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天包吃包住,還能讓你擁有好身材,到底是什么好地方?”“入營前360斤,瘦了170斤怎么樣”,各類短視頻平臺上,減肥訓練營充滿誘惑的宣傳口號,配合反差強烈的減重前后體重對比圖,正爭奪肥胖人群的注意力。與此同時,近年來,減肥訓練營導致學員猝死的悲劇,不時出現在大眾視野。今年5月底,22歲的抖音網紅博主“翠花”在陜西華陰一家減肥訓練營內猝死,再次使減肥訓練營陷入輿論漩渦。
北京某減肥訓練營學員在訓練
“造夢空間”
減肥訓練營這一模式,天然具有奪人眼球的戲劇張力。一些減重真人秀節目中,在減肥路上無數次跌倒的人們,通過日復一日的挑戰,突破自我,最終完成華麗蛻變。勵志故事如今經短視頻再一次放大,為眾多肥胖者編織了一個美夢。
出生于2002年的章濛(化名),從小到大都是“胖女孩”,減肥前,她的體重指數(BMI)超過28,按標準屬于肥胖。她管不住嘴,嘗試過跑步減肥,最后不了了之。今年暑假,她的父母給她報名了廣東佛山一家減肥訓練營。減肥訓練營可以提供一個他律的環境,這一特點也在營銷中被放大。一些機構的短視頻中,會顯示教練跑到寢室喊學員起床,也有的教練深夜到寢室突擊檢查,發現學員在偷吃零食。
“簽約減重,無效退款”,多家訓練營都承諾學員在28天或30天內減掉體重的8%~10%,這也成為另一種常見的營銷套路。無錫某減脂訓練營老板阿磊透露:這類合同有一個先決條件:不能違反減肥訓練營的任何規定,比如不能請假、遲到、曠課、偷吃等,幾乎很少人能做到。
科學性存疑
減肥訓練營到底能不能幫助減重?多位參加過訓練營的學員和機構教練的答案是,可以。顧西(化名)第一次參加訓練營,50天瘦了40斤。
“大家去之前都不運動,突然進行高強度的運動,吃得又少,至少在前一兩周,體重都會明顯下降。”顧西說。在訓練營,早飯只有一瓶牛奶、一個雞蛋,還有被切成6小瓣的蘋果,“你只能拿一瓣,如果你減得比較好,就能拿兩瓣”。中午一葷兩素,一份湯,顧西吃不飽。“每天早上大家都要稱體重,必須保證比前一天瘦,所以我也不會吃太多”。顧西說。不過,快速掉秤要付出一定的代價。訓練一個多月后,顧西明顯感到情緒不穩定,她問周圍的人,大家都一樣。一些女生出現嚴重脫發,不少人月經紊亂。
“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高強度運動加節食的減肥方式。”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內分泌科主任母義明強調,對于重度肥胖的人,高強度運動對關節、心臟的傷害很大。他在臨床遇到此類患者,往往建議對方先調整飲食,將體重降低到一定程度,再根據其心臟功能的狀態,做適合的運動。
行業裸泳,缺乏入行門檻
2016年前, 中國的減肥訓練營市場規模并不大,近年來,行業入局者增多,但該行業幾乎沒有入行門檻。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10月,在某頭部短視頻平臺,和“減肥訓練營”相關的話題,視頻播放量大約200億次,相關機構注冊的用戶有三四百家。有從業者發現,不少家庭小作坊式的機構,在三、四線城市乃至更下沉的地方找場地。
減肥訓練營野蠻發展背后,市場卻處于“裸泳狀態”。云南大學法學副教授劉婷婷曾總結出行業發展的三點問題:一是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不少“減肥訓練營”打著科學訓練的幌子,實際卻相距甚遠。二是訓練方式不科學。長期高消耗低攝入,讓學員們的身體健康堪憂,而對于教練們,“只要不死在訓練營里面,都不是大事兒”。三是行業門檻過低,“只要想進場掘金,便能為所欲為”。
華中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潘安指出,減肥訓練營同時承擔了運動健身和一部分醫療功能的作用,處于一個中間地帶。該如何認定減肥訓練營的性質,到底由產業協會還是衛健部門監管,如何評判其安全性,仍需業內關注和探討。
(摘自《中國新聞周刊》第11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