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存華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浙江杭州 310000)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1]。話語是思想與文明的重要載體之一,對于高校學生來說,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話語。當今時代是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時代,也是網絡技術普及化的時代。處在這個時代中的高校學生,自然避免不了受到網絡話語的影響,甚至成為網絡話語的創造者、傳播者。研究高校學生的網絡話語,既需要弄清楚高校學生網絡話語表象下的內在生成邏輯,也需要認清高校學生網絡話語對高校學生可能會產生的潛在風險。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應對高校學生網絡話語潛在風險的應對策略,確保高校網絡世界與高校校園的安全與穩定。
高校學生網絡話語的生成迭代,有其深層次的內在驅動力。只有厘清高校學生網絡話語生成的內在生成邏輯,才能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高校學生網絡話語行為的內在機理。高校學生網絡話語的生成邏輯主要有以下幾點。
高校學生網絡話語在本質上是高校學生內心的直觀反映,表達出了高校學生內在的價值取向與思維意識。當今時代的高校學生,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背負著沉重的現實壓力。多重壓力導致學生往往會萌發逃避心理,在現實世界無法提供釋放的空間與時間條件下,高校學生負面情緒將會逐漸郁結。而網絡的出現,恰恰為高校學生提供了一個高度自由化、開放化、私密化的釋放空間。在網絡空間中,高校學生選擇多元化的自嘲話語、調侃話語,諸如“躺平”“廢柴”等網絡流行話語進行情緒的宣泄與釋放[2]。從話語色彩角度來說,這類網絡話語的話語色彩過于暗淡,雖然能夠達到宣泄負面情緒的目的,但對于高校學生的成長會起到一定的負面影響。
網絡話語交流是現實話語交流在網絡虛擬空間的延伸。現實話語是網絡話語創作的語料庫,現實話語的話語色彩將影響網絡話語的價值內核與話語底色。在眾多網絡成員的二次創作中,能夠引起高校學生情感共鳴,共識性網絡話語表達成為熱點話語,能夠反映高校學生群體的情感取向與興趣取向。網絡是對現實世界的映射,但是這種映射并不是對現實世界的原始拷貝,會存在對現實世界的放大、縮小甚至是變形化映射。“吃土”“佛系”“剁手”等網絡話語反映了大學生對的現實世界的情感體驗與現實訴求,網絡話語的變革是群體情緒宣泄的需要。
社交是信息傳播的目的,信息傳播是社交的手段[3]。高校學生運用網絡話語進行交流,其主要目的是利用特定的網絡話語塑造個人形象,進行個人情感的表達,融入特定的網絡群體。人與人的互動中形成了對自我的認識,現實中的人對自我的認識往往比較穩定。但在互聯網虛擬空間中,通過個人有意識的自我形象塑造,人們可以在網絡虛擬世界中展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自我形象。網絡世界中的高校學生多選擇用娛樂化、隱喻化的方式進行話語表達。往往在溝通中對自身真實的心境與情緒進行偽裝,積極正面的話語表達背后,可能會存在著負面情緒的延宕。為了在網絡世界中獲取情感共鳴與價值認同,高校學生的網絡話語創造往往會在熱點網絡語傳遞的過程中不斷地對話語進行解構創造。
