外,還期望企業能夠履行社會責任以提升社會整體福利[30]。擁有豐富政治關系資本的高管具有較高的政治敏感度,能夠遵循政府邏輯實現社會價值創造,促使政府和社會對其產生更高的期望。例如,Marquis&Qian[30]發現,對政府具有較強依賴性的企業傾向于采取實質性社會責任履行行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能夠滿足社會價值需求,但因忽視了基于市場邏輯的利益相關者的期望,會導致自身在短期內遭受損失[31]。為了滿足商業利益相關者和社會多元化需求,企業需要采取象征性手段對商業利益相關者進行補償,以實現效益最大化目標。因此,商業關系資本有助于企業采用解耦行為緩解多重制度壓力,以滿足商業利益相關者的價值訴求。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5:在制度復雜性環境中,高管社會資本能夠強化企業管理認知與管理實踐間的解耦行為。

綜上所述,本文構建研究理論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研究概念模型

2 研究設計

2.1 研究樣本與數據收集

本文以江浙滬等地區制造、建筑、建材、電力和環保等產能轉型企業作為問卷調查對象,主要原因如下:第一,“雙碳”目標驅動中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制造、建筑和環保等產能轉型企業受政府邏輯和市場邏輯等多重制度的制約,故選擇上述企業作為樣本契合研究情境。第二,不同場域結構對制度復雜性的影響不同。由產能結構轉型升級產生的新興場域缺乏統一和可預見性的制度要求,相較于成熟場域的制度邏輯,新興場域的多重制度邏輯更加復雜,故選擇產能結構轉型企業作為研究樣本具有典型性。第三,江浙滬地區積極響應“雙碳”目標,其產業分布集中、轉型基礎完善、區域能力水平均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本文選擇江浙滬地區產能轉型企業作為研究對象,能夠提升研究結論的可信度。

本次調研時間跨度為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歷時14個月。首先,為確保調查問卷的可靠性,借鑒國內外成熟的研究量表,并采用翻譯和回譯方式最大限度地確保問卷具有較高的信效度。其次,通過對部分樣本進行預調研,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和學者進行適當修改,從而確保問卷內容科學且表述精確。最后,采用實地訪談、現場收集與郵件發放等方式進行問卷調查,為避免共同方法偏差問題,向同一企業兩位中高層管理人員發放問卷。由此,回收564份調查問卷,剔除答案重復率過高、信息漏填的無效問卷后,最終獲得304份有效問卷,有效回收率為53.9%。

2.2 變量測量

本文所有變量測量題項均采用Likert 5級量表進行評分,1代表“完全不同意”,2代表“比較不同意”,3代表“一般”,4代表“比較同意”,5代表“完全同意”,以此對題項進行評分。

(1)自變量:多重制度邏輯。基于既有相關研究,本文基于制度邏輯的數量維度衡量制度復雜性。借鑒Zhao&Lounsbury[32]、涂智蘋[33]的研究成果,本文采用政府邏輯和市場邏輯衡量企業制度復雜性,選取“公司按國家規定建立并能實現自主經營”“公司的合法權益能通過落實合同實現”“公司所在地的投資環境自由、透明和公平”“公司所在地的商品和服務交易不受地域限制自由買賣”等12個測量題項。

(2)因變量:企業解耦。目前,國內外研究對企業解耦測量缺乏統一量表,根據Simons等[34]開發的領導者“言行一致”量表并結合中國情境,戴屹等[35]開發了測量企業“政策—實踐”一致性量表。借鑒戴屹等[35]修訂后的量表,本文對解耦行為進行反向測量,量表主要包括“公司的行事方式與宣揚的方針政策一致”“公司會依據它宣揚的企業文化去行事”“公司踐行了對政府所提出的倡導”等5個題項。

(3)中介變量:組織認同。Mael&Ashforth[36]開發的量表在組織行為學、心理學、社會學等領域得到廣泛運用。借鑒上述研究量表,本文量表主要包括“當有人指責我所在的公司時,我感覺就像是在指責自己一樣”“經常用‘我們’描述我們的公司而不是用‘他們’”“我認為我所在的公司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等6個題項。

