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有慈
01
兩年前,我參加了《中國詩詞大會》節目的海選,并成功入選《中國詩詞大會》第六季百人團。參加詩詞大會是我自高中以來的心愿,這次能夠圓夢,我是萬分欣喜的。還記得高中第一次向同學提起我的愿望時,他們只以為我是隨口說說,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志在必得的。
我屬于百人團四個團中的青年團。所謂青年團,是由14歲以上的在校生組成的陣營,其中又以大學生甚至碩士生、博士生為多。我本人就讀于一所“985”大學,自認為不錯。我想,我在一眾人中應該屬于佼佼者。
《中國詩詞大會》節目錄制周期較長,參賽選手需要一直住在酒店,酒店是雙人間。當天晚上,我獨自一人住在房間,看著窗外的蘆葦和落日余暉時,內心突然有些莫名慌張了:雖然入選了百人團,但上臺機會有限,想在眾多高手中脫穎而出,實在不易。當天晚上,我是懷著無數的未知入睡的。
第二天,工作人員通知我搬去與另一個選手同住。我才發現,那是一個納西族阿姨,來自云南,是納西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納西族童謠的兩位傳承人之一。因為都是少數民族的緣故,我們相處得不錯。
《中國詩詞大會》節目正式錄制開始后,我便有些焦慮起來。
每場節目錄制前要進行選拔,每個團答題最快最好的選手能獲得上臺機會。題目簡單,但也有陷阱,我發現,無論如何加快手速,腳下的燈都不會亮起。
我感到深深的無力。真的,無力,就是拼盡全力后,仍無可奈何的感覺。
百人團內臥虎藏龍,每個人都拼盡全力,想贏得上場機會。
但就是這樣,機會也是有限的。這無可避免,我承認。在節目錄制過半時,我就已經放平了心態,只希望好好完成這次錄制。
畢竟能來到這個舞臺,對我而言就已經是莫大的榮幸了。
02
百人團的每一個選手都是深藏不露的。在選手走場自我介紹時,我被震撼到了,雖說已經有了“能夠來到這里的都不簡單”這樣的心理準備,可是到了大家實實在在地講出來時,我心里的震撼之情是難以言喻的。
在這些選手中,有以詩詞入畫的著名服裝設計師,有扎根民族地區的雙語教師,有嗶哩嗶哩著名的文化博主。
我所在的青年團中,有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四川大學的詩詞高手,他們熠熠生輝。
少年團的小朋友們,雖然年紀不大,但讓人不敢輕視,他們中有獲得過全國首檔親子國學傳承節目《龍的傳人》冠軍的,有小小年紀就運營公眾號傳播古典文化的。他們年紀輕輕,卻光芒萬丈。
說實話,我真的震撼極了。
我覺得入選《中國詩詞大會》第六季百人團,對我而言是一個奇跡。我是在身邊人,包括親人同學的不斷否定中來到這個舞臺的。雖然我的目的一直很明確,但在周圍不斷的懷疑聲中,我也曾動搖過。只因為在我之前,身邊人從未有過參加《中國詩詞大會》節目的先例。
我來自西南山區的農村,那里物質落后,精神匱乏。按理說,像我這樣一個農村出來的孩子,是走不到今天的。但我比他們幸運的是,我從小喜歡泡在圖書館,讀了很多書,而且記憶力極好,在學校總是能得到老師的青睞,所以我一直名列前茅,從最窮的縣城考上省重點高中,又考上了名牌大學。
我真的很幸運。你要知道,山區的農村要出來一個大學生是多么不易。
然而進入大學,我的心態又有了變化。大學里人才濟濟,同學們的家境良好,普遍多才多藝。但我呢,沒有才藝,平平無奇。我不希望就此下去。
03
我想要發揮自己的優勢。
我的優勢是詩詞。
你或許感到不可思議,一個山區出來的大學生,能比得過教育資源優越的孩子嗎?山區的孩子會讀詩詞、背詩詞嗎?但事實如此,而且我贏了。在學校《中國詩詞大會》節目的選拔賽中,我獲得了第一,并且一路過關斬將,從北京賽區沖出來,成為百人團的一員。
百人團的成員都是萬里挑一的,我很榮幸能夠和大家站在一起,我也用我的經歷否定了旁人的懷疑。一直以來,我都這樣鼓勵自己:即使前面沒有先例,我也可以做開創先例的人。
我做到了,而且無愧于心。
我一直堅定,因為我對自己有信心,并且不懼他人的懷疑。生活是自己的,路要靠自己走。
錄制《中國詩詞大會》的過程很充實,我很感恩此次相遇,也會飽含著對生活的熱情繼續前行。
回想起第一次認識《中國詩詞大會》這個節目是在初中。那時,我正蝸居在西南縣城,埋在書山題海中,與它的距離遙遠得像兩個世界。那時候的我,不敢相信五年后自己也能參加《中國詩詞大會》這個節目吧。
感謝二十歲有“野心”的自己。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2023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