網絡時代信息科技手段的運用,給網絡話語的傳播提供了載體,同時也為網絡話語的更新迭代提供了外在的驅動力。高校學生網絡話語的發展迭代,受到網絡信息技術手段的限制,網絡話語交流既要不斷適應網絡信息交流要素的變化,又要不斷進行話語創新,豐富網絡話語語料庫,保持高校學生網絡話語的生命力和影響力。網絡話語本身具備高效、簡介、及時化等特點,因此網絡中的話語交流需要使用者關注熱點動態,提升自身的話語流暢性。同時,網絡話語交流表現出來明顯的匿名化、開放化、多元化特點,網絡虛擬空間為高校學生提供了相對隱匿、封閉的交流場域,使高校學生能夠進行更加個性化的話語表達與更加自由化的話語創造。網絡話語的傳播具備范圍廣、影響快等特點,在話語傳播時,話語信息的發布者往往為了獲取更多的閱讀量而忽視了信息受眾群體的社會身份。容易出現用一些雷人言論博取關注、吸引眼球的做法,使得一些負面網絡話語信息對受眾的認知、價值觀等造成了負面影響。此外,高校學生在網絡話語交流時,往往會選擇娛樂化的話語表達和多彩化的話語色彩輔助自身的網絡話語表達。多樣化的網絡媒介和話語平臺也為網絡話語傳播提供了場域,助推了網絡話語的更新創造。
高校學生的網絡話語源自于高校學生現實交往的需要,層出不窮的網絡話語也給高校主流話語的傳播帶來一定的挑戰,對高校主流話語的傳播力、創造力、影響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網絡話語由于披上了娛樂化、調侃化的外衣,使得高校對學生的情緒研判和價值引領存在一定的障礙。如今,高校學生處在一個物質財富極豐富、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在競爭全方位覆蓋的情況下,高校學生面臨來自學業、就業、生活等多方面的壓力,因此高校學生往往會采取自嘲式的表達紓解內心的壓力。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如果不能夠對高校學生網絡話語有深層次的認識,就不利于了解高校學生的真實情感與訴求。同時,高校學生網絡話語呈現出群體化、圈層化特征,如何打破高校學生網絡話語圈層壁壘,增加高校思政主流話語的滲透力和影響力,將會成為高校思政工作能否適應網絡時代的新形勢的關鍵。一方面,高校網絡話語在高校學生的群體互動中形成了獨特的話語表達習慣,以高校學生中流行的“行話”為主要代表,眾多的網絡話語群形成了不同的網絡話語風格、主題以及不同的表達方式和行為習慣;另一方面,高校網絡話語圈層化會因為自身圈層的生存需要,更加要求話語圈層內的成員進行同質化的話語創造,表現出對于自身話語群的認同[4]。
傳統的主流話語往往更加重視宏大敘事,在表達風格上呈現出權威、理性、傳統等特點,而高校學生網絡話語則更加關注話語傳播的時效性、話語風格的簡練化、話語內容的吸引力,因此高校學生網絡話語會與傳統主流話語存在一定的差異。主流話語重點關注的是話語的理性與客觀,而高校學生網絡話語則更多的是表現出了對規則的調侃和對情緒的放大。因此,在網絡交流中,高校學生網絡話語反映出了一種非理性的敘事習慣。高校學生在網絡話語的交流中多選擇簡潔實用的話語表述,這種話語風格養成后,會影響高校學生思考和認識的深度,當主流話語宏大敘事無法適應網絡話語簡潔明快的表述習慣時,主流話語的引導力和影響力就會受到影響。同時,一些戲說類網絡話語刻意追求關注度與熱度,忽視了對內容真實性的關注,容易誤導高校學生的認知。主流話語在此局面下,既要提高自身的權威性,做好話語引領,又要深入高校學生網絡話語圈進行深入調查,有針對性地打破網絡話語圈層壁壘。
網絡媒介的出現,改變了過去的交往結構,使得話語的交流更加扁平化、流動化。由于話語權力在網絡世界中不斷下沉,使得更多的人獲得了網絡話語權,尤其是高校學生,網絡話語具有傳播速率高、影響群體廣的優勢,可以使高校學生在網絡中尋求主動,自由進行話語表達,爭取自身的話語權。高校學生網絡話語的使用、迭代、創造,本質上都是對話語權的追求,表達了高校學生群體對自身價值的彰顯。在實際生活中,高校學生往往會選擇與自己能產生共鳴的話語內容,高校學生在網絡話語表達中往往會選擇個性化的話語表達,通過幽默化、娛樂化、調侃化的話語表達自身的情感和情緒。網絡時代全面參與話語創造的格局,使得傳統話語的中心地位受到了挑戰。青年學生群體更易接受娛樂性強、沖擊力強的話語內容,而對宏大、傳統、嚴肅、理性的話語內容存在一定的抗拒心理。因此,高校學生網絡話語的蔓延,一方面改變了既有的話語權結構,另一方面也因為網絡話語權激烈化的競爭,使得主流話語的價值引領面臨著一定的挑戰[5]。
