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 韜
(聶韜紫砂工作室 江蘇 宜興 214211)
“花氣接云煙,煮茗草堂前。階下獨行鶴,避煙飛上天。”這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在秋天的飲茶圖,從其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琴棋書畫詩酒茶”的那種優雅和必然,也讓飲茶成為一種中國人生活之中不可獲取的元素之一。
在明代時期,飲茶的方式從團茶轉變成為散茶,于是飲茶的工具也發生了一些變化,紫砂壺恰到好處的出現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雖然關于宜興紫砂的誕生,有著許多的版本和傳奇的故事,但是結合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和歷史的脈絡,紫砂壺的誕生也是當時飲茶方式發生變化的具體折射。當風格迥異的紫砂壺呈現在我們眼前時,能夠清晰地感受到這樣具有實用性和藝術性的雅器,必然能夠受到中國傳統文人的喜愛和親睞,由此衍生出許多的情感表達和文化內涵。
這件紫砂藝術作品《太湖石韻壺》(見圖1)采用了非常具有人文特征的藝術設計形式,更多地融入了江南園林的設計風格以及布局風貌,寄托著中國文人所向往的那種生存空間以及意識形態,具有很好的文化導向性。

圖1 “太湖石韻”
此壺壺身圓融飽滿、形態端莊,簡約的線條勾勒出良好的空間形態,能夠更好地容納茶葉和泉水的交融,激發出最好的滋味。壺的底部則是設計有小小的三足,把中國歷史上青銅器時代的鼎的特征融合其中,既美觀大方,層次感十足,又能夠把紫砂和其他器皿的特征有效地銜接起來,歷史脈絡清晰,令人印象深刻。壺嘴則是宛如大象的鼻子一般的形態設計,和壺身的那種穩重之感如出一轍,壺把則是采用了提梁的設計,如同窗欞一般的框架兩邊延伸到中間,又宛如虔誠的佛教徒一般雙手合十。
壺蓋壓合壺口,嚴絲合縫,壺鈕則是采用了太湖石形態來裝飾其上,更好地體現了作者想要凸顯出來的理念。此壺最為令人拍案叫絕的是壺身的太湖石和銀杏樹交相呼應、相得益彰,這樣的創意設計來源于江南與生俱來的地域環境和風土人情的深刻影響。在水鄉的縱橫街道或者阡陌小巷,都能夠看到銀杏樹的身影,有的巷子直接命名“白果巷”,由此可見,太湖石這樣的賞玩趣石,也是在太湖流域非常具有典型意義的代表,在人們熟悉的《水滸傳》之中,有著楊志押送十萬生辰綱的橋段,而這“十萬生辰綱”具體指的就是太湖石,它的價值非常的驚人。
而在紫砂的發源地江南水鄉宜興,這樣的尋常場景可以成為紫砂匠人們創作的不竭動力和文化源泉,他們充分的利用自己聰慧的頭腦,創造者無數的奇跡。這件紫砂藝術作品《太湖石韻》采用了非常具有辨識度的手法,來營造出普羅大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從紫砂質樸的紋理和作者細膩的手法之中,能夠看到匠人們多年的功力體現,以及在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形式的熏陶之下,所展示出來的文化素養,讓這樣的的一把多元化的紫砂壺具有更多人文的韻味和藝術的氣息,在茶座之上熠熠生輝,也恰恰的能夠證明,隨著紫砂藝術的發展,人們的關注點也從實用性升華到藝術性,傳遞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紫砂器從最開的實用功能出發,從田間地頭盛茶之用,逐漸演變到今天成為一種文人雅器的藝術品,期間中國文人士大夫的參與和中國傳統文化的浸淫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紫砂的泥、型、工、款和名等等元素在通常的情況之下是我們關注的焦點。在過去紫砂泥料基本能夠保證原礦性,因為還沒有很多的人能夠認識到紫砂的珍貴性,匠人們用原礦的紫砂泥料進行全手工的摶制,主要是保證了紫砂形體的獨特性,至于工藝的精湛程度,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并沒有現在紫砂的細膩,因為當時所使用的工具和人們的認知程度,并不能和今天相提并論,但是不可否認古人的藝術審美卻是和今人相比不遑多讓。
太湖石作為我們在藝術形式之中常見的題材,可以從詩詞歌賦的領域理解它為何如此的受到歡迎。江南特有的人文標識,在許多的江南庭院之中,以“瘦、漏、皺、透”等特征震撼人們的太湖石,為文人雅士們所生活的空間增加了更多的樂趣,也是“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心智的有力佐證。所以看起來簡簡單單的太湖石,其實并不僅僅是從觀賞的角度來衡量,而是在人們內心情感的寄托方面有著更多的期許和憧憬。
在紫砂藝術之中,以太湖石仿生的花器和裝飾器物也非常之多,人們能夠感受到創作者在同樣的命題之下所呈現出來的不同內容。這件紫砂藝術作品《太湖石韻》正是在這樣的文化背景和藝術表現形式之下,更多的發揮出紫砂匠人們的精湛的摶制技藝,以及對于江南風土人情的深刻體驗,才能夠把銀杏樹葉、太湖石、提梁等元素運用的如此胸有成竹又爐火純青,詮釋了太湖石這樣一種具有賞玩功能的雅器,結合紫砂的材質能夠碰撞出什么樣的火花,也讓今天的我們能夠明白紫砂藝術之所以在千百年的傳承發展之中能夠歷久彌新,具有著與生俱來的人文氣質,也讓我們能夠體會到紫砂藝人們最為真摯的情感表達。
當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之中選購紫砂器的時候,總是先關注器型的標新立異和顏色的豐富多彩,而這恰恰對于紫砂壺來說,都是不可取的。紫砂獨特的古樸味道和人文理念注定無法成為瓷器一般的艷麗,而是搖立足于“簡約而不簡單”的設計,才能夠在歷史的更迭和歲月的流逝之中不斷地沉淀下來,才能夠讓廣大的紫砂愛好者真正地去體會到紫砂藝術的魅力之所在,而不是追隨潮流的發展去跟風迎合。所以,紫砂真正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沖泡茶葉的實用性,更多的是一種藝術的鑒賞和人文素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