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國英 劉暢 常永春,3 羽王潔,4 王兵 張盼 郭玉雙
(1. 貴州省煙草科學研究院,貴陽 550081;2. 西南大學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重慶 400715;3. 山西農業大學農學院,晉中 030800;4. 黑龍江大學現代農業與生態環境學院,哈爾濱 150006)
植物半胱氨酸蛋白酶是一類水解蛋白質和多肽的酶,廣泛影響著植物的生理過程和逆境脅迫響應[1]。CPs基因家族包括6個亞家族,C1A、C2A、C12、C13、C14、C15。C1是木瓜類蛋白酶,是6個亞家族中最大的一類,具有廣泛的底物特異性,與葉片衰亡過程密切相關[2-3],分為C1A和C1B兩個亞類。其中,C1A攜帶用于分泌的信號肽并含有二硫鍵[4];C1B位于細胞質中,不具有二硫鍵[5]。C2屬于鈣依賴半胱氨酸蛋白酶,是一種不含信號肽且主要為胞漿蛋白的多肽[6],其中只包含C2A一個亞類。C12又稱泛素C?末端水解酶,對泛素C末端Gly形成的鍵的水解具有高度選擇性[7]。C13是液泡加工酶,參與許多生理生化過程中的蛋白質加工[8]。C14屬于天冬氨酸特異性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可以調控細胞凋亡級聯反應機制[9],包括C14A和C14B兩個亞類。C15為焦谷氨酰肽酶I(PGP?1),在哺乳動物中可以介導焦谷氨酸的釋放[9]。
植物依賴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來應對各種外部刺激,包括生物和非生物脅迫[10]。研究發現,半胱氨酸蛋白酶能增強植物對病原物的免疫力,通過識別病原物的特定結構域來激發植物體產生多種免疫反應,誘發植物產生程序性死亡[11]。例如,半胱氨酸蛋白酶AtRD19缺失引起擬南芥對青枯病(bacterial wilt)的抗病性明顯減弱[12],煙草半胱氨酸蛋白酶NtC14沉默后對疫霉(Phylophthora capsici)的感病性顯著增強[13]。煙草半胱氨酸蛋白酶NtCP6,可以與控制胚胎基底細胞系中程序性死亡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基因NtCYS互作[14]。馬鈴薯Y病毒屬(Potyvirus)的病毒是植物中已知的種類最多的一類RNA病毒,在世界各地許多作物中造成較大的產量損失[15-16]。煙草是公認的植物遺傳學和功能基因組學研究的模式植物,也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PVY可引起煙草葉脈壞死病,發病嚴重時減產可達80%以上。
近幾年來,miRNA在植物病毒侵染過程中的作用也成為了病毒研究熱點[17-18],很多miRNA可以參與抗病毒調控[19],這些miRNA可以通過調控植物病原物相關分子模式觸發的免疫反應進行抗病毒應答[20-21]。煙草中nta?miR6019/6020等能夠切割煙草的N基因從而降低煙草對煙草花葉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的抗性[20]。盡管miRNA參與植物病毒調控的研究相繼出現,但與PVY互作調控的研究十分有限。2016年,Iqbal等[22]發現了86個靶向PVY基因組151個不同位點的miRNAs,PVY基因組的CI基因被32個miRNAs靶向,但尚未對調控PVY的miRNA進行功能驗證。對煙草small RNA測序發現,攜帶PVY病毒的煙草體內的大量miRNAs表達量發生了顯著變化[23-24]。本研究使用生物信息學方法,在全基因組水平上對煙草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以及靶向該基因家族的miRNAs進行鑒定,分析其在PVY感染后的表達特性。旨在闡明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家族及其對應的miRNAs互作調控煙草PVY的響應過程。
1.1.1 植物材料 普通煙草(Nicotiana tabacum L.)栽培品種K326。
1.1.2 病原微生物 PVYN(potato virus Y?vein necro?sis strain,煙草葉脈壞死型)病毒,該病毒以機械摩擦的方式接種到健康的煙草活體植株以保存病毒毒源。
1.1.3 基因組及數據庫文件 Pfam_A 來源于 Pfam數據庫(http://ftp.ebi.ac.uk/ pub/data bases/Pfam/curre nt_release/);煙草K326的基因組文件來源于茄科數據庫(ftp://ftp.solgenomics.net/)。
1.1.4 試劑 RNA提取試劑盒(ER601?01)和反轉錄試劑盒(AT311)均購自北京全式金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定量PCR試劑盒(FP210422)購自天根生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其他常規試劑均為國產分析純。