網絡塑造了新的話語環境,既為信息的交流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又對網絡主流價值引領提出了新的挑戰。高校學生是網絡話語的使用者、創造者,為了應對高校學生網絡話語的潛在風險,需從正視話語風險,增強主流話語引導力;筑牢話語陣地,增強主流話語影響力;提升話語研判,增強主流話語創造力3 個方面著手。
網絡話語是高校學生表達訴求、宣泄情感、追求認同的重要媒介,高校學生網絡話語的創造、傳播、消長,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高校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提升網絡主流話語的話語權以及影響力,就必須正視網絡話語風險,深化網絡話語的認識和研究。一方面要系統地對高校學生網絡話語進行研究,歸納總結其迭代更新的內在規律,發現網絡話語背后所蘊含的深層次內容。只有系統深入地研究高校網絡話語體系,才能夠挖掘出高校學生網絡話語背后所蘊含的個性化訴求、情感宣泄以及對現實困境的抗爭;另一方面,主流話語需要加強自身話語體系與話語能力建設,要在實際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摸清網絡主流話語自身存在的主要問題。在重視高校學生網絡話語的同時,做到積極學習,但不能生搬硬套;積極靠近學生內心,但絕不一味迎合;積極回應學生的現實訴求,但絕不放棄底線。增加主流話語的引導力,提升主流話語的權威[6]。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得人與人交往中的去中心化趨勢日益明顯,網絡作為公開接收信息的場域,難以避免地會呈現出信息內容魚龍混雜的情況。因此,要消解高校學生網絡話語風險,就必須筑牢話語陣地,增強主流話語影響力。主流話語的話語權建構,需要立足核心話語內容,堅守話語意識形態底線。在此基礎上,適當地創新主流話語的傳播方式,更新主流話語的敘事方式,積極參與高校學生網絡話語的交流活動,在交流中實現思維碰撞與話語提升。同時,要積極創新網絡主流話語載體,重視對新技術、新媒介的利用,提升高校網絡主流話語資源的整合度,形成規模效應。此外,還有積極引入校外話語平臺的力量,加強電視臺、電臺、文化事業單位等部門的溝通與協作,壯大主流話語的話語力量。積極推動既有媒介平臺加入主流話語傳播,形成主流話語傳播的矩陣效應,提升主流網絡話語內容的創作能力、傳播能力,擴大主流網絡話語的輻射廣度,實現主流話語對互聯網話語方向的有力把控。
社會是“表示這些個人彼此發生的那些關系和關系的總和[7]。”話語媒介的更新換代對主流話語的創作傳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流網絡話語要提升話語研判,增強主流話語創造力才能滿足高校學生對網絡主流話語內容的新需求。首先,主流話語需要因時而進、主動創新,積極應對網絡話語新形勢。主流話語的傳播,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套路模式,而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呈現出與時俱進的發展態勢。需要正視主流話語傳播與網絡話語發展之間的錯位,挖掘背后的深層次原因,話語傳播要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不能為了傳播而傳播,造成主流話語傳播的強制化、生硬化、刻板化。要更多地用接地氣、通俗化的話語表述,增強主流話語的實際影響力。同時,利用大數據、云計算、Python 等手段加強網絡話語數據的檢測,提升對高校學生網絡話語的研判力度,對熱點話語進行及時引導,發揮主流話語的育人功能,實現主流話語與青年群體之間的情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