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博
鼠疫曾經是全世界最恐怖的疾病,曾在一場場全球疫情中殺死上億人,并以淋巴結疼痛腫大、皮膚發黑,以及其他恐怖癥狀折磨受害者。
在17世紀的歐洲,那些照顧鼠疫受害者的醫生所穿的服裝,到如今仍令人感到不祥:他們把自己從頭到腳包起來,并戴上一個長長的、像鳥喙的面具。而在這種瘟疫面具背后的,其實是對這種危險疾病本質的誤解。
在腺鼠疫──這種流行病在歐洲重復暴發了好幾個世紀──暴發期間,被這種疾病困住的城鎮會雇用瘟疫醫生,他們對富人和窮人一視同仁地執行被視為是醫療的行為。這些醫生會制作當時大眾相信具有保護力的混合藥物和瘟疫的解毒劑、見證遺囑,并提供驗尸──有些在驗尸的時候還戴著鳥喙面具。
大眾通常把這套服裝的發明歸功于查爾斯·德洛梅,一位在17世紀時為許多歐洲貴族治病的醫生。他的病人包括法國國王路易十三,也有瑪莉·德·美第奇的兒子加斯東·奧爾良。德洛梅描述了一種裝束,包括涂上香蠟的外套、連接靴子的馬褲、塞進褲子的襯衫,還有用山羊皮做的帽子和手套。“瘟疫醫生”也會隨身攜帶木杖,讓他們可以避免直接觸摸病人,或抵御絕望病人的攻擊。
他們的頭部配備很不尋常:“瘟疫醫生”會戴護目鏡和面具,面具上的鼻子部分狀如鳥喙,塞滿香料,只有兩個小洞,位于兩側靠近鼻孔的地方,用于呼吸,并能把裝在喙里的藥草氣息帶上來。
雖然歐洲各地的“瘟疫醫生”都這樣穿,但在意大利,這種造型實在太經典,讓“瘟疫醫生”成為意大利即興喜劇和嘉年華上的要角──直到今天,也還是很受歡迎的造型。
不過這整套嚇人的服裝并不只是要命的時尚宣言:其本意是為了保護醫生不受臭味影響。在疾病的細菌理論出現之前的時代,醫生相信瘟疫是透過有毒的空氣傳播,可造成人體內體液的失衡。他們認為香甜與辛辣的香氣能用來熏蒸受瘟疫侵襲的地方,并保護聞到香氣的人;花香、焚香和其他香氛,在那個時代都很常見。
“瘟疫醫生”在他們的面具里塞滿了“萬靈藥”,其成分包括55種以上的藥草,還有蝮蛇肉粉、肉桂和蜂蜜等其他原料。德洛梅認為面具的鳥喙形狀能讓空氣有足夠時間先吸收這些保護性藥草,然后才接觸到瘟疫醫生的鼻孔和肺。
事實上,鼠疫是由鼠疫桿菌引起的,這種細菌可以借由動物傳給人類,也可透過跳蚤叮咬、接觸遭污染的液體或組織,或吸入感染了腺鼠疫的人噴出的傳染性飛沫傳染。
在人類找出真正的疫情暴發原因前,瘟疫大流行已經橫掃全球三次──公元561年左右的查士丁尼大瘟疫期間每天死亡人數高達1萬;黑死病則在1334年到1372年間消滅了歐洲三分之一的人口,并持續間歇性暴發,至1879年都還出現過;第三次鼠疫大流行,在1894到1959年間肆虐亞洲大部分地區。
然而直到疾病的細菌理論和現代抗生素的興起之前,“瘟疫醫生”的裝束都未能提供對抗這種疾病的真正防護。他們的裝束和防護方法在延長生命、減輕痛苦或達成療效方面幾乎沒有效果。
(劉峙薦自《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