1.2.1 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家族鑒定 從MEROPS數據庫(Release 12.0)(http://www.ebi. ac.uk/merops)獲得半胱氨酸蛋白酶氨基酸序列及Pfam登錄號。在Pfam數據庫中下載人工標注的結構域文件Pfam?A.hmm(http://ftp.ebi.ac.uk/pub/databases/Pfam/current_release/),并在茄科基因組網絡數據庫(ftp://ftp.solgenomics.net/)中下載Nicotiana tobacum_K326的基因組文件,包括蛋白序列(prot)、基因序列(fa)、全基因組注釋信息(gff3),作為原始數據。根據MEROPS數據庫的Pfam信息,在Pfam上查找相關結構域的登錄號,分別為:C1A(PF00112)、C2A(PF00648)、C12(PF01088、PF12252、PF13898)、C13(PF01650)、C14A(PF00656)、C15(PF06162、PF01470),并分別將6個結構域及其登錄號放進新建文本中。利用TBtoolsv1.0987的hmm search功能,將對應的蛋白序列、Pfam?A.hmm文件、目標結構域列表放到對應位置,輸出結果文件,所得結果中會包括兩部分,分別是序列得分和結構域得分。對得到的結果進行篩選,首先利用Excel將數據分列,取同時滿足e?value在e-10以下,Domain覆蓋度在90%以上和bits得分在60以上的基因,并與MEROPS數據庫下載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氨基酸序列進行BLAST,得到70個目標序列;利用TBtoolsv1.0987的Fasta Extract工具,輸入蛋白文件和目標基因的蛋白序列,提取蛋白序列和基因序列;將篩選得到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家族成員的基因名稱、蛋白名稱、起始位點、亞家族分類整理到Excel表中,并對其重命名。
1.2.2 構建系統發育進化樹 按照重命名后的基因ID將K326的蛋白序列整理成一個fasta文件,用MEGA11打開該文件,通過Alignment?Align by MUSCLE進行序列比對,選擇默認參數,將結果輸出為meg文件。點擊Phylogenetic Analysis構建進化樹,選擇鄰接法(neighbor?joining),設置參數Test of Phylogeny為Bootstrap Method,重復數設為1 000。得到進化樹,保存為Newick格式。將Newick格式的文件輸入到EvolView網站(https://www.evolgenius.info/)進行美化,將美化后的進化樹輸出為PDF。
1.2.3 結構域分析 將篩選后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家族蛋白序列文件輸入到MEME網站(https://meme?suite.org/meme/tools/meme)中,Motif數量設為20,其余參數默認。下載Motif圖和結果文件中的Mast.xml文件。利用TBtoolsv1.0987的Visualize Domain Pattern功能將mast文件可視化,得到結構域分析結果利用PhotoshopCS6將系統進化樹與結構域一一對應。
1.2.4 啟動子分析 利用TBtoolsv1.0987的GXF Sequence Extract功能處理從數據庫中得到的全基因組注釋文件和基因組文件,選擇上游的2 000 bp序列,輸出結果。利用TBtoolsv1.0987的Fasta Extract or Filter(Quick)功能,輸入上一步的結果文件和目標基因序列。將上述結果文件放到Plantcare的Search for CARE中,等待網站分析結果,下載匯總文件(https://bioinformatics.psb.ugent.be/webtools/plantcare/html/)。用Excel打開結果文件,篩選保留最后一列中有一定查看目的的元件,將基因名稱、起止位點、Domain名稱單獨提取出來,并將目標基因ID和長度(2 000 bp)創建到一個新的文件中。利用TBtoolsv1.0987的Basic Biosequence View功能得到啟動子元件展示圖。
1.2.5 基因表達模式分析 使用Guo等[25]2017年發表的K326的RNAseq數據,分析感染PVYN后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在煙草葉片中的表達情況。首先,提取鑒定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的在PVYN感染前后的FPKM數據,然后利用TBtools的HeatMap進行可視化。為了分析靶向煙草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基因的miRNAs,根據課題組前期在PVY感染后small RNA測序和轉錄組測序[25],利用psRNATarget軟件預測miRNA的靶基因,篩選和鑒定靶向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基因的miRNAs。使用Cyctoscape軟件對miRNAs與煙草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之間的調控關系進行可視化展示。
