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辰
從北極的冬天到火車窗外的世界,在儲衛民的鏡頭下,風景傳達出時代風貌,人物講述著動人故事。
儲衛民是個90 后,出生在重慶。他身材高大、皮膚黝黑,不管走到哪里,都隨身帶著兩個大行囊:一個裝著衣物和補給,一個裝著相機、腳架、無人機等攝影器材。
2011 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學計算機的儲衛民開始接觸攝影,大三寒假時去尼泊爾旅游了二十天,拍下很多讓他驚喜的照片。大學畢業后,儲衛民在新加坡一家銀行做軟件工程師。在他看來,這是一份“單調、沒有挑戰、進步空間有限”的工作,而他的理想是成為一名專職攝影師。于是,儲衛民邊工作邊攢錢,同時鉆研攝影技術,并在社交平臺上分享自己的作品。
三年后,儲衛民積攢下一筆專職攝影的啟動資金,覺得時機成熟,便辭去工作靠攝影養活自己。儲衛民邊旅行邊拍攝,游歷了全球三十多個國家、兩百多個城市。2019年3 月,他第三次前往格陵蘭島拍攝。3 月是當地最冷的月份,他想拍下極寒環境下當地居民的生活。烏佩納維克鎮是格陵蘭第十三大村鎮,居民不足一千人,多以打魚為生。在這個北極圈內的小鎮上,儲衛民用無人機航拍過夜幕下的全景,也拍過冰天雪地中的低矮建筑物,他想如果能拍下當地人的活動就好了,沒有人的風景總是缺點生命力。
夜晚呈現出靜謐、幽冷的藍色調,儲衛民終于等到了,燈光下,一家三口牽手走在雪地里。這個瞬間,讓人感到溫暖,充滿希望。最終,他按下快門,憑借這張《北極的冬天》,一舉獲得2019 年國家地理旅行者攝影大賽全球總冠軍及城市組一等獎。有網友們評論說:“看到照片我似乎一下子明白了,為什么人類可以戰勝殘酷的自然環境。因為他們總是一起并肩經歷風浪,一起分享收獲的喜悅。”
《北極的冬天》讓儲衛民得到1 萬美元的獎金,更讓他聲名鵲起。越來越多的人請他隨行拍照,旅行社也頻頻向他發出邀請,推廣旅游產品。儲衛民推掉一些工作,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創作和推廣自己的作品上。
拍攝西藏那曲群山上的日出時,儲衛民提前通過衛星地圖查看合適的位置,并利用無人機找到了可以用作前景的巖石,而巖石后面就是河流。通過分析,他覺得這里的日出肯定很美。于是,第二天凌晨4 點多,他就起來爬山,最終拍到了一張讓人驚喜的照片。但儲衛民認為它仍然有缺陷,因為單純的風景并不能表達出時代感。
“山一直在那里,但今日已有不同。”拍梅里雪山時,儲衛民沒有只拍雪山,而是操控無人機從一個比較遠的位置起飛,利用日落側逆光拍到了雪山前面連綿的山丘,同時收進山上的村落、酒店、公路和鐵塔,由此給雪山增添時代氣息。獨庫公路上有一處很驚艷的景觀,儲衛民想如果能等到一列火車經過,就會有不一樣的視覺呈現。儲衛民一直在探索和思考如何拍攝獨具中國特色的風景照,讓更多人了解當代中國的發展。把大家熟悉的東西拍出特色,就需要有不一樣的角度和理解,同時也要向紀實攝影學習,從一些個人化的微觀視角去表達宏大的議題。
2020 年8 月,儲衛民乘坐火車從西寧前往格爾木,往窗外望去是一望無際的戈壁、密集的風力發電站、星星點點的廠房、蜿蜒曲折的公路……這些風景明媚優美,而且有當代中國的烙印。于是,一個計劃在他腦中浮現:拍攝“透過車窗看中國”系列攝影作品。
