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和 歡 彭 博 羅 浩
2023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10年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帶一路”朋友圈不斷擴大。共搭合作之橋,共促發展繁榮,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系統積極參與全球競爭,推動國際合作,構建發展新格局,為電力短缺的國家帶去更好的電力供應和發展機遇,在“一帶一路”上烙下了國家電網的鮮明印記,留下了一道靚麗的“電力風景”,抒寫了央企“走出去”的責任和擔當,走出了一條電力人與“一帶一路”攜手并進的陽光大道。
河南送變電建設有限公司:
漂洋過海擦亮豫電鐵軍智師品牌
在位于泰國下南部地區的童宋500千伏輸變電工程現場,一座座高塔赫然映入眼簾。抬頭仰望,數十名高空作業的人員正在塔上進行緊線、金具附件安裝作業。這是河南送變電建設有限公司在泰國總承包的500千伏童頌—宋卡輸電線路工程(以下簡稱童宋項目)施工現場。

2021年,河南送變電建設有限公司中標泰國500千伏童頌—宋卡輸電線路工程。

泰國230千伏甲民武里—瓦塔納那空輸電線路工程。
童宋項目是泰國電力公司為提高泰國下南部地區供電系統穩定性、可靠性,滿足日益增長的用電需求而新建的一條500千伏輸電線路,建成后將有效消納當地新能源發電、提升泰國—馬來西亞電力互聯穩定性,同時也為帶動泰國產業就業、電力制造產業鏈升級注入新活力。
海外項目建設總會遇到各種不可預料的困難和挑戰。面對日益上漲的國際大宗物資交易價格,項目管理團隊與泰國當地的鐵塔、金具供應商和法國絕緣子供應商開展多輪價格談判,為達成經營目標爭取最大空間。2022年12月中旬,強降雨引發的洪水淹沒了首個架線區段附近道路,致使材料設備無法運至現場,項目管理人員每天蹲守現場協調各種問題,最終克服困難,保證當年內開始首區段放線。
自童宋項目中標以來,河南送變電建設有限公司力求打造精干、高效、協作的項目管理團隊,并提出有格局、有胸襟、有擔當、有能力、能自律的“四有一能”管理理念,從公司機關和各部門精心選派專業知識過硬、自我管理要求高的員工組成管理隊伍。
34歲的馬文赫是童宋項目經理,也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他一心撲在工作上,不僅密切關注項目實施各項細節、確保進度,還積極與團隊成員談心談話,參加當地的公益活動,并且在孩子出生還未滿月時,就毅然離家返回泰國繼續執行項目。“我們的團隊成員都很年輕,多壓壓擔子有好處。大家普遍一人多崗、一崗多責,確保通過本項目快速成長,具備單獨管理項目能力。”馬文赫說。
項目初期,僅有萬仕誠和楊旭東兩名年輕同志駐守前線,他們之前沒有海外生活經驗,所有工作內容都是從頭學起。面對建立溝通渠道、現場前期勘測等千頭萬緒的工作,倆人一方面虛心請教國內前輩、學習管理知識,另一方面積極擴展外聯途徑、迅速提高語言能力,確保項目前期正常運轉。
目前,該項目工程基礎、組塔施工均已完成,導地線架設已完成95%,預計今年12月底竣工。中央級媒體對此多次進行報道,稱贊河南送變電建設有限公司在泰2個項目架起了中泰友誼的橋梁。
“中國”是力量的源泉,“電力”是前行的方向。作為電網建設的專業隊伍,河南送變電建設有限公司堅持“立足省內、面向全國、拓展國際”的市場方針,在滿足省內電網建設需要、保持國內送變電施工企業第一方陣的前提下,穩妥拓展國際電網業務市場,不斷在國外擦亮豫電鐵軍智師品牌。該公司自1985年開始走出國門承攬國外電網工程,先后征戰科威特、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尼日利亞、埃塞俄比亞、贊比亞、越南、老撾、泰國等市場,獲得了項目所在國的廣泛贊譽。
“我們將牢牢把握‘一帶一路’創造的戰略空間和機遇,堅持‘長期化、市場化、本土化’的經營理念,以高質量的項目履約和開發,推動國際業務穩健發展。”河南送變電建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要深化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安全優質高效完成泰國甲瓦線、童宋線項目,積累總承包施工業績。同時,在泰國市場內尋找優質合作伙伴,建立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伙伴關系,持續鞏固東南亞市場,拓展更廣闊的國際市場。