1.2.6 PVY接種 所有煙草植株均種植于溫室,確保植株處于無菌無毒的環境中,待4葉期取一半植株作為實驗組,另一半作為對照組。實驗組用實驗室保存的PVYN毒源通過摩擦接種法接種煙草從上往下數第二片和第三片葉,接種過的煙草在溫室中隔離種植。15 d后收取出現感染癥狀的煙葉,保存于?80℃冰箱備用,每個處理取3次生物學重復。對照組用磷酸緩沖液進行模擬接種,15 d后用同樣的方法取接種葉片保存備用。
1.2.7 RT?qPCR 利用全式金RNA提取試劑盒(ER601?01)的實驗步驟提取實驗室保存的K326無毒葉片和接有PVY病毒的葉片樣本的RNA。根據反轉錄試劑盒(AT311)的實驗步驟合成cDNA的第一條鏈,進行PCR擴增,利用瓊脂糖凝膠電泳進行檢測。根據附表1中候選基因RT?qPCR引物,用RT?qPCR試劑盒(FP210422)進行RT?qPCR擴增,以Actin(Accession: XM_009589609.3)作為內參基因,然后將反轉錄所得的cDNA稀釋后,應用SYBR Green PCR反應體系于熒光定量PCR儀中進行擴增。RT?qPCR反應條件為:95℃,5 min;95℃,20 s,58℃,20 s,共40個循環;72℃,40 s。RT?qPCR反應體系:cDNA 1 μL,2×Talent qPCR PreMix(SYBR Green)10 μL,50×ROX Reference Dye 0.2 μL,上、下游引物各1 μL,RNase?free Water補充至20 μL。用2-ΔΔCT公式進行計算表達量。
從MEROPS數據庫獲得煙草和擬南芥CPs氨基酸序列及6個結構域對應的Pfam,對煙草蛋白序列進行HMM分析和BLAST檢索,經過篩選后在煙草K326中共得到70個目標CPs基因。將這些基因按照順序重命名為Nta_CP_1-Nta_CP_70。基因對應的信息匯總在附表2中,包括蛋白ID、基因ID、分類和重命名信息,以及基因在染色體上的起止位點、Domain的起止位置。
根據已發表文獻和MEROPS數據庫獲得擬南芥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氨基酸序列,將煙草K326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氨基酸序列進行MUSCEL比對,構建系統發育進化樹(圖1),結果表明煙草K326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家族可以分為5個亞家族,分別是C1A、C2A、C12、C13、C14A,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文獻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家族可以被分為6個亞類,除了上述5個之外還有C15,而K326的原始數據中屬于C15結構域的基因不符合篩選要求,所以被移除,因此最終的進化樹中沒有C15結構域。

圖1 煙草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的系統發育進化樹Fig. 1 Phylogenetic tree of cysteine protease family in tobacco
在得到的目標基因中,有39個基因屬于C1A結構域(Nta_CP_1-Nta_CP_39),它的亞家族成員數量最多,符合C1A是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家族中最大的亞類,形成了最大的分支;2個屬于C2A結構域(Nta_CP_40和Nta_CP_41),是最小的進化枝;5個屬于C12(Nta_CP_42-Nta_CP_46);8個屬于C13(Nta_CP_48-Nta_CP_54);16個屬于C14A(Nta_CP_55-Nta_CP_70)(圖1)。
利用MEME搜索并分析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家族的20個保守基序(圖2),其中Motif14(GDELBHGVLAVGYGT)出現了46次,是出現最多的結構域;Motif20出現次數最少為7次;Motif1、Motif5、Motif11、Motif12、Motif13、Motif20最長;結構域長度最小的是Motif14、Motif16、Motif17。從中可以看出,盡管Motif14出現次數最多,但結構域小;而在最大的幾個結構域當中,除了Motif1外其他5個保守性相對較低,出現次數明顯少于其他Motif。

圖2 煙草半胱氨酸蛋白的保守結構域模式圖Fig. 2 Conserved domain pattern of cysteine protein in tobacco
將結構域可視化之后,與進化樹按照基因ID一一對應后,從圖2可知,Motif 8、Motif 4、Motif 3、Motif 18、Motif 9是C1A亞家族特有的結構域,而Motif 1和Motif 2是C1A亞類的39個基因成員所共有的。C2A亞家族的成員的結構域組成相同,并且均按照Motif 15、Motif 14、Motif 2、Motif 14、Motif 1、Motif 6的順序排列。C12亞家族成員只包含了Motif14。Motif 5、Motif 13、Motif 12、Motif 20為C13所特有,并且C13亞類成員都包含有相同的結構域組成,只有Nta_CP_54缺少Motif 20。Motif 11、Motif 7、Motif 10、Motif 19只存在于C14A亞類中。
