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桂珍
未來五年,中國的柴油產量平均增速為-2.75%,明顯弱于產能平均增速。
2023 年,國內柴油行情基本呈現V 字形走勢,現貨價格保持在近五年高位運行。截至9 月28 日,國內柴油市場均價為7735 元/噸,同比下跌7.93%。其中,年內最低點出現在6 月底,為7055 元/噸;最高點出現在9 月下旬,為8330 元/噸;年內最大振幅達到18.07%。
從2019—2023 年柴油零售利潤變化趨勢看,利潤高點多出現在6—7 月,利潤低點多出現在9—10 月。這也是柴油的季節性特征。其中,高溫雨季的6—7 月為需求淡季,市場價格偏低,加油站采購成本下降、利潤上漲。9—10 月進入傳統的柴油消費旺季,市場價格偏高,加油站利潤更低。今年年均利潤為2019 年以來的最低,主要是因為今年柴油裂解價差相對較高,市場價格多數時間在相對高位水平,疊加加油站的合規檢查,使得加油站的采購成本偏高、批零價差縮窄。9 月開始,隨著批發價格理性回調,零售利潤開始攀升。
2023 年,中國柴油產量的增長主要來自煉廠產能利用率的提升。年內,煉廠生產柴汽比上漲,基本回歸到2021 年前期的水平。雖然一季度柴油消費的恢復速度不及汽油,供應亦跟隨需求調整,柴汽比跟2022 年相比略有下滑。但總體來看,獨立煉廠的原料結構在近幾年變化較大,進口稀釋瀝青、重質原油、燃料油比例增加。同時,少有單獨的柴油生產裝置淘汰拆除,多套加氫裂化裝置建成,柴油收率因此增長。
截至2023 年9 月末,中國共有162 家煉廠,數量較2022 年下降1.82%,但原油總加工能力約為9.87 億噸/年,較2022 年上漲5.09%。若不計入小型煉廠(常減壓規模小于等于200 萬噸/年)的話,中國總煉油能力約為9.54 億噸/年,較2022 年增長0.85%。
進出口方面,在今年下半年柴油出口利潤擴增的情況下,2023 年出口占比有所增加。在保供的基礎上,借助出口資源減緩國內供應壓力顯得尤為必要。數據顯示,2023 年中國柴油進口量為10 萬噸,同比下降77.27%;中國柴油出口量為1334 萬噸,同比上漲22.05%。
考慮“雙碳”和加速推進產業結構轉型等因素,降出口的大方向并未改變,但步伐放緩。2023 年,中國柴油消費同樣呈現上漲趨勢,增至22301 萬噸,同比上漲4.10%,主要原因是疫情影響解除后柴油消費日益復蘇。從宏觀數據上看,柴油在工程基建領域的消費低于往年,甚至部分地區低于去年同期;未來建筑業用油需求下滑,清潔替代能源的出現仍需審慎對待。
2019—2023 年,中國的柴油消費呈現跌后微漲的態勢,近五年年均復合增長率在-0.90%。
2019 年達峰后,中國柴油消費便呈現逐年下降趨勢。但因政策層面對基建行業支持力度較強,物流行業需求穩步增長,柴油消費下滑速度相對緩和。
從價格上來看,近五年柴油價格呈現“跌—漲—跌”的走勢,主流波動區間為6000~7000 元/噸。2020 年,受公共衛生事件影響,終端消耗萎靡,柴油價格及消費均較2019年明顯回落。2021—2022年,國內外疫情防控不斷深化,經濟復蘇提速,柴油價格亦在行業供需面改善,以及在原料成本創新高帶動下穩步上揚。然而,隨著國家“雙碳”政策執行,電和氫等新能源對柴油的替代作用逐步增強,柴油消費長期處于負增長狀態,市場價格與消費量走勢背道而馳。2023 年以來,為了鞏固穩增長目標,國內各類促消費政策頻出,均利好柴油需求復蘇。但從交通、物流、PMI 等各項相關指標數據表現來看,均顯示出了現階段的柴油市場新增需求尚且不足,內生動力仍需增強。
2024—2028 年,中國柴油產量平均增速將達到-2.75%,明顯弱于產能平均增速。產能產量預測增長率出現偏差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方面受裝置投產時間分布影響,因為裝置利用率并非全年;另一方面柴油產品已經進入過剩周期,節能減排政策導向加速替代能源發展,價格下行壓力或導致企業在油品方面因盈利不足而采取轉產化工品或階段性限產措施。
2024—2028 年,煉油行業產能將逐步投產落地,中國的煉油能力將在2024 年首次突破10 億噸/年,2026 年將達到10.17 億噸/年。預計未來五年,中國柴油產品產量和消費量呈現下降態勢,主要考慮到產能過剩、產品同質化嚴重、市場競爭慘烈、替代能源沖擊等,導致裝置利用率下降。隨著國家對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逐步推進,預計2027 年柴油產量回落至2.1 億噸左右,至2028 年柴油產品消費總量為2.07 億噸。雖然在2026 年過剩產量首次縮減至1000 萬噸以下,對柴油現貨行情存在一定支撐,但2028 年柴油行業供需將逐步收窄,直至接近平衡。
未來幾年,國內既有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投產,也有落后產能淘汰整合,國內汽柴油資源持續處于供過于求狀態。因此,國內繼續控制汽柴油進口量。預計未來幾年中國汽柴油進口量依舊較少,且年度汽柴油進口量均維持在個位數水平。
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增長,替代國內汽柴油需求量逐漸上升,尤其對汽油需求替代更明顯。因此,未來國內需要出口汽柴油緩解供應過剩壓力。近幾年,針對進口汽柴油原料及國內汽柴油原料征收消費稅后,隱性資源受到擠壓,需要國內煉廠的國標資源進行補充。隨著“雙碳”目標不斷推進,以及受到“大進大出”能源結構調整等因素影響,國內汽柴油資源依舊是優先保供,后續國內汽柴油出口量將繼續呈現下降趨勢。
預計至2028 年,中國汽油出口量為795 萬噸,2024—2028 年間凈出口量復合增速為-4.97%。預計至2028 年,中國柴油出口量為895 萬噸,2024—2028 年間出口量復合增速為-7.30%。

柴油現貨價格保持五年高位運行。 供圖/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