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園
使用空調時會有水排出,這些水是空調將空氣中的水蒸氣冷凝而成的。水蒸氣是由江河湖泊、土壤或地表水的蒸發,以及植物的蒸騰作用等形成的。如果不是進入了空調,它們也許就會升入空中,成為美麗的云朵。可見,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會受到環境影響,就像水蒸氣一樣,有的很順利走完一生,有的則要經過一番曲折。
我抬頭看了看天空,一朵云白得像綾紗一樣,正從頭頂飄過。這朵云自然也是大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華成的小冰晶,它們混合組成了可見聚合物,飄浮在空中。但是,我怎么也想象不出它含有水分,而且它的水分可能來自一個城市或更大區域的水蒸氣,那該是多少臺空調排出的水的重量呢?
沒有人能夠采下一片云朵來稱量,只能借助科學的方法來估算。經過統計和計算,科學家得出白云密度約每立方米0.5克,平均一朵云的重量約500噸。也就是說,一朵云有千百棟大樓那么大,相當于一架空客380超大型客機的重量。如果一個家庭平均一天用水150千克,3 300多個家庭一天的用水量相當于一朵云的重量。
一朵白云無論像羽毛、棉花,還是像山巒、奔馬,它看起來也沒有一間房子大,那怎么會有那么大呢?孟浩然在詩中寫道:“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這顯然與人的視覺有關,因為人眼的構造類似凸透鏡,在視覺范圍內,越遠的物體,看得就越小。
白云一般成塊狀,有各種形狀,稱為積云。其中的小水滴相對獨立,平均只有0.001毫米,相當于指甲厚度的1/100,重量幾乎忽略不計,再加上空氣每立方米超過1.293千克的浮力,以及地面的熱空氣不斷上升,所以白云不但不會像飛機那樣下落,反而飄忽卷舒,姿態萬千,變化無常,甚至不斷上升。
但高處不勝寒,由于空氣對流造成絕對冷卻,增加了空氣濕度,小水滴和小冰晶就會融合在一起,大雨滴也會將小水滴“吞并”,由量變而發生質變,白云就變成了積雨云,也就是我們看到的烏云。
積雨云因含水較多,體積迅速增大,密度自然也增大,往往一朵云的含水量可以達到100萬噸。夏天常見的雷暴雨往往就是積雨云。當然,積云和積雨云也會退化成層云或雨層云,帶有“層”字的云就表示天空布滿了陰沉。
朱泳燚老師在《看云識天氣》一文中寫道:“太陽和月亮都躲藏了起來,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塊密密層層地布滿了。這種新的云叫雨層云。雨層云一形成,連綿不斷的雨雪也就開始下降了。”
雨層云的厚度有時可達4 000米至5 000米,而且布滿天空,這就不是一朵或幾朵云了,而是很多朵云連在一起,這種云有多重?隨著科學的發展,也許我們以后才能知道答案。
總之,看似平淡無奇的天空,幾千年來一直有無數人在專門研究。你若喜歡,積極探索,也許就有不一樣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