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蓓
【摘? 要】傳統的供應鏈融資模式存在信任危機、數據造假現象,且企業信用無法跨級傳遞,融資成本高,難以解決先進制造業企業融資中的供給配置、供給期限、供給對象、供給階段等方面的結構失衡問題。論文借助區塊鏈技術,利用其分布式存儲、點對點傳輸、不可篡改、智能合約等特性,分析其賦能先進制造業企業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創新的作用機理,同時設計供應鏈金融新模式,梳理其運作流程,以促進供應鏈金融的落地實施。
【關鍵詞】區塊鏈;供應鏈金融;企業
【中圖分類號】F832.4;TP311.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1069(2023)10-0140-03
1 引言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是實體經濟的脊梁,是我國經濟命脈所系。作為制造業中具有產業先進性、技術先進性和管理先進性的關鍵領域,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重點。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對先進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要求,規劃了著力方向。然而,要實現從“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的轉變,推動效率提升和質量變革,需要將數字經濟技術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當前,我國先進制造業在發展中面臨諸多問題,其中由于有效金融供給不足,產生了供給配置失衡、供給期限失衡、供給對象失衡、供給階段失衡等結構性問題,并導致金融“脫實向虛”,成為制約先進制造業發展的瓶頸。從金融供給端發力,將區塊鏈技術與金融機構服務相結合,能夠降低融資過程中出現的信息不對稱和信貸風險,使金融供給更有效地匹配先進制造業的融資需求,改善結構失衡問題。因此,拓寬區塊鏈在先進制造業企業融資中的應用范圍、創新供應鏈金融模式,是解決當前先進制造業融資痛點、推動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戰略的有益探索。
2 先進制造業的融資困境
2.1 金融供給配置結構失衡
信貸投向決定不同部門間的資金分配,實現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優化需要合理的信貸投向分配比例。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國金融供給總量充足,2022年年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266.4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1.8%,可見,我國金融市場規模較大且增速較快。客觀而言,加大先進制造業中長期融資支持力度,既是促進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金融機構自身經營發展的現實需要,更是我國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然而實際情況表明,目前金融機構更傾向于將資金投入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2022年先進制造業的貸款總額占比呈下降趨勢,房地產領域的金融供給過于飽和。金融供給對實體經濟的支持相對不足,尤其是具有產業先進性、管理先進性和技術先進性的制造行業,其信貸供給嚴重不足。
2.2 金融供給期限結構失衡
先進制造業作為制造業的高端領域,具有高創新性、高技術密集性和高附加值等特點[1],項目投資周期較長,對中長期資金需求較大。現階段,我國金融資產期限普遍較短,中長期信貸供給資金受限。根據《2021年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2021年服務業中長期貸款余額50萬億元,工業中長期貸款余額13.49萬億元,中長期貸款行業集中度高且愈發集中,工業領域中長期貸款余額較少且增速較慢,供給明顯不足,特別是先進制造行業的小型企業難以獲得中長期貸款。此外,生產經營周期較長的行業如裝備制造業等未被短期融資所覆蓋,因企業缺乏相對穩定的資金來進行研發創新和技術升級,我國先進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約。
2.3 金融供給對象結構失衡
受融資約束限制,不同經濟主體,其融資成本不同,融資能力也存在較大差異。相較于小企業,規模較大企業面臨的融資渠道選擇多,能享受更低的融資成本,而小企業由于存在信息不對稱,更容易遭受嚴格的融資限制,獲得的貸款資源相對較少。此外,民營企業在融資方面,無論是債務融資還是股權融資,均面臨體制性的不公平待遇,導致其信貸額度與實際經濟貢獻不匹配。從行業來看,先進制造業企業大多為技術密集型企業,而現有融資服務對技術密集型行業的支持大多停留在傳統金融理念范疇,對大規模科技成果轉化和量產產生的期限長、金額大的需求無法滿足。
2.4 金融供給階段結構失衡