這些亞家族各自特有的保守結構域很可能與他們各自發揮的功能有很大的聯系。如C12亞家族的Motif14可能與C12,即泛素C?末端水解酶,對泛素C?末端Gly形成鍵的特異性識別有關;C13亞家族的特有保守結構域可能共同發揮作用,實現降解液泡中的蛋白質;C14A的特有基序可能共同作用控制細胞凋亡級聯反應。
總體來看,同一進化樹分支上的基因結構域的組成與位置相同或相似,且距離越近的基因相似度越高,如Nta_CP_1、Nta_CP_2、Nta_CP_4、Nta_CP_10、Nta_CP_11,進一步驗證了類群分類的可靠性,而這些保守結構域的功能還需要進一步探究和發現。
為研究煙草中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是否參與逆境脅迫和植物抗病調控,利用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轉錄起始位點上游2 000 bp的序列,在PlantCARE網站中查找順式作用元件,由圖3可知,K326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基因含有42個不同的順式作用元件,大多數基因都含有光應答元件。此外,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家族中還含有脅迫響應元件,如MeJA響應元件、赤霉素響應元件、脫落酸響應元件、水楊酸響應元件等,同時也在其中發現了參與低溫、脫水、高溫、鹽脅迫響應、防御和應激反應的順式作用元件、參與干旱誘導的MYB結合位點、創傷反應元件等。

圖3 煙草半胱氨酸蛋白酶順式作用元件模式圖Fig. 3 Cis-acting element mode diagram of cysteine protein in tobacco
其中,Nta_CP_21含有赤霉素響應元件,Nta_CP_11、Nta_CP_7、Nta_CP_9等含有脫落酸響應元件,這些基因可能與植物的生長進程調控逆境脅有關。Nta_CP_6、Nta_CP_8等含有參與干旱誘導的MYB結合位點,推測與抗旱脅迫有關。Nta_CP_27、Nta_CP_56等含有低溫調控響應元件,可能與植物在低溫環境下的生理反應有關。Nta_CP_9、Nta_CP_14等含有創傷反應元件,可能會在植物體受到外部損傷后發揮作用。而Nta_CP_10和Nta_CP_11除了含有生長素、脫落酸等響應元件外,還含有最大激發子介導的激活元件(maximal elicitor?mediated)和參與防御和應激響應的元件(圖3),說明它們可能參與煙草生長發育調控及多種逆境脅迫調控途徑。綜上,煙草中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可能與煙草的生長發育、逆境響應、脅迫調控等多種生理過程密切相關。
基于實驗室前期煙草PVY感染后small RNA測序數據,篩選煙草K326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家族中對應的miRNAs,由圖4和附表3可以看出,共預測到28個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受51個miRNAs調控。miRNAs與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的靶向互作存在著多對一和一對多的關系。其中,Nta_CP_26和Nta_CP_14對應的miRNAs數量最多,達15個,均為nta?miR169家族的成員。Nta_CP_41和Nta_CP_40對應的miRNAs數量也為15個,分別為nta?miR166家族的8個成員,nta?miR395家族的3個成員,nta?miR614家族的2個成員,nta?miR172a和nta?miR6019a。Nta_CP_44和Nta_CP_46對應8個miRNAs,均為nta?miR166家族成員。受煙草半胱氨酸蛋白酶調控最多的miRNA是nta?miR172a,共靶向8個基因,分別為Nta_CP_67、Nta_CP_66、Nta_CP_65、Nta_CP_64、Nta_CP_40、Nta_CP_41、Nta_CP_59和Nta_CP_17。Nta_CP_10和Nta_CP_11受nta?miR396a/b/c調控。

圖4 煙草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基因及其對應 miRNAs 調控的網絡圖Fig. 4 Networks of corresponding cysteine protease family genes and their relatived miRNAs in tobacco
基于實驗室前期在煙草PVY感染過程的轉錄組測序數據和smallRNA測序數據,對煙草PVY感染后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基因的表達譜進行分析并利用R語言繪制表達熱圖和散點圖。結果表明,在PVY感染后,CPs基因大多數呈上調的趨勢,其中,Nta_CP_19、Nta_CP_27、Nta_CP_52、Nta_CP_28等38個CPs在PVY感染后上調表達,Nta_CP_19、Nta_CP_27、Nta_CP_28、Nta_CP_52等18個成員下調表達(圖5?A)。其中顯著上調的有14個,顯著下調的有7個(圖5?C)。對應的miRNAs中,nta?miR172h、nta?miR169t、nta?miR156g、nta?miR6161a等38個在PVY感染后表達上調,nta?miR398、nta?miR172f、nta?miR6019a、nta?miR396b等13個miRNAs表達下調(圖5?B),其中顯著上調的有34個,顯著下調的有5個(圖5?D)。

