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恒
(山西省安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32)
現階段,采暖通風空調工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由目前工程項目建設和生產運營中采暖通風空調系統的使用情況可知,盡管隨著采暖通風空調工程設計、制造、安裝環節的改造和提升,系統的運行性能得到了提高,但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和不足,特別是能源的損耗問題,這對采暖通風空調工程的可持續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因此,采暖通風空調工程的節能環保優化顯得尤為重要。
(1)要創造出一個比較舒適的室內生產和生活環境,往往需要投入大量采暖通風空調設備設施,這些設備設施在運行中勢必會消耗大量電能。若能針對采暖通風空調工程設備設施進行節能優化,在不影響其正常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減少原有的能耗,無疑會促進其使用價值的顯著提高[1]。
(2)應用新型節能、高效的施工方法和創新模式,能推動整個采暖通風行業的采暖通風系統高效率、穩定地運行,避免其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從而有助于提高整個社會工程項目建設和生產運營的節能效益。此外,根據國內和國際當前的社會和經濟發展現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需要不斷進行節能技術革新與研發,采暖通風空調系統是目前能源消費比較高的一種工程,如果能對其進行更好的節能改造,進一步有效降低能耗、提高采暖通風空調工程品質與效率,將能推動國內和國際當前的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從而進一步解決當前國內和國際能源緊缺的問題。
建筑暖通空調系統是一個相當復雜的系統,屬于動態化工程。在設計這樣一個系統時,設計人員需要堅持動態性原則,及時更新和調整設計內容,以確保系統的正常運行和高效性[2]。同時,設計內容也需要符合工程施工要求,以確保整個工程能夠按時完工并符合質量標準。在施工過程中,對于建筑暖通空調工程,需要把控工程施工總體方向,及時處理施工過程中存在的隱患,以確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這包括對施工現場的監控和管理,以及對施工人員的指導和培訓,以確保他們能夠按照設計要求進行施工。隨著社會對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的關注日益加強,優化暖通空調工程節能減排設計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在設計過程中,需要考慮使用高效節能的設備和技術,以減少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此外,還需要考慮對系統進行維護和管理,以確保其始終處于最佳狀態[3]。
隨著全球環保意識的增強,節能減排理念在各行各業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在建筑領域中,空調系統是一個能源消耗較大的設備,因此改良與優化空調運行系統是非常必要的。在設計空調系統時,設計人員需要高度重視節能減排相關技術的發展。這些技術包括但不限于:使用高效的空氣過濾器、使用能源效率高的壓縮機、使用智能控制系統等。這些技術的應用可以幫助降低空調系統的能耗,從而減少建筑物的能源消耗。為了進一步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將節能減排技術融入暖通空調設計中也是非常重要的。設計人員可以通過優化空調系統的設計,如優化管道布局、選用合適的材料等,來降低能源消耗。此外,設計人員還可以考慮在設計過程中采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地源熱泵等,以進一步減少建筑物的能源消耗。需要強調的是,在設計空調系統時,設計人員必須堅持技術性原則。這包括對空調系統的運行原理、材料選用、安裝方式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只有嚴格遵守技術性原則,才能保證空調系統的運行效率和能源效率[4]。
暖通空調節能減排是當前社會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問題。為了促進能源的節約和環境的保護,各個行業都在積極探索節能減排的途徑。其中,暖通空調是節能減排的重點領域之一。而在進行暖通空調節能減排設計時,整體性原則是一項基本原則。整體性原則要求設計人員具備全局觀念。設計人員需要了解暖通設計在總體項目中的重要性,形成全局性、整體性思維。只有這樣,設計人員才能及時對設計工作進行科學優化,保障整體工程效益。同時,設計人員還需要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能夠妥善處理設計中存在的各項問題。在實踐中,設計人員需要充分考慮暖通空調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整個系統在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設計人員還需要考慮系統的使用效率,以及如何將系統的使用效率最大化。此外,設計人員還需要考慮空調系統對環境的影響,以及如何減少系統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工程規劃設計不合理是導致采暖通風工程出現高能耗問題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工程規劃設計階段,規劃設計人應該考慮到工程節能指標,但是工程節能指標過低,導致采暖通風工程在使用過程中大量浪費能源的情況。這也是目前許多采暖通風工程出現能源損耗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了規劃設計不合理外,建設方為減少投資和施工方為爭取最大的利潤,故意忽略節能、隔熱等方面的考慮,導致了許多工程投入運營后產生高能源損耗問題。這種情況下,工程建設方只關注工程建設的過程,而忽略了工程建設后的能耗問題。這不僅會導致采暖通風系統的能源浪費,還會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此外,工程安裝不當也會造成能源高損耗,嚴重時會影響到采暖通風系統的正常工作。例如,安裝位置和相關零件的裝配情況不符合標準規范,導致采暖通風系統出現能量損耗。這種情況下,建設方應該加強對工程施工的監督,確保采暖通風系統的安裝符合標準規范,減少能源損耗。
