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鵬,施 紅,于 云,黃 江,張 熔,段慶波
(1.黃岡市農業技術促進中心,湖北 黃岡 438000;2.黃州區農業技術促進中心,湖北 黃岡 438000;3.浠水縣蔬菜花卉科技開發中心,湖北 浠水 438200)
萵苣(Lactuca sativaL.)為菊科萵苣屬,其味道鮮美,口感爽脆,可刺激消化酶分泌,增進食欲,是較為普及的一種蔬菜,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萵苣作為冬春季上市的蔬菜,喜冷涼氣候,不耐高溫,喜濕潤且需肥量較大,宜在有機質豐富、保水保肥的黏質壤土或壤土中生長[1]。
但在實際農業生產過程中普遍存在不合理施肥的現象,特別是大量施用化肥,導致萵苣品質下降,肥效降低,并帶來環境污染風險等諸多問題[2,3]。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農產品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施用有機肥不僅能改良土壤、培肥地力,還能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質量,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農產品質量的需求[4]。
因此,為明確液體有機肥對萵苣生長的促進作用與增產效應[5-7],通過設置田間試驗研究液體有機肥對萵苣增產性、抗逆性等方面的影響,以期為液體有機肥在蔬菜上的應用提供科學理論依據,為萵苣種植科學施肥提供技術支持。
試驗地位于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堵城鎮黃岡市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東經114°54′57″,北緯30°33′56″,供試地塊平整,排灌方便。供試土壤理化性質為堿解氮含量84.0 mg/kg,有效磷含量22.5 mg/kg,速效鉀含量48.0 mg/kg,有機質含量11.1 g/kg,pH 7.1。供試作物萵苣品種為耐熱香萵苣。供試液體有機肥來源于江蘇國信協聯能源有限公司,產品形態為水劑;登記技術指標:有機質≥220 g/L、N+K2O≥40 g/L、pH 在4.2~6.2、水不溶物≤50 g/L;登記證號為農肥(2023)準字18914 號。
試驗設2 個處理,詳見表1。
供試萵苣于2021 年9 月5 日播種,9 月25 日移栽。試驗小區隨機區組排列,3 次重復。小區面積6.0 m2,每小區4行,行長4.0 m。種植密度行距0.3 m,株距0.3 m。各處理的灌溉、病蟲害防治和中耕除草等田間管理措施完全一致。液體有機肥施用情況見表1。
供試萵苣于2022 年1 月5 日、1 月13 日收獲,收獲前記載株高、莖粗、葉長、葉寬和單株鮮重等經濟性狀。試驗小區內中間一行生長正常、無缺株的連續6 株為考種樣本,不用邊行邊株,3 個小區各取一次。將以上3 個樣本各計算其平均值,取離均值較近的2 個計算均值。收獲時分小區單獨收獲、單獨稱重計算產量,收獲前割去邊行邊株,收獲中間2 行計產,計產行長3.4 m,實收計產面積2.04 m2。
萵苣霜霉病主要為害葉片[8]。病葉由植株下部向上蔓延,最初葉上生淡黃色近圓形或多角形病斑。潮濕時,葉背病斑長出白色霜狀霉層(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后期,病斑枯死變為黃褐色并連接成片,致全株干枯。本試驗調查依據為:0 級,全株無病;1 級,葉片出現水漬狀病斑至出現少量病斑,發病葉片數小于全株葉片數的25%;2 級,發病葉片數占全株葉片數的25%~50%,多數葉片上病斑不連片成塊;3 級,發病葉片數占全株葉片數的50%~75%,多數葉片上病斑連片成塊,少數葉片枯黃;4 級,發病葉片數占比大于75%,全株葉片枯黃。
萵苣軟腐病又稱水爛[9]。肉質莖染病,初生水侵狀斑,深綠色不規則,后變褐色,迅速軟化腐敗。根莖部染病,根莖基部變為淺褐色,漸軟化腐敗,病情嚴重時可深入根髓部。本試驗調查依據為:0 級,無病;1 級,發病植株占比小于25%;2 級,發病植株占比在25%~50%;3 級,發病植株占比在50%~75%;4 級,發病植株占比在75%~100%。
用Excel 202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用SAS 9.0 軟件進行數據方差分析。
由表2 可知,施用液體有機肥的萵苣葉長較長、葉寬較寬,分別達37.1、11.4 cm,顯著高于對照(CK);施用液體有機肥的萵苣平均莖粗為5.5 cm,比對照顯著增加12.2%。同時施用液體有機肥的萵苣株高為39.7 cm,也顯著高于對照,表明施用液體有機肥對萵苣的葉長、葉寬、莖粗、株高等指標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表2 不同施肥處理萵苣農藝性狀比較
由表2 還可以發現,施用液體有機肥的萵苣葉片數與對照無顯著差異,但是施用液體有機肥的單株鮮重顯著高于對照,單株鮮重達0.89 kg,比對照顯著增加25.4%。說明液體有機肥有效促進了作物對肥料的吸收,增加了營養物質的積累,能夠促進萵苣增產。
如表3 所示,施用液體有機肥萵苣產量為58 143.0 kg/hm2,高于對照,比對照增產12 061.5 kg/hm2,增產率為26.2%,其產量極顯著高于對照,表明施用液體有機肥對萵苣增收有較大的促進作用,與潘艷婷[10]的研究結果較為一致。

表3 不同施肥處理萵苣產量比較
從表4 可以看出,對照和施用液體有機肥的萵苣生育期不同,其中,苗期(緩苗)2 種處理無差異,均為15 d,這可能是由于萵苣緩苗需要一定時間。在萵苣基部膨大期和收獲期方面,對照和液體有機肥差異明顯,施用液體有機肥的萵苣在移栽44 d 后,萵苣進入基部膨大期,經過102 d,該處理萵苣進入收獲期,而對照的萵苣基部膨大期是在移栽后53 d,經過110 d,該處理萵苣進入收獲期,明顯晚于施用液體有機肥。說明施用液體有機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萵苣早熟上市。

表4 不同施肥處理萵苣生育期比較 (單位:d)
表5 為田間不同施肥處理萵苣對霜霉病、軟腐病抗性的調查。可見,施用液體有機肥的萵苣對霜霉病抗性等級表現為1 級,優于對照;但在對萵苣軟腐病抗性調查時發現,施用液體有機肥和對照的抗性等級均為3 級,抗性較差。說明施用液體有機肥后,萵苣對霜霉病抗性較常規施肥(對照)有所增強,但對軟腐病未表現出較明顯的抗性。

表5 不同施肥處理萵苣主要病害抗性比較
試驗表明,在秋冬季萵苣種植過程中,施用液體有機肥對萵苣的葉長、葉寬、莖粗、株高等生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在產量方面,施用液體有機肥對萵苣產量增加有較大的提升作用,本試驗中,施用液體有機肥萵苣產量為58 143.0 kg/hm2,比對照增產12 061.5 kg/hm2,增產率為26.2 %。此外,施用液體有機肥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萵苣提前8 d 左右采收,同時,萵苣植株對霜霉病的抗性也得到增強。在當前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條件下,蔬菜等農產品已由追求質量轉變為品質、安全健康的提升。因此,液體有機肥在實際農業生產中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