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開
(山西二建集團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伴隨著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城鎮化的加速,建筑業已成了國家發展中的一個主要的支柱行業。由于建筑工程具有施工周期長、工程量大、涉及面廣泛、參加施工的企業數量龐大等特點,建筑工程會受到各種要素影響。而目前建筑業存在建筑項目管理觀念落后、建筑項目管理人員項目管理意識淡薄、建筑項目管理制度不健全、建筑項目管理混亂的諸多問題。對施工環節管理不到位,會對建筑項目的施工質量和運營都有很大的影響[1-2]。
在建筑工程中,深挖是必然要進行的一項工程,同時也存在著許多潛在的危險。在進行這一地區的建筑時,不管是現場的支護方案不夠科學,還是在編寫的建筑計劃時沒有對其進行實地考察,都會造成在建筑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潛在的安全風險[3]。除了上述問題和風險,在建筑的基礎上,如果操作和技術的工作和技術的工作沒有做好現場的安全技術培訓,那么,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就不能起到很好的引導效果。例如,如果在建筑項目中,深大于5m 的情況下,建筑單位未根據《深基坑分項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條例(第37 號條例)》規定對其進行方案的編制,或者未經過審查就擅自采用,將增加建筑項目的安全風險。除此之外,當基坑的臨時防護結構、安全支撐結構、現場排水渠道、坡度設計標準有問題的時候,也會造成現場的安全風險[4]。另外,由于在建筑之前,建筑單位沒有考慮到天氣因素,也沒有根據實際的設計要求,在這種條件下,如果發生了短時的暴雨,那么,在這些條件下,會積累到基坑內的大量的雨水,并且會被水中的水流所沖擊,最終導致了基坑坍塌。
通過對施工中出現的一次臨時用電檢查,結果表明:在施工中,施工地點的外圍與周圍的高壓線間距過??;未按規定做好防護措施;當電力耗盡時,不需要TNS 的幫助;當工作導線與地線相連時,其接合方式和接合方式不符合標準;在燈泡的特殊電路中,未設置暫時的電氣防護;在工作中,當值人員未正確、認真解讀《建筑工程施工現場臨時用電安全規范》文件等問題。上述問題均有可能引發各種類型的電擊事件。
在建筑工程的建筑工地,如果沒有對大型機械的運輸、裝載、安裝、卸貨等作業行為進行管理,那么在現場工作就很容易發生違章作業,這種情況會增加現場機械的安全風險。例如,在進行模板安裝的時候,工作者往往會選擇一些比較容易操縱的小裁斷器,但是有些裁斷器因為柔韌性比較強,在切斷電源之后,刀刃會因為慣性而繼續旋轉,這個時候,一旦作業者不能及時發現這個問題,就會導致“切掉手指”的危險發生[5]。與此同時,在重大建筑的工地上,一般都會有工程管理人員對起重機進行月度以上的安全檢測,而從目前的工作實踐來看,大多數的檢測工作都是流于表面。另外,在采用大機器或在大機器上進行高空作業時,由于沒有嚴格按規范搭建的棚板,造成了支柱間的穩定度不佳,在強風條件下,很容易發生支撐在上面的立板倒塌、脫落等事故。
“三寶”是在工地上用來保證工作人員安全的“三大法寶”,即安全帶,安全帽,安全護罩,在工地上,工作人員要嚴格遵守安全規范,同時要設置更安全的護罩,以免發生高空跌落意外。
“四口”為“井口”“樓梯口”“走道”“洞口”,分別為“四個出口”。以隧道工程建筑為例子,在建筑過程中,隧道入口的防護護欄的高度小于1.2m 時,很容易發生建筑廢物的跌落,如果在工地下面有人員,就會發生跌落造成人員傷亡的意外。
根據建筑工程中的常見安全問題,本文提出建立施工現場安全問題治理監督機制、完善施工現場風險源辨識工作,建筑工地的安全事故緊急處置計劃等治理措施,具體如下。
要想對建筑工地的安全問題進行有效的控制,就必須要對建筑工地進行控制,把建筑工地的一般的安全問題劃分成大的類別,把各個地區的安全風險劃分成小的類別,在控制的范圍內確定出了安全風險的控制要點,施工現場安全問題治理監督機制如表1 所示。