(4)調節變量:高管社會資本。借鑒Sheng等[28]的研究成果,本文將社會資本分為政治關系資本與商業關系資本兩個維度,測量量表主要包括“您每月與公司客戶有一次以上的聯系(工作性質或非工作性質)”“您每月與公司供應商有一次以上的聯系(工作性質或非工作性質)”“您每月與合作公司有一次以上的聯系(工作性質或非工作性質)”等8個題項。

(5)控制變量。參照既有研究成果,本文以企業規模、行業性質、高管教育水平和產權性質等4個因素作為控制變量。企業規模采用正式員工人數度量;行業性質分為制造業和其它兩種類型;高管教育水平分為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大學本科和專科及專科以下;企業產權性質分為國有(國有控股)和非國有,并使用虛擬變量0和1對非國有企業和國有企業進行區分。

2.3 信度與效度檢驗

首先,采用Cronbach's α系數檢驗各變量間的信度。由表1可知,主要變量的Cronbach's α系數介于0.872~0.900之間,均大于臨界值0.7,說明各變量量表滿足信度檢驗要求。其次,采用驗證性因子分析法檢驗各變量間的區分效度。表1結果顯示,各變量標準化因子載荷系數λ均大于0.6,AVE值均大于0.6,說明量表滿足聚合效度檢驗要求。此外,由表2可知,各主要變量AVE值的算術平方根均大于該變量與其它變量相關系數的絕對值,說明本文研究變量具有較高的區分效度。

表1 主要變量信度與效度檢驗結果

表2 主要變量描述性統計與相關性分析結果

2.4 描述性統計與相關性分析

所有變量的均值、標準差和各變量間相關系數如表2所示。結果顯示,多重制度邏輯與組織認同(r=0.521,p<0.01)呈顯著正相關關系;多重制度邏輯與企業解耦行為(r=0.494,p<0.01)呈顯著負相關關系;組織認同與企業解耦行為(r=0.535,p<0.01)呈顯著負相關關系;高管社會資本的政治關系資本與企業解耦行為(r=-0.299,p<0.01)呈顯著負相關關系;商業社會資本與企業解耦行為(r=0.228,p<0.01)呈顯著正相關關系。由此,為本文假設檢驗和回歸分析提供了初步支持。此外,解釋變量與控制變量相關系數的顯著性水平較低(均小于0.6),方差膨脹因子(VIF)最大值為1.483,表明本文研究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

3 假設檢驗與結果

基于上述信效度檢驗和相關性分析結果,本文采用層級回歸分析方法驗證多重制度邏輯、組織認同、高管社會資本與企業解耦行為等主要變量間的理論假設,回歸結果見表3~5。

表3 多重制度邏輯、組織認同與企業解耦行為回歸結果

(1)對多重制度邏輯與企業解耦行為的關系進行檢驗,模型2在模型1的基礎上引入多重制度邏輯作為自變量。結果顯示,模型擬合度(ΔR2=0.230)顯著提高,而且多重制度邏輯對企業解耦行為具有顯著正向影響(β=0.481,p<0.001),即市場邏輯與政府邏輯強度越低,企業解耦行為產生概率越小。因此,假設H1成立。同時,對多重制度邏輯與組織認同的關系進行檢驗,模型5和模型6將組織認同作為因變量,模型6在模型5的基礎上引入多重制度邏輯作為自變量。結果顯示,模型擬合度(ΔR2=0.266)顯著提高,而且多重制度邏輯對組織認同具有顯著負向影響(β=-0.519,p<0.001)。因此,假設H2成立。此外,對組織認同與企業解耦行為的關系進行檢驗,以企業解耦行為作為因變量,以組織認同作為自變量,模型3在模型1的基礎上引入組織認同作為自變量。結果顯示,模型擬合度(ΔR2=0.359)顯著提高,組織認同對企業解耦行為具有顯著負向影響(β=-0.617,p<0.001)。因此,假設H3成立。

