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宏遠
恩格斯說,歷史就是我們的一切。能不能正確看待自身的歷史,是一個政黨安身立命的基礎。黨史觀問題不僅關系到如何看待黨的過去,如何走好當下的路,同時也關系到人心向背、黨和國家前途命運。歷史觀是人們認識歷史現象、解決社會問題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明確指出:“唯物史觀是我們共產黨人認識把握歷史的根本方法”,要“樹立正確黨史觀”[1]正確黨史觀是唯物史觀在認識和研究中國共產黨歷史中的指導、運用和發展[2]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看待黨史、研究黨史的正確方法論。
歷史是客觀的,因此我們研究歷史、看待歷史上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問題時必須秉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客觀公正,用聯系、發展的眼光研究歷史,要將其放在過去特定時期、特定環境,而不是跳出過去用現在的認知水平去評價過去的人和事。鄧小平同志說:“每個黨、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歷史,只有采取客觀的實事求是的態度來分析和總結,才有好處。”[3]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態度去學習黨史、研究黨史才能真正反映百年黨史背后的科學規律,充分分析總結歷史經驗和教訓,真正讓歷史教育人、啟迪人。
歷史是現實的過去,現實是歷史的發展。歷史上的重大事件既有歷史必然性也有歷史偶然性,認清歷史事實、把握歷史規律就要樹立大歷史觀,將歷史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將黨的百年歷史放入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甚至更長時段、更廣范圍去觀察,了解演變過程、探索演變規律,才能理清百年黨史逐步發展壯大的來龍去脈,透析歷史演變的脈絡肌理。樹立大歷史觀就是堅持用聯系的觀點、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從更高站位、更廣闊宏觀的世界認識黨的百年奮斗史,掌握歷史主動、了解當下局勢、順應時代趨勢。
黨的百年歷史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的奮斗史,也是一部黨同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無論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還是改革開放建設時期,黨的發展、國家的富強都離不開人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波瀾壯闊的中華民族發展史是中國人民書寫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中國人民創造的!歷久彌新的中華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培育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是中國人民奮斗出來的!”[4]百年黨史也充分證明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是偉大歷史的締造者,堅定人民立場是樹立正確黨史觀的根本立場,弄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了誰”“依靠誰”是研究黨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黨緊緊依靠人民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將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始終將人民立場作為一切工作的根本立場,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依靠人民群眾創造偉大歷史。
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對歷史經驗教訓的總結,在黨的百年歷史過程中形成的三個歷史決議是我們黨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方法,用客觀、全面、聯系、發展的觀點科學看待黨的歷史,正視錯誤及教訓,客觀公正地回答了黨史中一些重大歷史問題的模糊認識及片面理解,為我們認識、學習黨史提供根本遵循。1945 年黨的擴大的六屆七中全會制定的《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在全民族抗戰即將取得勝利之際,對建黨以來黨內若干歷史問題尤其是六屆四中全會至遵義會議期間中央領導路線問題作出了正確結論,增強了全黨團結。使我們黨真正走上了一條獨立自主的、把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化的正確道路,對肅清黨內錯誤思想、探索正確革命道路具有深刻的指導意義。1981 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了《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對黨60 年的歷史做了深刻總結,客觀評價了這一時期黨的重大歷史事件、重要人物,特別是“文化大革命”做出了正確的總結。經過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重新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在指導思想上起到了撥亂反正的作用,為推進改革開放建設事業提供了思想根基和理論根基,豐富和發展了正確的黨史觀。2021 年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在兩個一百年奮斗歷史交匯期,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已經完成、全國人民在黨的帶領下向著第二個百年目標邁進,中國共產黨踏上新時期的趕考之路,回顧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對于全面邁上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指明了前進方向。第三個歷史決議與前兩個歷史決議既一脈相承同時又與時俱進,不僅是對黨的歷史回顧和總結更是對未來黨的事業規劃和激勵,體現了歷史發展的連續性和創造性。它深刻回答了中國共產黨是什么、要干什么這一根本問題。表明了黨百年來奮斗的初心永不變,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
三個歷史決議都是在黨發展的重要轉折關鍵期制定完成,深刻回答了時代之問、人民之問。中國共產黨總結經驗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向著更深刻認識推進的過程。對實踐中產生的問題,黨不斷進行階段性的總結,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奠定正確黨史觀、豐富和發展正確黨史觀,繼而深化擴展正確黨史觀提供了科學遵循。
歷史虛無主義是指不加具體分析而盲目否定人類社會的歷史發展過程,甚至否定歷史文化,否定民族文化、民族傳統、民族精神,否定一切的歷史觀點和思想傾向,是意識形態領域中的錯誤思潮。近些年歷史虛無主義通過網絡等媒體形式逐漸活躍,甚至以“探秘”“尋找歷史背后真相”等偽裝吸引眼球,肆意歪曲、否定黨的歷史。解構歷史上的英雄人物,通過惡意抹黑、編造歷史事件或是斷章取義、顛倒主客觀原因等方式否定歷史,從而誘導人民對黨史事件及人物產生錯誤認識,進而達到否定社會主義制度和黨的領導這一險惡目的。如何看待黨史不僅是認識研究黨史要解決的重大理論問題同時也是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是帶有根本屬性的重大政治問題。在對待歷史觀問題上我們必須明確態度、堅定立場。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因此我們要頭腦清醒、高度警惕、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守好正確黨史觀的主營陣地。
歷史是一個聯系的、發展的過程,知過往才能鑒未來。黨的歷史蘊含著豐富的人類智慧,我們只有學習好、掌握好、運用好黨史這本教科書才能傳承紅色基因、順應時代大勢、明確使命擔當。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讓正確的黨史觀成為全社會共識,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凝聚磅礴力量。
樹立正確的黨史觀是以史為鑒、開創未來的理論基礎。新時期認識黨史、研究黨史必須堅持唯物史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三個歷史決議”為根本遵循,旗幟鮮明地與歷史的虛無主義作斗爭。堅持實事求是原則、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場。在把握黨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中正本清源、固本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