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雪剛 來守英
(日照市博物館,山東 日照 276800)
我國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多次召開會議并頒布實施若干重要文件及決策推進此項工作。古籍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尤為重要。許多古籍存世時間已久,因水浸、霉蝕、灰塵、蠹蟲、紫外線等因素侵擾與人為使用過程中的磨損,損壞日益嚴重。為了使古籍尤其是珍貴古籍得以恢復原貌并保存,古籍文獻修復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日漸凸顯。古籍文獻修復應遵循整舊如舊、最少干預及可逆性的原則,有手工修復與紙漿修復兩種不同的方法。當前古籍文獻修復用紙紙庫建設面臨諸多困難,修復用紙不足,進而影響古籍文獻的修復。對此,應及時認識古籍文獻修復用紙紙庫建設的重要性,探討解決方案,促使實體紙庫和電子紙庫良好建成。
古籍文獻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其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得以沉淀和保存,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歷史價值。古籍和文獻的載體大多為紙張,由于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生產的紙張技藝不同,使古籍文獻紙張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相應的對古籍文獻修復用紙的要求也有一定的特殊性。
一是對不同古籍文獻修復用紙的要求不同。粗略估算古籍文獻修復用紙有幾十種,不同紙張的用途不盡相同,如可用于修復、加固連接、吸水撤潮、頂裝書皮等。修復用紙主要用于修復書葉缺失部分,需要選擇最為接近原書籍的紙張進行修復,否則可能造成古籍文獻損壞;加固連接用紙則是選擇韌性較強且與原紙張薄厚相似的薄皮紙來加固連接紙張纖維喪失強度的部分,比如完全斷裂或者部分斷裂的書葉;在對古籍文獻書葉予以修復的過程中,吸水撤潮用紙可以用來快速撤潮或者壓平修復后的書葉,通常選用薄厚適宜、光潔度較高、強度性能較佳、吸收性較強、伸縮性較小的紙張;書皮用紙則是用來修補古籍文獻書皮破損部位①。
二是生產工藝特殊。由于古籍文獻產生的年代不同,使用的紙張產生于當時的年代,導致古籍文獻用紙運用了不同的手工紙制作技術。伴隨著時間的流逝、社會的進步,傳統的手工紙生產技藝也逐漸失傳,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其一,技藝傳承較為保守,傳統的手工紙生產技藝僅在小范圍內流傳,并不輕易傳授給他人,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產技藝的傳承。其二,在傳承技藝過程中容易發生改變。在老師傅教授徒弟手工紙生產技藝的過程中,工藝步驟、工藝手法是固定的,但豐富的經驗及對手工紙生產過程的領悟是難以傳授給徒弟的,如若徒弟未能積累豐富的經驗或者未能領悟技藝,很容易造成技藝操作變形,難以生產出高品質的手工紙。其三,技藝失傳。某些老師傅為了避免將生產技藝傳授給徒弟后與自己競爭,未能傾囊相授,長此以往很容易造成生產技藝失傳。其四,現代造紙技術的沖擊。伴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造紙技術日漸成熟,應用廣泛,使造紙變得更容易。這給傳統人工造紙帶來了較大沖擊,人工造紙逐漸邊緣化,甚至消失,人工紙生產技藝也隨之消失。
對國內圖書館古籍文獻修復用紙應用情況進行了解后發現,修復用紙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一是數量較少。因對古籍文獻書葉修復要求不同,需要的修復用紙也不相同。這就需要圖書館配備數量較多、種類較多的修復用紙,從而滿足實際應用需求。對圖書館古籍文獻修復用紙使用情況進行調研后發現,目前修復用紙數量較少、種類較少,難以滿足實際應用需求③。
