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猛
來到英格蘭,我最大的沖動就是造訪莎士比亞的故鄉,表達一個中國小作家對世界大文豪的敬仰。
從倫敦帕丁頓火車站出發去莎士比亞故鄉,車票上面明明白白地印著: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福特小鎮。這是我第一次見到這種帶有描述性文字的火車票。
埃文河畔,斯特拉福特小鎮,莎士比亞,我們來啦!
埃文河緩緩流過丘陵起伏的綠色原野,流過寧靜古老的斯特拉福特小鎮。埃文河兩岸,林木染翠,年代久遠的古民宅依資歷的深淺,由岸邊次第排列開去。維多利亞式建筑陡峻而厚重,哥特式建筑俏麗而奇幻,古老的民居粗獷而古樸,黑白天鵝和花麻野鴨在河中追逐嬉戲,教堂鐘聲響起,河面蕩開層層漣漪……
莎士比亞故居就在斯特拉福特小鎮亨利街以東古舊的二層木質小樓上,與埃文河一箭之地。走進神往已久的莎士比亞故居,敲開16世紀的大門,仿佛莎士比亞并沒有走遠,只是到了河邊或者街上。一樓是客廳和廚房,壁爐中心依然殷紅,牛排和刀叉擺在餐桌上,咖啡壺和杯子看上去有幾分粗糙。二樓是莎士比亞的臥室和書房,我們現在看到的只是莎士比亞那呈現思索神情的蠟像,這種思索一定格就是幾百年,并且還將繼續下去。
莎士比亞的雕像聳立在小花園里,這是一組群雕,顯然這是后來的設計和建造。除了需要仰視的莎士比亞雕像外,還有四個可以平視的人物雕像,都是莎士比亞作品中的人物,因為莎士比亞,他們也成了永恒,他們是《亨利四世》中的福斯塔夫,《亨利五世》中的皇太子,《麥克白》中的麥克白夫人,《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他們從作品中走出來,圍著莎士比亞。小花園中栽種著很有特色的植物,因為這些雕像,那些植物看上去都在微笑,都在講述永遠的幽默。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心中只有一個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故居門外就是古老的斯特拉福特小鎮,今天的小鎮儼然就是莎士比亞小鎮,商店、街道、旅館的招牌設計或裝修,要么是莎士比亞的姓名,要么是莎士比亞的頭像,要么是莎士比亞戲劇中的人物和情節,走進小鎮就是走進莎士比亞的世界。小鎮上住著2萬人,但是每年到小鎮上拜望莎士比亞的多達150萬人。
有人把斯特拉福特小鎮稱為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鄉,使得小鎮成為浪漫之地,小鎮上最多的游客是那些來自世界各地的新婚夫婦,他們奔著莎士比亞筆下圣潔美麗的愛情,以小鎮為背景,以埃文河為背景,以偉大的莎士比亞為背景,見證最美好的愛情。
同世界文學史上很多偉大的文學家一樣,莎士比亞的生前并不為人關注,他經歷著人生的悲劇和喜劇,創作著藝術的悲劇和喜劇。他只是一棵枝干扭曲的老蘋果樹,或者飽經風霜的梧桐樹,直到去世后的一個世紀,他的戲劇才在世界上流傳。
人去了,樹還在,樹上開滿了嬌美的花朵。
從莎士比亞出生的亨利街到他最后的那方墓地——圣三一教堂,幾百米的距離,莎士比亞走了52年,我們走了10分鐘。
憑借著優秀的作品,莎士比亞的名字從亨利街走向世界,37部戲劇,2部長篇敘事詩,154首十四行詩,它們以各種語言走向世界,版本之多,數量之巨,僅次于《圣經》。
除了留下偉大的作品,歷史上沒有記載太多關于莎士比亞生前的故事,這是世界的遺憾,這是一個偉大的文學巨匠的神秘!
小鎮記著,那個地方叫斯特拉福特。
小河記著,那條河叫埃文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