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彩金
(聊城市茌平區氣象局,山東 聊城 252100)
圓鈴大棗是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特產,為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在當地已有2 000 多年的栽培歷史,茌平區是“圓鈴大棗之鄉”。適宜的氣象條件有利于棗樹的生長發育以及提高圓鈴大棗的產量。許多學者對圓鈴大棗進行了研究,后艷琴等[1]研究得出年均氣溫、最暖季平均氣溫、5—6 月平均氣溫、8—9 月平均氣溫等8 項環境因子是影響棗分布的主要環境因子;張桂琴等[2]認為,影響大棗產量的氣象因子是年降水量和6—8 月日照百分率;韓龍等[3]研究表明,棗裂果與降水量、相對濕度、日照時數、日均氣溫等氣象因子關系最為直接;邱東鳳等[4]、孫青然等[5]對圓鈴大棗生長、優質、高產等方面做了氣象條件分析;周潤生等[6]經過調查,證實圓鈴大棗坐果與氣溫有密切關系;孟祥祿[7]提出雨水較多造成棗園積水是導致圓鈴大棗落果的原因。學者們對圓鈴大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環境分析、種植管理和品種培育等方面,鮮見生長適宜氣象指標與分析方面的研究,本研究通過對圓鈴大棗的物候期進行觀測,分析其生長期的氣象要素,確定適宜茌平區圓鈴大棗生長的氣象指標,并提出災害的防御對策,旨在為該地區圓鈴大棗的引種、高產以及提升品質提供科學參考。
茌平區2021—2022 年圓鈴大棗物候期(3—10月)氣象資料來自茌平區國家基本氣象觀測站,觀測點位于聊城市茌平區中國圓鈴大棗生態旅游觀光園,36°39′N,115°59′E,棗園占地面積約666 hm2,種植模式以棗糧間作為主。為方便觀測,選取10株正常發育3 年以上的棗樹進行分析,利用數理統計方法,研究茌平區圓鈴大棗芽膨大、芽開放、展葉、花序出現、開花(始期、盛期、末期)、硬核、可采成熟(白熟、脆熟、完熟)7個生長發育期與氣象條件之間的關系。
茌平區地處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屬半干旱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3.8 ℃,年平均降水量為594.4 mm,年平均日照時數2 229.8 h。棗樹適應能力強,喜光耐旱[8],果實生長發育的適宜溫度為24~27 ℃,全生育期要求活動積溫在3 000 ℃·d 以上,3—10 月棗樹生長期日照累積時數在1 500.0 h以上,基本能滿足棗樹生長發育的需要。茌平區2021—2022 年圓齡大棗物候期(3—10 月)部分氣象要素統計結果見表1。

表1 茌平區2021—2022 年部分氣象要素
圓鈴大棗一般3—4 月萌芽,5 月下旬始花,9 月中、下旬成熟采收。2021—2022 年,通過對茌平區中國圓鈴大棗生態旅游觀光園的圓鈴大棗物候期進行觀測,發現圓鈴大棗成熟大約需要124 d,其物候期特點是芽開放遲,成熟早,一般不受晚霜危害。春季棗樹發芽晚,茌平區3 月中下旬平均氣溫10~13 ℃時,圓鈴大棗冬芽鱗片才開始松開,出現新鮮的棕黃色絨毛。4 月中下旬至5 月上旬氣溫升至14~17 ℃時,棗樹進入展葉期,隨著葉片平展,棗樹長出嫩枝,花芽開始分化。棗樹花芽是當年分化、當年開花,多次分化、多次開花,花芽分化持續時間長,速度快,造成物候期重疊,器官間營養競爭激烈,易落花、落果[9]。5 月下旬出現花序,旬平均氣溫達22.8 ℃。6 月上旬平均氣溫25.2 ℃,進入始花期。花期的氣溫是影響棗樹坐果的重要條件,調查發現,圓鈴大棗坐果與氣溫關系密切,5 月下旬至6 月下旬影響坐果的日均氣溫臨界溫度為25 ℃,低于25 ℃坐果緩慢。茌平區5 月下旬至6 月下旬日均氣溫為25.9 ℃,溫度環境利于圓鈴大棗坐果。7 月下旬進入開花末期,整個花期持續2 個月左右。8 月中上旬,當地平均氣溫達最高,此時幼果的生長活動旺盛,體積增大,棗核開始變硬,較高的氣溫有利于圓齡大棗的生長,有利于棗糖分的積累。8 月中下旬至9 月上旬,平均氣溫均在15 ℃以上,9 月下旬果實完熟,50%果實變軟、稍顯皺縮時適宜制干。茌平區8 月、9 月月平均氣溫分別為25.8、21.2 ℃,成熟期較大的溫差有利于圓齡大棗糖分的累積。