二是紙張保存不當。古籍文獻修復用紙為不同時期生產的手工紙,需要有良好的存儲環境,加強對手工紙的保護,以便在古籍文獻書葉受損時可以應用修復用紙加以修復,使書葉盡可能地恢復原樣。但在長期存儲修復用紙的過程中,受環境因素、人為因素等方面的影響,修復用紙發生變質等情況時有發生,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修復用紙的使用性能,進而給古籍文獻書葉修復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三是修復用紙選用不夠科學。圖書館進行古籍文獻修復時,需要選擇最為適合的紙張,才能盡可能地做到與原書葉渾然一體。為此,在實施古籍文獻修復的過程中需要應用科學的檢測手段對修復用紙予以檢測,結合豐富的修復經驗,選擇最為適合的紙張④。但大多數的圖書館缺乏先進的、科學的修復用紙檢測技術,難以選擇最為適合的修復用紙,致使大多數古籍文獻修復在選擇修復用紙時,盡管小心翼翼地關注紙張原料與加工工藝等信息,仍然多憑修復師的經驗進行選擇,很少進行科學分析,選擇用紙的主觀性很強。此外,手工紙市場也缺乏質量認證機制,大多數紙張缺乏嚴格的性能指標。
為保證古籍文獻修復用紙供應充足,可以隨時選用適合的紙張來修復古籍文獻書葉,建設修復用紙紙庫是非常必要的,但目前紙庫建設還面臨諸多困境。
一是手工紙質量難以得到保障。在現代造紙技術廣泛應用、快速發展的情況下,手工造紙作為古籍修復用紙的主要來源,也備受圖書館的關注。但手工紙的制造存在一定的弊端,即手工紙的質量難以得到保障⑤。一代又一代傳承的傳統手工造紙技藝,雖然具有豐富的生產經驗,但缺乏系統的、科學的研究,未能形成統一的生產標準,這使每次生產的手工紙質量都存在一些差異,有些手工紙的質量較差,難以滿足實際應用需求,這將會造成一定的勞動力浪費。
二是手工紙尺寸不一。由于手工紙生產不僅在生產質量上難以形成統一的標準,在生產尺寸上也難以形成標準規格。規格標準的手工紙便于存儲,便于應用,但手工紙的尺寸大小無法統一,有些紙張過大,有些紙張過小,與古籍文獻書葉差異較大,在具體應用過程中需要對手工紙進行裁剪,而裁剪后剩余的手工紙可能無法利用,這會造成手工紙浪費。
三是缺乏特定的技術參數。目前傳統手工抄造紙的生產廠家為數不多,規模不大,且大多數屬于私人小作坊或民企,沒有統一的技術參數作為生產指導。特定的技術參數的設置,可以保證手工紙的使用性能,比如彈性、收縮性、薄厚度等。通過調整技術參數,生產不同種類的手工紙,可以使手工紙有不同的修復用途,滿足古籍文獻書葉修復需求。但當前生產企業或者小作坊的手工紙生產缺乏特定的技術參數,手工紙的使用性能難以得到保障,無法滿足古籍文獻修復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古籍文獻修復用紙紙庫建設⑥。
面對當前古籍文獻修復用紙紙庫建設效果不佳的情況,相關負責人應當正視紙庫建設存在的困境,分析和探討消除困境的可行性之路,更好地建設和應用古籍文獻修復用紙紙庫,提供不同類型的手工紙,滿足書葉連接固定、書葉局部修補及書皮局部修補等需求,促使古籍文獻盡可能地保持原樣。
一是需求分析。上文分析已經充分說明國內需要修復的古籍文獻較多,并且對修復用紙要求也不同。但修復用紙供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導致修復用紙的供應難以滿足實際需求,不利于良好開展古籍文獻修復工作,不利于促進我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為了避免此種情況的發生,應當對古籍文獻進行統計,明確所有古籍文獻修復需要使用的修復用紙,進而建立修復用紙應用標準,包括修復用紙的種類、厚度、材質等方面,以此為切入點,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來獲取所需的修復用紙,并構建實體紙庫,營造良好的存儲環境,以便長期保存不同類型、不同種類的修復用紙,在古籍文獻受損之際可以隨時利用修復用紙予以修復,盡可能地恢復古籍文獻,使之保持原樣。
