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 超

在很多場合,我們都會被一些有趣的人所吸引。經過長時間的觀察,我發現,有趣的人之所以有趣,往往是從說第一句話時就很有趣、很特別。當他們說第一句話“抓住”別人時,就能牢牢地吸引住別人的注意力,接下來他們會讓人發現他們內在的更多吸引人的方面。
有一次,我參加一個朋友的生日會,有一位女士非常引人注目,圍繞著她的男男女女時不時爆發出爽朗的笑聲。
有一個人問她現在是不是單身,她說:“像我這樣充滿了各種各樣缺點的人,我得找個沒有缺點的老公,來中和我的生活。”
圍繞著她的人,尤其是女士們都笑著說她在做“白日夢”。(這不是典型的“想得美”的案例嗎?)
她接著說:“我希望他年輕、富有,對人寬厚又足夠瀟灑,非常體貼又具有魄力。”
于是,她周圍的男士有人搖了搖頭。
她停頓了一會兒,說了一句:“所以,朋友們,我現在單身!”
大家開始善意地笑了起來。(這才符合大家對這個社會所持有的看法。而且,看到她爽快的表情,大家猛然又覺得她剛才的話是那么直率,誰又不是在期待自己能碰到一個完美伴侶呢?)
大家釋放了剛才所有對她“自視甚高”的誤會,有人接著和她聊天,問她平常生活中都做些什么,她接著說:“所以,我現在可以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我公司的產品上。畢竟,一個完美的產品可以乖乖聽我的話,還不會要求我做飯、洗衣、生孩子。”
說到這里,在場的很多人都會心大笑,開始要求和她互相認識、了解,進一步合作。
聚會結束后,這位女士果然成了大贏家,幾乎所有人都想認識她,都想和她聊聊天。
從聊天的技術來看,她是一個情商高的人,她讓看似稀松平常的事情多了一些余味和情趣。她很坦率地介紹自己,又不會讓自己的信息呈現得一覽無余。她在戲謔和玩笑中,去調動和利用別人的情緒,讓大家從日常的話題開始了解她。等到別人對她足夠有興趣后,她再介紹自己的職業,并在介紹自己的職業時,還能在這個生硬的話題上,毫不生硬地呼應上面講過的話題,令人覺得信息連貫、印象深刻。她如此自如,讓別人覺得她始終在聊天,但是實際上,她已經成功地推出了自己的個人品牌。
我們在生活中想要多和一些有趣的朋友聊天,可以先嘗試著在一些自己和別人之間的平常問答加進一些生活的趣味,讓自己的情緒和回答,甚至是自己整個人都能更有趣地呈現出來。
生活中如此,工作中更是如此。
會聊天的人,擅長在平常中制造不平常,于是一名普通員工也能把自己領導的情緒快速調動起來。哪怕在電梯里遇到領導,也許只有一分鐘的時間,他也會說上一句:“昨天晚上看新聞,發現有個經濟學家的觀點和您說的一模一樣。”這句話足以調動對方的好奇,領導多半會接著追問:“是哪一句?”員工就可以爭取更多和領導聊天的機會了。
還有的銷售人員在和別人聊天的時候,會說上一句:“我只耽誤您一分鐘的時間。”一般情況下,大家不會拒絕他的請求。于是,他抓住一分鐘的時間,埋伏下足夠多引起顧客注意的事件,下次再爭取上門拜訪,便于更好地給顧客解釋其中的細節。
甚至在做工作匯報的時候,如果領導沒有充足的時間,你只能做個簡短的展示,要記住你展示的重點一定不要面面俱到,如同我們生活中的聊天,它也沒有辦法在短短的幾句話里涵蓋所有的信息。它所呈現和介紹的重點一定要是有趣的、豐富的、能引起對方好奇心的事情。
常常會看到一些年輕的孩子特別“老實”,完全按照別人提出來的規定辦事情,不知道變通。例如,有個年輕的同事曾讓我給他三分鐘時間,他要做一個簡短的項目策劃的匯報。我后悔自己沒有告訴他,其實三十分鐘也可以!
因為接下來的過程中,我驚訝地發現,我自己像在三分鐘內聽對方說了一個繞口令。他說的要點,我基本上沒什么印象,但他說話的語速快到令我隨時想要提醒他別忘了呼吸。更令人遺憾的是,還不到兩分鐘,他就把自己想說的全說完了。
可見,表達能力多么需要學習和有效的訓練。
我相信,任何一個高情商、會說話的人都不敢說自己在聊天和表達方面已經沒有問題了。拿我自己來說,聊天和說話這個技能我從上大學開始就有意識地學習了,至今是我重要的工作內容,但我還是常常擔心自己說得不好。
說得無趣、說得別人不懂、說得太快了都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往往在于我們還誤以為自己說得非常好。所以,在我和別人聊事情的時候,無論我覺得自己聊得有多好,我都習慣于自己聊完了之后,把話題拋給現場的另外一個人來進行補充,以避免讓自己成為話題終結者,令大家都尷尬。
(梁衍軍摘自《高情商聊天術:如何成為會表達的少數人》/圖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