鄭州電力高等專科學校:
抱團出海探索高職教育合作新模式
“學校始終堅持職業教育‘走出去’,積極響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持續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在海外創建‘電力絲路學院’品牌,先后在尼泊爾、巴基斯坦、蒙古建設‘電力絲路學院’。”今年6月,在第五屆中非(南)職業教育合作聯盟年會暨中非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國際研討會上,作為主要承辦單位之一的鄭州電力高等專科學校黨委書記楊義波介紹道。
教育事業和電力行業是“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對外開放合作的前沿陣地和重點領域。加強國際教育合作,培養新型國際化電力人才,是包括我國在內的共建國家迎接新挑戰,推動電力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措施。
2021年3月,“一帶一路”電力絲路學院聯盟成立。“聯盟旨在服務國家對外開放和‘一帶一路’倡議,將緊緊圍繞‘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職業教育的需求、境外中資企業對當地技術人才的需求,為海外中資企業培養‘知華’‘友華’合格技術人才,參與國家級國際化項目10余項。”楊義波說。
鄭州電專作為“一帶一路”電力絲路學院聯盟理事長單位,在國際合作交流上,傾力打造國際化電力職教建設高地,先后與美國、澳大利亞等多國高校開展合作交流,成立的“中尼電力絲路學院”是全國首個以電力特色命名的專科層次學歷教育境外辦學項目。同時,與境外中資企業共建海外實習實訓基地兩個;向坦桑尼亞、埃塞俄比亞等國家輸出國際專業標準、課程標準及崗位標準20項。
近年來,學校形成了“行業主導、專業聯動、抱團出海”的電力職業教育國際化辦學模式,獲得全國電力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入選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首批“經世國際學院”籌建院校和“智能制造領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養基地項目”,為電力院校開展更為廣泛的國際交流提供了典范引領。
山不再高,路不再長,一條友誼絲路活力滿滿,這份亮眼的成績單源自超前謀劃和精準施策。據鄭州電專校長、黨委副書記楊建華介紹,該辦學模式將系統理論和協同理論運用到職業教育國際化辦學實踐中,堅持“服務電力、面向世界、共建共享、兼容并蓄”的國際化辦學理念,以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國際化”人才為目標,以行業平臺建設為核心,創新打造了專業標準共同開發、國際師資共同培訓、教學資源共同建設、項目課題共同研究、教學質量共同評價、辦學主體各自獨立的“五共同一獨立”平臺運行機制,并且以“電力絲路學院”品牌建設為載體開展境外學歷教育,輸出中國職業教育標準,實施“中文+專業+X證書”的境外人才培養模式及電力特色的“仿真訓練+工程實踐”(STEP)教學方法,開拓了國際化辦學新路徑。
“我切切實實感受到中國的飛速發展,期待我的國家也乘著‘一帶一路’東風,獲得更大的發展。”一位“電力絲路學院”的學生動情地說。鄭州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將積極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遵循“教隨產出、產教同行”職教規律,完善“電力絲路學院”品牌建設,為中國電力職業教育標準“出海”夯基鑄臺、立柱架梁。
國網鄭州航空港區供電公司:
綠色能源助力“空中絲路”騰飛
薛曉東是鄭州機場供電科動力室主任,在機場工作近30年,負責機場電器設備的運行管理,對機場大大小小的設施設備數量都了如指掌。在他的記憶里,清晰刻畫著鄭州航空港區從“機場小鎮”到“航空新城”的蝶變。