表1 施工現場安全問題治理監督機制
在完成了工地的安全問題管理監管制度之后,再對工地危險來源的識別工作做了更多的改進。通過引入風險辨識程序,提出了基于風險辨識的風險辨識方法,從而實現了基于風險辨識的風險辨識。在實踐中,以班組為單元,以每個崗位為基本單元,使每個崗位都能進行危險源識別,使全體人員都能參與安全生產的過程中來。并在此基礎上,實現了對施工現場安全生產全方位監督、全過程識別,保證了每一個環節、每一項工作的安全性。建筑工程工地的每一項工作都應該以班組為單元,根據從下到上的組織架構,根據風險管控列表,識別出現場潛在的危險來源。并將所產生的評估結果上傳至各建筑單位,實現了各建筑單位的安全管理。通過各專業的聯合,完成對施工場地危險源識別的修改和評價,并將最終的總結報告給建筑工程的安全保障部門。在此過程中,增加了施工人員對施工現場安全識別工作的熱情,也可以增強其自身的安全防護意識,從而達到了施工現場安全性的良好循環。另外,為保證在進行施工現場風險識別工作時,能夠更為完備地進行,保證施工現場的安全,應該以預防為工作重心,對建筑工地安全工作進行的主導權進行全面掌握。
根據以上的規定,完成了對現場安全生產風險源的識別之后,還應該針對現場中所出現的安全問題問題,提出了與之對應的應急處置方案。在顯眼處設立了安全問題公示板,將問題排查工作取得的成績在公示板上進行了展示。對于特定的風險源,要明確其具體的風險成因、風險發生區域、風險發生環節等關鍵信息。并將其與危險來源的危害程度相聯系,分析其對危險來源和危險來源的影響。對于具有較為嚴重的安全危險的建筑區域和工作地點,應該著重設置顯著的警告標識,并加強這一地區的危險辨識和預警力度。要保證工程工地的全部安全,必須在每一個工地上都貼上《重點安全風險告知書》,并對其進行具體的管理,加強對各種危險因素的控制,使其產生的危險結果在控制的程度上得到控制,進而防止因危險因素而產生的不良影響。完善了現行的建筑現場安全事故應急處理方案,標準化了其應急處置流程,并加強了各種應急和處置業務。為促進對應急處置的完善,對其進行處置效果評價,并配置好應急處置所需要的各類物資、裝備等,以建立一個更加完善、響應速度更快、處置效率更高的事故應急救援體制。與此同時,為便于對施工現場的安全進行合理的管理,需要通過更科學的方法來評價和評價安全風險,從而更好地對其進行管理。與建筑施工現場報送的安全風險控制列表相聯系,通過安全保障部門與建筑現場的各個部門一起,對其進行了分類,從而達到對風險的定量評價。綜合得出的評價結論,對其風險的控制程度和潛在的危害展開了預估,將風險級別從高到低劃分為重大、較大、大、小4 個級別。根據事故發生時的各種危險程度,制定相應的緊急預案,以取得事故發生時所期望的結果。為使評價的效果更加直觀,本項目還將根據評價的4 個層級,分別賦予相應的色彩,即紅色、橙色、黃色、綠色。將安全危險列表與評價級別相聯系,將對應的色彩標注在安全危險的空間分布上,進而實現動態、量化、可視化的評價,使得建筑現場的安全危險在可控的區域之內。
為了對該方案的結果進行測試,將一個正在施工的建筑工程項目選為這個實施的項目。在施工之前,首先要對施工方的工作進行配置,并對施工方的工作地點進行布置。以施工隊伍中的目前工作人員為依據,將安全生產部門、現場應急事件處理部門、施工現場生產安全維穩綜合治理部門建立起來,對各個部門的工作進行合理配置。在這一基礎上,構建了三層結構的安全風險檢測體系結構。建筑工程項目三級安全問題排查架構如圖1 所示。

圖1 建筑工程項目三級安全問題排查架構
以此為依據,對施工現場可能出現的安全風險進行了整理,并對風險事件展開了統計。施工現場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如表2 所示。

表2 施工現場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
根據本論文的設計,對施工過程中的潛在的危險進行綜合治理,并在施工過程中,加強對危險因素的監控,從而達到了對安全問題的治理。在工程完工后,對工程中出現的安全問題事件的數量進行了統計和統計,如圖2 所示。

圖2 現場安全問題的發生次數
從試驗的數據可以看出,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現場的安全風險已經基本上達到了防范的目的,僅有一次是基坑支護風險,但是在安全事故的開始階段,就已經被施工現場的監督人員采用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并且對其進行了處理,也就是說,這些危險并沒有給現場的工作人員和施工方帶來什么傷害。所以,當工程竣工后,經過對工程結果的分析,證明了文中所述的處理方法是可行的。
我國建筑項目安全管理是建筑項目施工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現實的項目管理過程中,仍然有很多的問題,影響工程建設安全管理。要想對這些問題進行有效處理,就必須轉變管理者的觀念,要對管理機制進行強化,健全管理體系,同時還要對項目的管理方法進行創新,提高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效率,從而使項目長期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