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已有多所高校陸續出臺了博士生分流制度的相關文件,其中“博士轉碩士”備受關注。所謂“博士轉碩士”,即直博生因為種種原因,選擇轉入碩士教育,最后拿碩士文憑。
報道采訪了好幾位“博轉碩”的學生,原因主要集中在實驗室坐不住、課題做不出來,甚至可能無法畢業。說白了,他們轉碩士的原因是因為個人的稟賦與心性不太適合博士研究,所以選擇了“退出”。小張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讀博一年后,他發現,“直博”到高校教師的職業發展路徑并不是那么好走。自己無法完成導師分配的小課題,而導師對他的指導似乎也很難幫到他。
在此之前,同學遇到這種問題大多只能是延期畢業或退學,這可能會造成教育資源的浪費。而且,退學對于苦讀多年的學生來說,也未免過于殘酷。如此看來,“博轉碩”至少給了博士生能進能退的通道。
“博轉碩”的出臺,源自2020年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要“加大分流力度,對不適合繼續攻讀學位的研究生及早分流”“暢通分流選擇渠道,分流退出的博士研究生,符合碩士學位授予標準的可授予碩士學位”。
隨后有不少學校開始探索博士分流的機制。據媒體梳理,目前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復旦大學、吉林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高校陸續出臺了博士生分流制度的相關文件??梢灶A計,未來這很有可能得到更大范圍的推廣。
不過,對于“博轉碩”政策,還是應當澄清一些誤區,即這絕非意味著現在博士“太多”,需要一些博士退出。
另外,一名學生不適合繼續讀博,不意味著不夠優秀,而更多是因為“此路不通”,同自己的興趣和優勢不相匹配。這種選擇只是一位同學對求學生涯的重新規劃,而不是“失敗”。(據新黃河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