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電臺成他的“武器”
胡正先出生于1918年,1930年加入中國工農紅軍。兩年后,年僅14歲的他毫不猶豫地跟著紅軍隊伍離開家鄉安徽六安,從此踏上革命道路。
提起紅軍無線電培訓班, ? ?胡正先回憶:“那個時候什么都沒有,我們用一個小風琴練摩斯密碼。訓練班有七八個人,人家都畢業了,我腦子笨一些,沒有畢業。訓練班的指導員讓我跟著下一期學,人家學一期,我學了兩期。”
1936年10月,紅軍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一路走、一路學的胡正先也終于從培訓班畢業。從此,無線電臺成了他的“武器”,陪伴他立下赫赫戰功。
極限“聽風”記頭功
1938年4月,因組織需要,胡正先被調到延安中央軍委三局,負責保障黨中央和軍委與全國各地的通信聯絡工作。一個月后,組織決定調他去負責敵軍情報偵察的軍委二局。
不同于三局的對內聯絡工作,二局需要隨時與敵人的電波交鋒,錯綜復雜的戰時情況對報務員的能力和心理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面給一個任務,叫你聽一個人的情況。有時候怎么找都不知道,什么聲音也不知道,用什么機器、波長也不知道。一兩個小時找不到,就24小時找,找到為止。”胡正先說。
然而就算是及時找到了目標電臺的頻率,要邊聽邊完整準確地記錄下來也十分考驗“聽風者”的技術。“有時候有干擾,所以敵人電臺的聲音很小,地上掉一根針都影響我們的工作。”
面對極端條件,胡正先需要和三四位戰友同時收聽抄寫,再一起整理。后來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他們開始用錄音機錄下電波反復播放,而胡正先也開始研究敵人不同發報員的發報手法和規律。久而久之,僅憑發報手法,胡正先就能判斷出敵人發報員的所屬單位。
1950年3月,胡正先所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十五兵團指揮兩個軍,對海南島國民黨守軍實施渡海登島作戰。當時,胡正先作為二局的總指揮,帶領40部電臺、300名專業干部,負責偵聽敵軍電報。
在胡正先的指揮下,二局提供的情報使我軍指揮部始終掌握全局戰況,敵軍的即時動態也全部被我方掌控。1950年5月1日,解放軍占領北黎、八所,海南島全境解放。在隨后廣州軍區舉辦的慶功會上,胡正先和他帶領的“聽風者”們被記了頭功。
海南島順利解放后,胡正先被調回了北京,在總參謀部一直工作到離休。(據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