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生
京劇臉譜,是一種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特殊化妝方式,臉譜的色彩有紅色、黑色、白色、黃色、藍色等。昆蟲也有臉譜嗎?
草木茂盛時,昆蟲彈跳恣肆。蟲棲草,草匿蟲,蟲棲青枝,或鼓翼而鳴,或默不作聲。
兒時家旁的小河邊,坡上長滿野苧麻。葉上有一種淡綠色的昆蟲,身軀肥碩,憨憨地趴在麻葉上,用手捏它時,圓碩的腦袋直搖。至今也弄不清它真正的名字,我們叫它“搖頭瘟”。
“搖頭瘟”天生一副搖頭否認的表情,斷然對侵入領地的人說“不”,絲毫沒有商量的余地。“搖頭瘟”不會像蟬那樣鳴叫,只是肢體語言豐富,會一個勁兒地搖頭,表現掙扎和反抗。這樣一種昆蟲,我已多年不見,差點把它忘了。
也難怪,一條河早已消逝,沒有了那片野苧麻,還能到哪兒去尋找一只“搖頭瘟”?那時,我們在苧麻叢間探頭探腦,躲貓貓,偶爾會遇上一兩只“搖頭瘟”。這樣的昆蟲,遍體金碧,非常好看。小孩子逮到它,總是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火柴盒里養著,當作一個不會鳴叫、只會搖頭的玩具。
在層層密密的苧麻叢間,找一只“搖頭瘟”并不難,看到蜷曲的苧麻葉,這種外形與秉性奇特的小蟲子往往就住在里面。而有時候展開苧麻葉,小蟲子已經老熟,修煉成精,變成一只不會飛的金粉玉蝶。
“搖頭瘟”活動的舞臺有些古意氛圍,它們喜歡生活在野苧麻間。我生活的小城就在江之左,草木茂盛,雨水充沛,總有昆蟲在繁密植物枝葉間活動。當然,苧麻作為纖維提取作物,可以用來制作繩子。二三纖夫拉著一條船,在草密水闊的高岸行進,江號聲聲。或把麻繩一搭,船便系在河邊歪脖子老柳樹上,幾塊石頭一壘,便于船上生活的人在江邊生火做飯,算是歇息了,鍋里的魚大概是從江里撈上來的。苧麻也可用來織麻袋,麻袋散發著苧麻植物的氣息,將麥、米、谷等裝入其中,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
苧麻葉上的“搖頭瘟”,我至今也沒弄清楚它的學名,就像童年的玩伴,只呼小名,并不知曉大名。
昆蟲臉譜,顯示小蟲子的性格特征。有的面部妝容簡單,略施脂粉;有的濃墨重彩,圖案復雜。
還有一種中華劍角蝗,其實就是蚱蜢。它呈綠色或褐色,體形細長,頭圓錐狀,明顯長于前胸背板,觸角劍狀,前翅發達,端部尖,后翅淡綠色。在宋代,有個女詞人看見溪上游弋的小舟,就感嘆“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這種小昆蟲逮到它時,會沖你吐褐色的唾液,就像兩個孩子吵架,一方朝另一方吐口水;又像名利場上,兩個言辭犀利的人打口水仗。不知道是人模仿蟲,還是蟲模仿人?
中華劍角蝗體型細長苗條,加上或黃綠或褐色的體色,讓它成為偽裝大師,尤其是在草叢中,與環境幾乎可以完全融合到一起,躲避天敵的攻擊。鞘翅類昆蟲的后腿纖細,具備超強的彈跳力。你若在草叢發現它,正待彎腰捕捉,它覺察到風吹草動,就會“噗”的一聲,踢騰而去,只留下那片草葉微微搖晃……
昆蟲臉譜,重在形、神、意。每只蟲子都有它的個性,無論是搖頭、齜牙、磕頭,還是吐口水,都是它的情感表達。人有人的活法,蟲有蟲的活法。一人,一蟲,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