根據生命周期理論,企業的生命周期包括初創期、成熟期、穩定期和衰退期這4個不同階段。在不同階段,企業的融資需求也會有所不同。因此,根據企業所處的生命周期階段來選擇合適的融資結構,有助于促進企業穩健和可持續發展。當前,我國企業在初創期死亡率較高是一個不爭的事實[2],初創期的先進制造業企業,由于產品開發周期長,往往存在較大的資金缺口,然而,因為高風險性,金融供給無法長期有效與企業的金融需求相匹配。
3 供應鏈金融在先進制造業企業融資中的應用與問題
供應鏈金融是企業融資的常見渠道之一。從本質上說,供應鏈金融是通過利用核心企業的卓越信譽來填補供應鏈上弱勢企業的信息不對稱和信用缺失問題,從而使整個供應鏈上的企業受益。供應鏈金融的主要模式可以概括為:以核心企業為擔保的應收賬款融資模式、預付賬款融資模式、存貨質押融資模式。
供應鏈金融在應用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第一,供應鏈鏈條較短,限制了企業信用的傳遞。傳統的供應鏈金融模式主要允許與供應鏈中核心先進制造業企業直接交易的一級供應商或一級經銷商受益于核心企業的資質和信用來獲取融資。然而,大多數二級、三級及遠端的間接關聯企業通常規模較小、信用記錄較差、信息化水平有限,這使得銀行難以為其提供金融服務。第二,存在較為嚴重的信任危機。傳統的供應鏈金融模式中,供應鏈中的核心先進制造業企業負責收集和評價鏈條中其他企業的交易數據、信用等級等信息,在此情況下,一旦中心化機構因設備生命周期及安全性問題導致數據丟失,就難以保證數據的可靠性。第三,存在較高的造假風險。供應鏈金融的業務鏈條上各企業都是獨立經營的法人單位,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信息孤島問題。就存貨質押模式而言,由于貨物的抵押和儲存通常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負責,這就導致貨物的真實性、數量以及交易情況等信息難以得到驗證,從而增加了信息審核的難度,存在較大的履約風險。由于經營不確定性,供應鏈上核心先進制造業企業的付款時間可能存在延時問題,同時,上下游企業可能存在違約情況或延遲交付行為,這些都將增大供應鏈金融的整體風險,降低融資效率。
4 區塊鏈賦能供應鏈金融的路徑
區塊鏈具有透明度高、不可篡改、可追溯和智能合約的特性[3],供應鏈中的企業可以建立并采用“聯盟鏈”,通過“聯盟鏈”,其上鏈數據、存儲信息、交易情況等在內部均變得透明可見,此外,利用區塊鏈的可追溯功能,可以及時跟蹤先進制造業企業的物品和庫存信息。與中心化存儲系統不同,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的特點,并且基于其分布式儲存和點對點傳輸技術,恰好解決了傳統供應鏈金融中由于單一記賬人而產生的道德風險問題。區塊鏈賦能下,隨著供應鏈系統內參與主體數量的增加,系統內信任成本將顯著降低,從而提高金融供給效率[4]。
4.1 區塊鏈技術可擴大供應鏈金融的應用范圍
利用區塊鏈技術,能夠成功解決先進制造業金融供給配置結構不平衡的問題。區塊鏈的分散性特質確保了系統的穩定性,不再容易受到單一節點的干擾。此外,由于區塊鏈技術的不可篡改性和可追溯性等特點,有價值的信息可以更廣泛地傳播,從而幫助更多的供應鏈參與者,包括二級、三級和末端供應商,更容易從商業銀行獲得信貸服務。例如,考慮應收賬款融資情況,當一級供應商或經銷商與核心的先進制造業企業進行交易時,相關的賬款信息將被儲存在區塊鏈上,同時數據資料也會自動生成。當二級供應商或經銷商需要融資時,核心企業的信譽信息可以通過區塊鏈上的數據證明進行傳遞。這樣,區塊鏈技術能夠促進供應鏈金融的更廣泛和更有效應用,從而使企業獲得所需的資金支持。這一過程簡單而高效,為金融供應鏈的各方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靈活性和可信度。
4.2 區塊鏈技術可降低信息不對稱
先進制造業企業面臨融資挑戰的根本原因在于其高度技術密集和潛在的經營風險,這導致金融機構和企業之間存在明顯的信息差距。但通過區塊鏈技術,這一難題迎刃而解。區塊鏈以其分布式儲存特性,使所有鏈上數據在每個節點上都是公開的,包括交易記錄等,這意味著信息可以被輕松地查詢。同時,區塊鏈借助共識機制和時間戳功能,確保數據一旦被記錄就無法被篡改,從而保障了數據的完整性和真實性。此外,區塊鏈的可追溯屬性有助于消除供應鏈中各方之間的矛盾和爭議,使問題得以明確解決。這意味著通過區塊鏈技術,金融供給期限結構失衡問題能夠得以解決,顯著減少了供應鏈內各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因此有效降低了交易過程中的審查成本。這項變革有助于提升整個供應鏈的運營效率和融資效率,使先進制造業企業更容易獲得所需的資金支持。
4.3 區塊鏈技術使動產抵押融資成為可能
在存貨質押融資模式中,核心先進制造業企業在尋求銀行貸款時,必須將其存貨以及提貨權暫時轉讓給第三方物流企業,作為擔保或抵押。這樣,銀行可以更有信心地提供融資支持,因為在需要時,銀行可以依靠這些存貨來彌補貸款風險。此模式限制了企業對存貨的有效控制,存在較高的造假風險。得益于區塊鏈的各項功能,先進制造業企業可以對其完工產品進行記錄,產品的成分和原產地信息被安全地儲存在區塊鏈上,這些記錄是不可篡改的。這意味著任何非法行為或欺詐行為都將被監視和追蹤,確保產品的合法性和質量。因為區塊鏈確保了數據的安全性和透明性,大大減少融資成本,因此,在區塊鏈技術下,金融供給對象結構失衡問題得以解決,融資過程變得更為高效。
4.4 區塊鏈技術可提高供應鏈金融的效率
