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半水棲動物,河貍身上帶有大量適應水棲生活的特征,比如防水和保暖性能超強的皮毛,長有蹼的腳,可以自主關閉的鼻孔,以及獨一無二、可以被視作標志性特征的槳狀尾巴。
為了躲避狼和熊等捕食者,河貍使用樹枝、木頭、石頭和泥漿等材料修筑水壩,圍出一個池塘,人稱“河貍壩”。然后在池塘中間或岸邊搭建小屋。小屋很難進入,因為入口在水下。
河貍也被認為是生態系統的關鍵物種。在搭建家園的同時,河貍也放慢水流,儲存水源,擴散河水,從而創造出一片土壤相對肥沃的濕地,造福了附近的許多生物,青蛙和蠑螈在河貍的池塘里繁殖,幼年鱒魚和鮭魚把池塘當作自己的“育兒所”,水鳥在河貍的池塘覓食甚至在它們的小屋上筑巢。建造水壩帶來的水位上漲淹死了周圍的樹木,啄木鳥正好撿了個便宜。
2020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在發生山火的時候,和沒有河貍壩的小河相比,有河貍壩的小河受到野火的影響明顯更小。研究人員指出,在森林火災發生時,河貍在保護河岸植被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河貍筑壩的河流儲存了很多水,附近的植被保持了足夠的水分,和干燥的植物相比,它們更難被點燃。于是,森林大火燒到河貍家園附近就減速了,或者停止向前蔓延。
在遇到強降雨時,沒有河貍壩的河流會形成非常強的水流。而在有河貍壩的地方,水流被攔截了,其中還有一部分能被周圍的土地吸收儲存。
(摘自《奇聞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