在如今強調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采暖通風空調工程節能措施的制定顯得至關重要。制定符合實際情況的節能方案的關鍵是結合當地環境特點和工程項目建設生產運營的特點。因此,了解當地季節、地理位置、建筑風格、工程項目建設和生產運營情況是制定節能方案的前提。在制定節能方案時,需要針對不同綜合特性采取相應適合的方案。例如,在北方地區冬季較長,需要重點考慮采暖的節能措施,如采用地源熱泵、太陽能熱水器等;而在南方地區,需要重點考慮通風的節能措施,如采用自然通風、智能控制等。除了考慮當地環境特點,還應考慮工程項目建設和生產運營的成本效益和能耗水平等因素。制定出節能措施的實施時間、實施范圍、效果標準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在建筑設計階段,可以通過優化建筑結構,改善建筑朝向等方式降低能耗;在使用階段,可以通過智能控制系統、節能設備等方式控制能耗水平。總之,采暖通風工程的節能措施制定不僅關系到企業的經濟效益,更關系到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因此,在制定節能方案時,需要綜合考慮當地環境特點、工程項目建設和生產運營的特點,并考慮成本效益和能耗水平等因素。只有符合實際情況的節能方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工程使用效果,同時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建筑節能是當前社會發展的重要方向,而建筑采暖通風空調工程也是節能的重要領域。在這個領域中,需要設置節能降耗裝置,以盡可能利用天然通風,達到節約能源和減少排放的目標。為了降低能耗指標,施工項目的入口空氣流場也需要考慮入風的阻力分配。只有充分發揮外界空氣的作用,才能達到降低能耗指標的目的。因此,施工項目的入口空氣流場的設計非常重要,需要充分考慮各種因素。除此之外,利用空氣壓力對系統的阻抗作用來決定進氣道的種類也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利用空氣壓力對抽吸管進行抽風、排風,可以確保通風的有效性,并節約能耗。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利用外界的氣流,達到節能的目的。進氣道由風向導流,能充分利用氣流的正壓力,將外界的氣流導入暖通空調中,達到較好的通風效果。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有效地節約能源,還可以減少空氣污染,提高人們生活的質量。室外節能采風口及排風口的設計如圖1 所示。

圖1 室外節能采風口及排風口的設計
設計人員在能源節約和減排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是方案策劃者,需要了解方案原理和內容。此外,設計人員還應加強全過程設計,聯系工程實際,優化不足。因為只有在設計階段就考慮到節能減排,才能在后期施工中盡可能減少能源損耗,達到預期的節能效果。在施工過程中,施工細節往往會影響到最終的節能效果。設計人員要觀察施工過程,及時修改、完善,避免能源損耗過大。例如,在建筑中,建筑材料的選擇、墻體和窗戶的密封性等都會對節能效果產生影響。因此,設計人員需要密切關注施工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調整。最后,設計人員還要向施工人員明確技術應用要點,耐心解答問題,增強節能減排技術應用效果。施工人員可能對一些節能減排技術不太熟悉,需要設計人員進行指導和解釋。只有讓施工人員理解、掌握這些技術,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節能減排效果。總之,設計人員在節能減排中的作用不可小覷。他們需要在設計階段就考慮到節能減排,密切關注施工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向施工人員明確技術應用要點,最終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
選擇合適的冷熱源是采暖通風系統節能優化的關鍵。在現代城市中,采暖和通風系統的能源消耗占總能耗的比例較大,因此如何優化能源利用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其中,選擇合適的冷熱源是優化能源利用的關鍵。冷熱源包括了太陽能、地熱能、空氣能等。這些能源的選擇將直接影響整個系統的能效,從而決定了能源利用的效果。電力制冷和發熱造成了較大的能量消耗,應考慮本地最優可再生能源。在現代城市生活中,電力制冷和發熱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能源。然而,這些能源的使用會造成較大的能量消耗,同時也會給環境帶來較大的壓力。因此,應該考慮使用本地最優的可再生能源來替代這些傳統能源。例如,在有太陽能資源的地區,可以使用太陽能來產生熱能,從而減少傳統能源的消耗。太陽能是一種重要的應用熱源,能夠產生更高的節能效果。太陽能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應用熱源,其能夠產生更高的節能效果。太陽能作為一種可再生的能源,具有非常豐富的資源,同時還可以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太陽能可以通過太陽能電池板產生電能,也可以通過太陽能熱水器產生熱能。這些能源的使用不僅可以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還可以極大降低能源成本[5]。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發展,傳統建筑業的變革與發展已經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科技和現代化是新型建筑行業發展的一個重大特征。在建筑施工中,建筑采暖通風空調系統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它在運行時需要耗費很多的能量。所以,對建筑采暖通風空調的節能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對建筑業的平穩發展有著重大的現實指導作用。在未來的發展中,要從設計、施工、技術等各個方面進行深層次的研究,強化對其具體控制。并在此基礎上,采用有效對策,以促進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