圖5 煙草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基因及對應miRNAs在PVY感染后的表達Fig. 5 Expressions of cysteine protease family genes and miRNAs infected PVY in tobacco
由上述分析可知,PVY感染后可以激活大多數煙草半胱氨酸蛋白酶及對應miRNAs的表達,有6個miRNAs及對應的7個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在PVY感染后表達量呈負相關,其中nta?miR172a、nta?miR396a、nta?miR6161a和nta?miR6161b在PVY感染后表達量上調,對應的靶基因Nta_CP_66、Nta_CP_59、Nta_CP_7和Nta_CP_5下調;nta?miR390a和nta?miR396b/c在PVY感染后表達量下調,對應的靶基因Nta_CP_38、Nta_CP_10和Nta_CP_11上調(圖6)。

圖6 煙草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基因及對應miRNAs在PVY感染后表達量負相關調控圖Fig. 6 Negative correlation network of expressions of cysteine protease family genes and corresponding miRNAs after PVY infection in tobacco
利用實驗室在煙草PVY感染過程的mRNA測序數據,挑選25個差異倍數在2以上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進行RT?qPCR分析,取PVY感染15 d后的葉片組織進行檢測。結果(圖7)表明,PVY感染后,表達量上調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有15個,顯著變化的有11個,其中Nta_CP_9、Nta_CP_14、Nta_CP_18、Nta_CP_24、Nta_CP_26、Nta_CP_31、Nta_CP_50上調明顯,差異極顯著。染病后Nta_CP_24、Nta_CP_26、Nta_CP_31表達量都上升了30-40倍;Nta_CP_14變化最大,接近150倍,其次是Nta_CP_18,接近60倍。PVY感染后表達量下調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有10個,顯著變化的有8個,其中Nta_CP_4差異極顯著。

圖7 PVY感染后煙草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RT-qPCR分析Fig. 7 RT-qPCR analysis of the cysteine protease genes in PVY-infected tobacco
關于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全家族的分析與鑒定,目前僅在水稻、小桐子等植物中正式報道,更多的集中于對C1A亞家族的鑒定[8,26-27],且大多基于MEROPS數據庫中收錄的條目和BLAST進行分類匯總,缺少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家族鑒定的完整流程。本研究對煙草半胱氨酸蛋白酶全基因家族進行分析,在MEROPS數據庫的基礎上,利用半胱氨酸蛋白酶亞家族各個亞家族的Pfam信息在全基因組水平進行HMM鑒定,通過Domain得分和覆蓋度篩選,再經BLAST檢索在煙草中共獲得70個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家族成員,可分為C1A、C2A、C12、C13和C14A五個亞家族,包括39個C1A,16個C14A,8個C13,5個C12和2個C2A。經比較,MEROPS數據庫共收錄45個煙草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家族包括26個C1A和19個C13亞家族成員[11]??梢钥闯觯琈EROPS數據庫收錄的煙草半胱氨酸蛋白酶數量有限,本研究方法可以更全面地鑒定煙草基因組中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家族,為煙草及植物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家族的鑒定和研究提供保障。