圓鈴大棗屬中熟品種,經統計,圓鈴大棗生育期積溫(3—10 月)≥10 ℃的活動積溫為4 662.6 ℃·d,滿足棗樹所需的積溫條件。
圓鈴大棗樹抗旱耐澇,年降水量以400~700 mm為宜。茌平區常年年均降水量為594.4 mm,十分適合棗樹的生長。棗樹不同生育期所需水分不同,春季棗樹萌芽晚,春旱影響不大,若前期少雨可于4 月上旬棗樹萌芽前澆催芽水,以促進棗樹抽枝、展葉及花蕾的形成。開花期濕度要求較高,授粉受精的適宜相對濕度是60%~85%,若相對濕度低于40%會影響花粉發芽和花粉管伸長,導致授粉受精不良,落花、落果嚴重,產量下降[10]。茌平區6—7 月平均相對濕度分別為63%、84%,適合棗花授粉受精。2021—2022 年,3—10 月降水量較常年年平均值異常偏多,其中7月最多。2021年年均降水量為1 034.3 mm,較常年偏多74%,破歷史極值;2022 年年均降水量為942.8 mm,較常年偏多59%。2021 年成熟期降水量偏多導致圓鈴大棗出現漿果和壞果,嚴重影響品質。雖然圓鈴大棗具有耐澇的特性,積水20 d 也不致死,但長時間積水仍會影響根系的生長和發育,加劇根系的腐爛和死亡。所以,針對一些雨水較多的特殊年份,應合理使用機械排水,避免棗園長期積水,保障棗樹的正常生長,提高圓鈴大棗的品質與產量。
棗樹喜強光,光照時間充足利于花芽的分化,增加棗樹的坐果率,提高棗果品質。圓鈴大棗每日光照時數達到5.0 h,年光照時數在2 300.0~2 800.0 h 為宜,由圖1 可知,2021—2022 年圓鈴大棗全生育期(3—10 月)日平均光照時數為6.7 h,年平均光照時數為2 332.6 h,光照條件適宜。不同物候期需要的光照時間不同,萌芽期需要的光照時數在150.0~160.0 h,展葉期進入晝長夜短階段,充足的光照可以增強棗樹的光合作用,適宜的光照時數為300.0~320.0 h。花序出現日數較短,故光照時數要求在60.0~90.0 h。2021—2022 年開花期光照時數較常年偏多,光照時數在240.0~290.0 h。硬核期適宜光照時數為300.0~320.0 h,成熟期要求較多的光照,充足的光照有利于果皮著色,適宜光照時數為300.0~320.0 h。

圖1 茌平區圓鈴大棗物候期日均光照時數
調查發現,部分棗農為了追求產量,棗園中的棗樹栽種密度過大造成郁閉,影響了通風透光,這樣不僅會導致圓鈴大棗的品質和產量下降,甚至造成部分棗樹死掉,故建議棗園的最大種植密度不超過1 245 株/hm2。
通過對茌平區2021—2022 年圓鈴大棗物候期觀測數據與同期氣象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氣象要素對圓鈴大棗各生育階段的影響,建立了圓鈴大棗生長期的氣溫、降水量、光照時數的適宜性氣象指標,對當地圓鈴大棗的生產及災害防御有積極意義。
1)茌平區年均氣溫及日均氣溫適宜圓鈴大棗的生長發育,生育期積溫(3—10 月)≥10 ℃的活動積溫4 662.6 ℃·d,積溫條件充足,茌平區日均氣溫達10 ℃時,圓鈴大棗進入萌芽期,一般出現在3 月20日左右,花期日均氣溫低于25 ℃不利于棗樹坐果,成熟期較大的溫差有利于大棗糖分的累積。
2)茌平區降水主要集中在7—9 月。萌芽期正值春季,降水量少,花期水分不宜過多,春旱影響不大,適宜的空氣相對濕度60%~85%;幼果時需水量較大,以促進棗果膨大,可根據情況進行合理灌溉;成熟期不宜水分過多,以免出現裂果、漿果,應合理利用機械排水,加快排水進度,避免棗園長期積水。
3)茌平區光照充足,3—10 月日均光照時數為6.7 h,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 332.6 h,光照條件滿足圓鈴大棗生長發育的需求,但仍應注重棗園管理,避免栽種過密,影響產量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