(2)驗證組織認同在多重制度邏輯和企業解耦行為間的中介作用。模型4在模型1的基礎上引入多重制度邏輯和組織認同作為自變量。結果顯示,結合模型2和模型4,加入組織認同之后,多重制度邏輯對企業解耦行為(β=0.255,p<0.001)的正向影響顯著降低,即組織認同在多重制度邏輯與企業解耦行為間發揮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假設H4得到初步驗證。為進一步驗證,本文采用Bootstrap法計算中介效應95%的置信區間,結果如表4所示。遵循Process的具體操作步驟,使用模型4并重復抽樣5 000次,將企業規模、企業行業、管理者教育水平程度和產權性質等作為啞變量納入模型。結果顯示,多重制度邏輯通過組織認同對企業解耦行為的間接影響置信區間(LLCI=-0.272 9,ULCI=-0.138 6)不包含0,表明組織認同的中介效應顯著。由此,H4再次得到驗證。

表4 中介效應的Bootstrap法檢驗結果

(3)檢驗高管社會資本對多重制度邏輯與企業解耦行為關系的調節效應,回歸結果見表5。相關研究表明,如果回歸分析中的調節變量與自變量均為連續變量,則在進行層次回歸分析時可采用帶有乘積項的回歸模型。為了避免乘積項可能帶來的多重共線性問題,本文對其進行去中心化處理,并采用層次回歸分析法對變量間的關系作進一步分析。基于因變量與乘積項間的顯著性檢驗結果對層次回歸分析過程中變量間的調節效應進行分析。在模型10中,加入控制變量、多重制度邏輯、商業關系資本以及商業關系資本與多重制度邏輯的交互項后,雖然整體模型的R2顯著提升,但商業關系資本與多重制度邏輯(β=0.083,p>0.05)的交互項對企業解耦行為的影響不顯著。因此,假設H5a不成立。在模型14中,加入控制變量、多重制度邏輯、政治關系資本以及政治關系資本與多重制度邏輯的交互項后,整體模型的R2顯著提升,而且政治關系資本與多重制度邏輯(β=-0.081,p<0.01)的交互項對企業解耦行為的影響顯著。因此,H5b成立。此外,政治關系資本對多重制度邏輯與企業解耦行為關系的調節效應,如圖2所示。

表5 高管社會資本層級回歸分析結果

圖2 政治關系資本的調節效應

4 結語

4.1 結論

圍繞“雙碳”目標下雙重制度邏輯對企業耦合行為的影響這一問題,本文以江浙滬地區304家產能轉型企業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調查方法收集樣本數據,將高管社會資本作為調節變量,探討多重制度邏輯、組織認同與企業解耦行為的關系,得到以下主要結論:

(1)在市場邏輯和政府邏輯的雙重制度壓力下,企業通過解耦行為響應制度復雜性。

(2)組織認同在多重制度邏輯與企業解耦行為間發揮中介作用,即組織認同感越強,多重制度邏輯對企業解耦行為的影響越小。

(3)高管政治關系資本對多重制度邏輯與企業解耦行為的關系具有顯著正向調節效應,而商業關系資本對這一關系的調節效應并未得到驗證,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商業關系資本增加會促使高管在企業價值創造活動中片面地滿足商業利益相關者的價值訴求,為追求市場效率目標而試圖違背政府邏輯,最終導致其應對制度復雜性的兼容狀態發生變化[2]。另一方面,隨著我國經濟體制不斷完善,高管對商業社會資本的重視程度可能會降低。

4.2 理論貢獻

(1)豐富了企業應對制度復雜性的戰略行為與機制研究。現有研究主要是基于家族邏輯、社會福利邏輯和商業邏輯等多重制度邏輯的案例研究[37],忽視了對多重制度壓力下如何塑造企業戰略行為與內在機制這一問題的探究。基于制度理論,本文通過實證分析探討“雙碳”目標下企業響應制度復雜性的解耦行為。

(2)揭示了制度情境下企業解耦行為的背后動因。本文打開了多重制度邏輯與企業解耦行為關系的“黑箱”,識別出多重制度壓力下,組織認同對企業戰略行為的作用路徑。

(3)拓寬了社會資本對企業戰略行為的作用邊界。本文以微觀主體為情境因素,基于社會資本理論,分析高管社會資本在多重制度邏輯與企業解耦行為間的調節作用,豐富了制度環境下社會資本理論研究。