半胱氨酸蛋白酶作為植物蛋白水解酶的主要組分,可以參與植物多種生物和非生物抗逆調控[10]。半胱氨酸蛋白酶能增強植物對病原物的免疫力,通過識別病原物的特定結構域來激發植物體產生多種免疫反應。煙草半胱氨酸蛋白酶編碼基因NtC14參與調控疫霉的抗病性[13];NbCYP1和NbCYP2參與調控炭疽?。–olletotrichum destructivum)的抗病性[28]。擬南芥半胱氨酸蛋白酶編碼基因AtRD19缺失引起青枯病的抗病性明顯減弱[12]。玉米半胱氨酸蛋白酶編碼基因ZmCP1A、ZmCP1B和ZmCP2受黑穗病菌(Ustilago maydis)效應蛋白Pit2抑制[29-30]。番茄半胱氨酸蛋白酶編碼基因SlCYP1受番茄黃曲葉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的RNA沉默抑制子V2抑制[31]。此外,植物半胱氨酸蛋白酶還參與低溫、高溫、干旱、鹽脅迫等多種非生物脅迫[32]。例如,小麥半胱氨酸蛋白酶編碼基因TaCP在高溫、低溫、干旱和鹽脅迫下表達量明顯上升[33],柑橘半胱氨酸蛋白酶編碼基因CsCysP在受干旱、低溫和鹽脅迫下誘導表達[34]。
植物半胱氨酸蛋白酶編碼基因的啟動子序列大多含有脅迫響應元件[35],擬南芥AtRD19的啟動子含有干旱應答元件DRE和ABRE,使得該基因通過ABA信號途徑參與脅迫調控[36]。本研究對70個煙草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家族成員構建系統發育進化樹,搜索并分析了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家族的20個保守基序發現,同一亞類中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家族成員結構域組成和排列分布高度相似,預測它們參與了相似的生物學功能。通過啟動子順式作用元件分析可以發現,在煙草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家族包含大量光刺激、低溫、干旱、鹽脅迫、外部損傷等響應元件,同時還存在許多響應水楊素、茉莉酸和脫落酸等與抗病和抗逆相關的激素元件。例如Nta_CP_10和Nta_CP_11等基因包含生長激素響應元件,同時也包含了參與防御和應激響應的元件,說明煙草半胱氨酸蛋白酶可能在煙草多種逆境脅迫調控途徑中扮演了重要作用。
馬鈴薯Y病毒屬(Potyvirus)的病毒是植物中已知的種類最多的一類RNA病毒,在世界各地的許多作物中造成毀滅性的流行病和重大的產量損失[37]。研究表明,本氏煙半胱氨酸蛋白酶編碼基因NbCP8作為正調控因子抑制植物RNA病毒的侵染,沉默NbCP8可以促進TMV侵染,而過表達NbCP8可以抑制TMV侵染[38]。本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對感染PVY后的K326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家族進行了表達譜分析發現,感染PVY后,栽培煙草中有38個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家族成員表達上調,18個下調,表明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家族的部分成員可能參與煙草對PVY的響應。但半胱氨酸蛋白酶是一個大家族,由許多成員組成,其成員如何差異化地響應植物不同階段的生長發育及生物與非生物脅迫尚不清楚,值得深入研究。本研究根據轉錄組測序結果挑選煙草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家族中對PVY強響應的基因,利用RT?qPCR鑒定PVY感染后的表達情況,結果發現,PVY感染后11個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明顯上調,8個明顯下調。其中Nta_CP_14、Nta_CP_18等5個基因上調倍數超過30倍,而下調的基因變化倍數均較小。這些研究證明,大部分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在PVY感染后被激活,從而響應PVY調控。
已有研究表明,miRNAs參與大量基因的調控,但miRNAs參與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基因調控的研究十分有限。本研究基于煙草small RNA測序和轉錄組測序發現,28個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受51個miRNAs調控。比較PVY感染后miRNAs與其靶向的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的表達譜發現,對應的miRNAs中上調的有38個,下調的有13個,其中有7個成員及其對應miRNAs表現為負相關。表明這些miRNAs參與煙草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的調控,且其調控作用與PVY應答有關,但具體調控機理還有待深入研究。
本研究在栽培煙草中共鑒定到70個CPs基因家族成員,并將其分為5個亞家族,同一亞家族CPs具有相似的motif分布,CPs家族基因含有多種響應元件。基于測序結果發現,28個CPs基因受51個miRNAs調控,其中 7個在PVY感染后與miRNAs負相關。RT?qPCR結果證明PVY感染后,15個CPs基因表達量顯著上調。
文章所有附表數據請到本刊官網下載(http://biotech.aiijournal.com/CN/1002?5464/home.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