智能合約是一種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自動化合約,是已編碼的、通過專用開發語言編寫的可自動運行的業務邏輯[5]。供應鏈金融模式涉及眾多參與方,如金融機構、核心先進制造業企業、上下游企業以及倉儲物流方等。管理這一龐大體系通常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資源。然而,通過應用區塊鏈技術和智能合約,這些問題可以迎刃而解。在供應鏈金融的生態系統中,所有業務記錄均安全儲存在區塊鏈上。區塊鏈的共識機制保障了這些記錄的不可篡改性,同時,提供了時間戳和可追溯功能。基于此,相關人員能夠應用自動生成的供應鏈金融智能合約,這些合約是通過自動化腳本代碼構建的,且這些智能合約以計算機語言編程的方式自動運行,完美地解決了金融供給結構失衡的問題。當交易信息滿足智能合約的設定標準時,合約會立即自動執行,無需人工干預,從而提高了融資的效率。
5 區塊鏈賦能下供應鏈金融的新模式
區塊鏈技術為供應鏈金融帶來了一種創新型模式。該模式需要一個供應鏈金融平臺,而這一平臺需要被核心先進制造業企業以及其他各類企業所廣泛認可。事實上,任何有興趣加入這個“聯盟鏈”的企業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注冊,這種方法不僅適用于核心制造業企業,而且對各類供應鏈金融,包括多種融資業務,都具有適用性。以下是區塊鏈賦能的供應鏈金融新模式的操作流程:
第一,主體信息登記。供應鏈金融的各參與方,包括核心制造業企業、供應商、經銷商、金融機構、物流公司和第三方信息服務商,需要在區塊鏈平臺上注冊并記錄基本信息。這有助于保持各方數據的準確性,并在“聯盟鏈”上的參與者變動時進行及時的信息更新。第二,信用評估。供應鏈金融平臺上的所有企業都將接受信用評估,這一評估由第三方信息服務提供商根據其歷史績效和業務表現來執行。這一評級系統可供各方參考,以便在合作前了解其他企業的信用狀況,從而決定是否合作或授信。第三,發起融資申請。在供應鏈中,核心制造業企業、上游供應商和下游經銷商都有能力主動提出融資需求,以滿足各自的經營需求。借助區塊鏈平臺,需求方可以根據不同的業務情境選擇多樣化的融資服務。具體來說,一是應收賬款融資(票據金融)模式。供應鏈金融平臺提供一系列服務,包括報表服務、數據同步、數據分析、票據劃分和信用傳遞,以滿足不同的需求,這有助于確保融資流程的順暢,同時維護了信用和賬款的安全性。二是預付賬款融資模式。在這種融資模式下,平臺為用戶提供多項服務,包括交易數據檢索、合同文件審查、物流信息查詢和物流信息防偽。這些服務有助于雙方確保資金的安全流通,同時監測交易進程。三是存貨質押融資模式。平臺提供實時質權確認、庫存單查詢以及庫存單防偽等服務,這有助于確保存貨的質押流程有效、透明,并防范不當行為。這些不同的融資模式和相關服務可以根據具體的業務需求靈活選擇,以滿足不同企業的金融需求,同時提高供應鏈金融的效率和可信度。第四,貸款審批。金融機構會審查業務文件和審批憑證,并根據融資請求決定是否提供貸款。第五,資金監管。所有交易信息、資金流動、物流數據以及業務流程都會被記錄在區塊鏈上,并受合同的約束。這確保了資金的專款專用,以及對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管。第六,還款。根據不同的供應鏈金融模式,到期時承擔還款任務的企業需要按照合同要求進行還款,從而結束本次融資活動。
6 結語
本文深入探討了區塊鏈技術在改進先進制造業供應鏈金融模式中的關鍵作用,不僅詳細分析了這項技術的運作機制,還設計了一種創新的供應鏈金融模式,為供應鏈金融領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論視角。通過詳細描述新模式的運作流程,本文提供了解決先進制造業融資問題的實際方案,為推動供應鏈金融領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思路。
【參考文獻】
【1】陳春明,麻艷林,陳佳馨.先進制造業與科技服務業協同集聚對區域創新效率的影響[J].經濟縱橫,2023(4):90-98.
【2】王書斌,徐盈之.信任、初創期企業擴張與市場退出風險[J].財貿經濟,2016(4):58-70.
【3】Tsan-Ming Choi,Subodha Kumar,Xiaohang Yue,et al.Disruptive Technologies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in the Industry 4.0 Era and Beyond[J].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2022,31(1):9-31.
【4】王道平,朱夢影,董漢璽.資金約束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供應鏈運營決策研究[J/OL].中國管理科學:1-13[2023-11-03].https://doi.org/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23.0216.
【5】周達勇,吳瑤.區塊鏈技術下供應鏈金融與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J].新金融,2020(10):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