一組用電數據展示了電力“絲綢之路”為區域跨越式發展帶來的能源保障:2013年,鄭州機場用電量為0.49億千瓦時,2016年機場二期投運后,用電量增至1.6億千瓦時;為更好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在國網鄭州航空港區供電公司的支持與協助下,河南機場集團堅持科學、高效、節約原則,建設了光伏能源供能站,年均自發自供電量0.13億千瓦時,每年節約電費1000余萬元。
據國網鄭州航空港區供電公司發展建設部負責人宋書偉介紹,該公司累計投入44.4億余元,大力建設航空港區電網,其間新投運6座220千伏變電站、8座110千伏變電站,變電站數量從8座增加到22座,電網整體供電能力達到196.15萬千瓦,建成了區域內“兩縱兩橫”主網網架,為航空港區經濟騰飛插上了“電力之翼”。
鄭州航空港區眾多“獨角獸”企業也紛紛通過“用電指數”,詮釋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10年高質量發展的實力。10年來,比亞迪、鄭渝高鐵、中國移動數據中心等一大批重點項目相繼落戶航空港區。每個項目供電公司都靠前服務,當好企業發展的電力“先行官”,確保按期供電,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國網鄭州航空港區供電公司營銷稽查班負責人閆慶說:“隨著航空港區經濟社會迅猛發展,我們的電網建設和能源保障能力也進行同步保障。僅去年一年時間,就投產了中國電信數據中心等66項電網項目,新增變電容量212.2萬千伏安、線路長度325.4千米。”
在興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已經建設投產的3座110千伏變電站高高聳立。據測算,2024年全部達產后,該產業園最終用電負荷將超30萬千瓦,一年用電量將達到20億千瓦時,相當于河南一座中等縣城的用電規模。
國網鄭州航空港區供電公司用超前規劃“電”亮了航空港區高質量發展成績單,也開拓出一條“打造河南供電服務經濟特區”的創新之路。
2015年之前,鄭州航空港區的供電主要由新鄭、中牟兩家供電公司負責。為了更好服務港區建設,2015年6月1日,國網鄭州供電公司成立了航空港區客戶服務分中心,負責整個航空港區的用電服務。隨著高質量發展的腳步越來越快,2018年7月,國網鄭州航空港區供電公司正式成立,其參與建設服務的鄭州地鐵、城際鐵路、鄭渝高鐵交通樞紐等項目紛紛投產。
為助力周邊產業民生設施加速建設,該公司近年來累計完成配網投資近7億元,城鄉戶均配變容量提升至3.0千伏安,初步達到國內先進配電網水平,率先在全省完成了臺區智能融合終端建設,配電自動化實用水平實現行業領先。
風雨兼程的創新歷程,是電網建設發展黃金期、攻堅期、關鍵期,也是實現綜合實力趕超式提升的過程。近年來,該公司一直踐行初心使命,始終圍繞“人民電業為人民”企業宗旨和“打造河南供電服務經濟特區”工作主線,全面提質增效,奮力向著全省一流加速奔跑。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供電量從2018年的21.02億千瓦時增至2022年的34.2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3.08%,年均增速12.62%,預計2023年將突破40億千瓦時大關;綜合線損率從3.15%壓降至1.71%,下降了1.44個百分點,實現了“量的增長”和“質的提升”,創造了趕超發展的黃金期。
面向未來,作為一項世界工程、世紀工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從新起點再出發,將會更具創新與活力,更加開放和包容,為中國和世界打開新的機遇之窗,繪制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畫卷。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作為國家隊、主力軍,將始終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聽令景從、主動作為,自覺擔負起共建“一帶一路”的時代使命,以電力高質量發展推動世界各國攜手同行康莊大道。

圍繞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積極開展鄭州航空港區供電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