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廣東揭陽,槎橋、美西、美東、下六4 個“世仇村”成功和解,破除幾百年來互不通婚的陳規舊俗,結為睦鄰友好鄉村。
潮汕地區人多地少,百年前村民因爭奪農田、水源等沖突頻發,久而久之,村民間積怨成仇,便產生了多個互不通婚的“世仇村”。而槎橋村、美西村、美東村、下六村4個村之間的歷史恩怨,最早可追溯到明清時期。
偏偏這四個“世仇村”的孩子還在同一所中學上學。槎橋村34歲的楊大哥說:“上學的時候有很多美西村、美東村的同學,會在一起玩,但是有祖訓,發展成戀愛關系的不多。”槎橋村黨委書記楊燕填說,除了不能通婚,做生意也會有影響。“一起做生意的也有,但一般都是小生意,不太會深入交往。”
根深蒂固的“祖訓”何以打破?這得益于當地各級黨委的協調推動。楊燕填說,整個過程中最困難的地方是協調村里的老人,第一次開會時由于老人家思想仍比較保守,溝通的過程并不順暢;后來不停地開了十多次會,花了兩個月時間終于把老人家們的思想工作做通了。
在睦鄰友好活動后,村之間已經有年輕人訂婚。除此之外,“世仇村”和解還帶動了幾個村在經濟上的共同發展。
(摘自《羊城晚報》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