4.3 實踐啟示

(1)驅動企業實現由商業型組織轉變為混合型組織的范式創新。在制度分散的環境中,由市場邏輯主導的商業組織難以兼顧經濟性和社會性,企業容易采取認知—實踐脫離行為,進而驅動組織向混合型組織轉型[2]。兼容耦合多重制度邏輯(市場邏輯、社會邏輯、社區邏輯和國家邏輯)[38]的混合型組織可以滿足利益相關者的價值訴求,能夠更好地平衡商業利益和社會利益,從而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2)政府部門應加快構建監管平臺以促進企業社會責任實踐范式創新。“雙碳”目標背景下,企業基于利己主義的價值導向,采用投機行為滿足各利益相關者的期望,卻損害了整體社會福利[2]。因此,政府部門亟需構建企業社會責任履責指標體系,并搭建社會化、生態化監管平臺。同時,企業應積極嵌入相應的社會責任監管平臺,從而完善多方參與的生態體系。

4.4 局限與展望

本文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在變量測量方面,本研究通過問卷方式測量多重制度邏輯與企業耦合行為等相關變量,未來可以采用縱向追蹤的設計方案或多途徑收集數據,以實現“三角驗證”,并采用客觀評價指標或二手數據測度變量。例如,通過文本分析法和扎根理論測量多重制度邏輯與企業解耦行為等變量,從而增強數據客觀性和模型說服力。第二,在研究問題方面,本研究聚焦“雙碳”目標下中國企業面臨的兩種復雜性制度環境,但企業可能面臨兩種以上的制度環境,多重制度邏輯間可能處于不兼容甚至沖突的狀態。未來可考慮社會邏輯、宗教邏輯、專業邏輯等制度邏輯對企業戰略行為的影響,進一步探究多重制度邏輯處于何種狀態對企業生存和發展最有利。第三,在研究方法方面,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探討短期內制度復雜性對企業解耦行為的影響,未能揭示制度復雜性和企業耦合行為的動態變化過程。未來可以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或fsQCA分析方法,進一步探討多重制度邏輯動態變化情境下,企業戰略行為由“合耦 →解耦→再合耦”的螺旋式漸變過程,提高研究結論的科學性和普適性。

猜你喜歡
制度企業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8期)2022-09-20 06:44:30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6期)2022-06-29 01:11:44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云南畫報(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淺探遼代捺缽制度及其形成與層次
簽約制度怎么落到實處
中國衛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26
構建好制度 織牢保障網
中國衛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8
一項完善中的制度
中國衛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7:5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AV大片大片在线播放 |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色| 在线国产欧美|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2021最新国产精品网站| 色综合热无码热国产| 无码日韩视频| 国产swag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 欧美黄色a| 国产精品妖精视频| 欧美成人a∨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迷奸在线看| www.99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无码人妻热线精品视频| a天堂视频在线| 国产原创第一页在线观看| 91精品免费久久久| 日韩欧美91| 无遮挡国产高潮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国产人成免费视频77777 | 婷婷色婷婷|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 成人第一页| 国产又黄又硬又粗| 免费Aⅴ片在线观看蜜芽Tⅴ| lhav亚洲精品| 午夜国产理论| 久久综合AV免费观看|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观看9e| 国产在线视频欧美亚综合| 国产Av无码精品色午夜| 日本91在线| 精品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系列第三区| 无码人妻热线精品视频| 国产污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免看|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就|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免费高清毛片| 亚洲二三区| 97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乱子伦视频在线播放 | 日韩中文无码av超清| 91色在线视频| 久久91精品牛牛| 日本手机在线视频| 久久综合五月| 欧美午夜精品|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毛片在线区| 99精品福利视频| 欧美色丁香|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卡|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 久久久亚洲国产美女国产盗摄| 永久免费无码成人网站| 国产精品无码作爱| 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 中文字幕伦视频| 色成人亚洲|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2020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 九九久久99精品|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看| 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午夜不卡视频| 高清无码不卡视频|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 欧洲亚洲欧美国产日本高清| 天天色天天操综合网| 精品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菊爆免费观看| 色婷婷久久| 日韩区欧美国产区在线观看| 国产91在线|中文| 国产男人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