窗外風景稍縱即逝,車內的場景幾乎不變,儲衛民便先抓拍車外精彩瞬間,然后再拍攝車內場景,后期合并到一起。車廂連接處的窗戶,就是很好的拍攝點位,這里一般反光較少,甚至單張照片就能把車內車外的風景同時拍攝下來。定下計劃后,儲衛民幾乎每次出差都選擇乘火車。
無人區各種野生動物競相奔跑、波光粼粼的水面、連綿起伏的山脈、碧藍如洗的天空……車窗外的青藏鐵路沿線風景猶如一幅幅流動的油畫,美得令人心醉。可可西里雪山下的公路與光纜、沱沱河站外密集的防沙網墻,以及戈壁灘上孤零零的信號塔,也為這些美輪美奐的山川湖海烙上了時代印記。
列車途經雅葉高速公路拉薩至日喀則段的一處筑路工地時,各種大型工程機械有條不紊地作業,工作人員騎著平衡車來回穿梭。儲衛民想:“中國基建如今是蘊含著科技和智慧的工程。”日暮時分,列車經過一片風力發電場,儲衛民發現這里的電線桿與眾不同,架空電線轉為埋地電纜穿越鐵路。窗外是荒涼的高原,但每隔一段距離就能看到護路者,他們會向經過的火車敬禮致意。
為拍攝火車車窗,儲衛民打算走遍中國鐵路客運線路。“我希望用這種方式,呈現一部比較豐富和全面的中國當代風景影像長卷,讓大家都能透過這扇車窗,去看看中國的美景、中國的發展、中國的精神。”幾年下來,他拍攝了幾萬張火車窗外照。《車窗外的青藏鐵路》系列攝影作品在網上發布后,閱讀量破億。
儲衛民在拍攝時非常注重畫面的個性化藝術呈現。他經常用衛星、無人機、徒步探索等多種手段獨創一些機位,用新的科技手段,比如無人機長焦表現,后期進行立體感和層次的塑造,還從中國繪畫中汲取調色的靈感。
“攝影是一種生活態度,根源在于生活。”儲衛民說,“如果你不知道世界那么大,生活有那么多的可能性,可能就永遠不會踏出家門。”
在大巴山區與秦嶺深處,有一列運營了六十多年的慢火車,從四川廣元到陜西寶雞,300 公里的距離竟然需要11 個小時。沿線的居民每天早上會搭乘它外出賣菜、打工。儲衛民對這列慢火車和當地人的慢生活充滿了好奇。
2023 年6 月,儲衛民坐上了這列慢火車。火車經過燕子砭鎮時,早已有很多人在此等候。他們花上8.5 元買一張車票,計劃到附近的縣城略陽去賣掉自家的農產品。很快,車廂里被桃子、李子、枇杷、四季豆五等農產品裝點起來,甚至有人直接在車廂里叫賣。儲衛民和老鄉們聊天,還幫他們拍在火車上的肖像照,然后打印出來送給他們。老鄉們很高興,小心翼翼地把照片包裹起來。
儲衛民希望能拍到他們更多真情流露的瞬間,于是便跟隨他們回到了群山綿延的燕子砭鎮。幾天后,大家對儲衛民的跟拍已經習以為常,便不再關注他的鏡頭。村民和村民之間,村民和列車員之間,那種信任、親近的感覺得以在儲衛民的鏡頭中展現。
在大山里的日子,儲衛民覺得慢下來的不僅是生活,還有拍攝節奏,而記錄平凡人生活中的動人瞬間,正是自己作為攝影師的意義。近期,他結合自己這幾年創作的《不一樣的中國》《車窗外的青藏鐵路》《未完工住宅里的微光》《中國綠能》等作品,與網友分享自己的嘗試和思考。他說:“未來要繼續向外探索更大的世界,向內發現更好的自己,將更多的原創影像呈現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