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 魯


何澤慧
1914 年 3 月 5 日,一個小女孩出生在江蘇省蘇州市十全街一座美麗的園林式宅院里,她就是被人們稱為“中國的居里夫人”的何澤慧。
何澤慧的祖籍在山西省靈石縣,她的家族人才輩出。何澤慧童年生活的那座宅院名叫“兩渡書屋”。爸爸何澄、媽媽王季山都是讀書人,“科學、自由、平等、獨立”的良好家風像春風細雨一樣,滋養著孩子們。1920 年,小澤慧進入了外祖母王謝長達女士創辦的振華女校(今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念書,這是一所新式學校,“振華”就是振興中華的意思。
振華女校的校舍是一座破舊的老宅子,教室、宿舍的地板和墻壁上都有破洞。小澤慧常常和同學們從墻洞里窺探新來的老師,也透過地板的破洞和樓下的同學嬉鬧。她的身上好像也到處開著小洞,一切有趣的東西都涌了進來。
稍稍長大一些后,小澤慧常常一個人坐在夜晚的庭院里,靜靜地仰望滿天的星星。有時候,她還會若有所思地告訴爸爸媽媽:“我想摘下一顆星星來……”
轉眼間,18 歲的何澤慧要考大學了。讓何澤慧沒想到的是,她一考就考進了赫赫有名的清華大學物理系。
理論物理學家周培源先生是何澤慧的力學啟蒙老師。為了提升學生們運用物理學知識保衛祖國的意識,周先生特意開設了“彈道學”這門課程。何澤慧非常喜歡老師課上講的內容,經常自己動手實踐。
在學校,何澤慧有個同班同學名叫錢三強。這個男生比何澤慧還要勤奮和刻苦,每天晚自習總是最后一個離開教室。畢業時,何澤慧的畢業成績是第一名,而錢三強是第二名。領取畢業證書時,兩個人都默默地祝福著對方。
大學畢業后,錢三強赴法國留學,進入了巴黎大學的居里實驗室,他的導師正是居里夫人的女兒和女婿。1936 年,何澤慧也來到了歐洲,進入德國柏林高等工業學院(今柏林工業大學)技術物理系深造。

何澤慧和錢三強及班級同學的畢業合影,后排左一為錢三強,前排右二為何澤慧
那時候,中國人民正在奮起反抗外敵的侵略,何澤慧很想學習彈道學。可是,這里的系主任克蘭茨婉言拒絕了她,因為彈道學研究保密程度很高,外國人一般不能在這里學習。
何澤慧當然不肯放棄,請求道:“我來這里求學,只有一個心愿,就是學成后回到我的祖國,用科學的力量去抵抗日本侵略者,去創造人類的美好生活!”
一番真誠的話打動了克蘭茨教授。何澤慧如愿以償,成了該校技術物理系創建以來接收的第一個外國留學生,也是彈道學專業接收的首個女性學生。
1940 年 5 月,何澤慧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博士學位。此時,她最想做的事就是趕快回到祖國去,加入抗日救亡的隊伍中。然而,這時候德國已經封鎖了邊境。
何澤慧只好先暫時留在德國工作。戰火紛飛的年月,她和祖國親人們的聯系越來越困難。不過,她和同在歐洲的錢三強聯系上了。
他們借助書信互報平安、討論科學問題、討論未來的人生,兩個年輕人的心越來越近…… 1945 年,日本投降的消息傳到歐洲,此時,何澤慧和錢三強兩個心心相印的年輕人也看到,遠方的祖國正在迎來曙光。
1946 年春天,何澤慧來到錢三強身邊。在居里夫婦的見證下,一對相親相愛的青年科學家組成了一個“物理之家”。
結婚后,這對科學家伉儷雙雙留在法國從事研究工作。1946 年 11 月 22 日晚上,透過顯微鏡,何澤慧和錢三強突然有了一個新的發現!
沒過多久,何澤慧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了《鈾四分裂的實驗證據》,講述他們的新發現。這一發現震動了當時的科學界,有些文章還將錢三強和何澤慧譽為“中國的居里夫婦”。
1948 年,何澤慧和錢三強放棄了國外優厚的待遇,終于回到了他們朝思暮想的祖國母親的懷抱。

回國后,何澤慧和錢三強一起,受命擔起了籌建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53 年更名為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重任。
1958 年,何澤慧成為中子物理研究室的主任。她和團隊日夜攻關,在開拓我國中子物理與裂變物理實驗領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1973 年,59 歲的何澤慧受命擔任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長。在何澤慧的倡議和指導下,高能物理研究所在西藏自治區甘巴拉山建成了世界上海拔最高(5500 米)的高山乳膠室,使中國成為當時少數幾個能生產核乳膠的國家之一。
這時候,錢三強也已經是新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重要領導者和參與者。可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在筑造新中國堅固“核盾”的過程中,也留下了何澤慧的足跡。我國發射第一顆原子彈使用的點火中子源就是何澤慧負責研制的。
2008 年,已經 94 歲的何澤慧,以科學家的敏銳眼光,兩次給黨和國家領導人寫信,呼吁關注 HXMT(硬 X 射線調制望遠鏡Hard X-ray Modulation Telescope的簡稱)項目,要抓住機會在這個新的領域取得突破。
2017 年 6 月 15 日上午,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點火升空,把我國第一顆硬 X 射線調制望遠鏡衛星成功地發射到了茫茫外太空之中。
這顆神奇的衛星就像天空中一只明亮的“大眼睛”,科學家們給它起了個美麗的名字——慧眼。一層含義是,這是一只閃耀著智慧、十分敏銳的“大眼睛”,能夠巡視和掃描茫茫太空,發現和“破譯”太空中的各種秘密;另一層含義就是向何澤慧致敬,紀念她為這顆衛星成功遨游太空做出的巨大貢獻。
博物館里的珍貴記憶
在何澤慧的祖籍地山西省靈石縣兩渡鎮,有一座為紀念這位科學家而特別建立的紀念館——何澤慧院士紀念館,這座紀念館坐落在當地的小學校園內,向無數孩子講述著何澤慧奶奶的故事。紀念館中建有序廳、慧澤廳、先澤廳、同澤廳4 個展廳,以何澤慧院士的生平事跡、成就及對后世的影響為主線,展現了她作為物理學家卓越的學術成就以及刻苦鉆研的精神。2023年,坐落在這座小鎮上的紀念館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等7 部門聯合認定為“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未來,這座小小的紀念館還會將何澤慧院士的科學精神傳播給更多的青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