二是實體紙庫構建。實體紙庫是電子紙庫建設的基礎,更是古籍文獻修復用紙得以實現的關鍵。圖書館方面應當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了解古籍文獻修復用紙的相關資料,結合以往古籍文獻修復工作經驗,明確古籍文獻修復用紙的種類、功能及應用要求等基本信息,以此為依據作為古籍文獻修復用紙紙庫建設的標準,與手工紙制作企業或者小作坊進行有效溝通,進一步明確不同類型、使用需求的手工紙的制作標準,促使手工紙制造企業或者小作坊能夠提供相對標準、質量相對較高的手工紙。在此基礎上根據手工紙的特殊性,明確手工紙的保存要求,合理建設實體紙庫,用以保存手工紙。為了方便尋找使用滿足古籍文獻修復的手工紙,需要對不同種類、不同規格的手工紙予以編碼,并且拍照,明確不同種類、不同規格手工紙的存放位置,以便后續可以精準找到所需的手工紙,避免隨意地翻動手工紙,造成手工紙破損⑦。
另外,為了能夠快速地找到不同類型的手工紙,還應當對紙庫區域予以劃分,設置不同類型手工紙的存放區,比如宣紙區、竹紙區及麻紙區等,分門別類地放好,方便對古籍文獻修復用紙的管理,保障修復用紙質量,避免修復用紙破損、變質等情況發生。要提高實體紙庫的應用價值,需要注意加強對實體紙庫的維護,也就是注意定期或者不定期清理實體紙庫;定期或者不定期地檢查實體紙庫內設置的基礎設施,如若基礎設施老化嚴重或出現故障,則需要予以維修,甚至更換,從而為手工紙營造良好的存儲環境。
在時代不斷進步、社會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古籍文獻修復用紙電子化管理的重要性日漸凸顯出來,公共圖書館需要正確認識古籍文獻修復用紙電子化管理,明確其實施應用價值,根據古籍文獻書葉修復需求及修復用紙存放需求,科學合理地建設電子紙庫,進而良好地展開電子化管理。
一是需求分析。無論是從理論還是從實踐的角度來講,電子紙庫的建設都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夠為科學合理地應用古籍文獻修復用紙創造條件。要想真正做到這一點,首先需要詳細分析電子紙庫的功能性,比如了解實體紙庫內手工紙存儲情況及應用情況,進而對手工紙的購入予以管控,比如快速地錄入手工紙的各種數據,便于掌握手工紙的基本信息;再比如錄入手工紙的類型、規格、功能、數量及存放地等,為提高古籍文獻修復用紙效率創造條件⑧。
二是電子紙庫的建設。公共圖書館可以與互聯網公司建立合作關系,通過有效溝通與互聯網公司達成協議,設計完善電子紙庫功能,確保所設計的電子紙庫方案具有較高的可行性。在此基礎上積極引用網絡信息技術、大數據技術、傳感技術、云計算技術等,合理設置基礎設施及編程應用軟件,進而搭建電子化平臺,使之具有信息錄入、信息查找功能、庫存管理、報表管理、新紙管理、古紙管理等功能,滿足古籍文獻修復用紙電子化管理要求。在高新技術支持的情況下,從滿足古籍文獻修復的角度出發,科學合理地構建修復用紙電子紙庫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為科學管理修復用紙創造條件。
三是電子紙庫的維護。電子紙庫長期運行的過程中很可能受某些因素的影響,導致其存在漏洞或者不足,進而降低其使用性能,不利于科學合理地展開古籍文獻修復用紙電子化管理。為了避免以上情況的發生,公共圖書館需要注意加強對電子紙庫的維護。招聘優秀的技術人員作為電子紙庫的管理員,負責電子紙庫的維護,通過了解電子紙庫后臺運行情況,及時發現電子紙庫存在的不足,比如應用軟件是否存在漏洞,其功能是否齊全,進而對應用軟件予進行升級,提高應用軟件的應用效果;若是基礎設施存在故障或者老化嚴重,應更換新型的、適用的設施,優化整個電子紙庫⑨。
四是電子紙庫的安全防范。要想在網絡環境下有效應用電子紙庫,還需要保證其始終保持良好的運行狀態,避免遭受黑客攻擊、病毒入侵或木馬入侵等,導致重要信息數據被篡改或者被盜用。為了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需要觀察了解電子紙庫運行實際情況,綜合分析其安全防范水平,明確其可能存在的安全漏洞,比如應用軟件存在安全漏洞等,從保障電子紙庫安全運行的角度出發,積極引用先進的、有效的、適用的安全防護技術,如防火墻技術、密鑰技術等,合理設置防護層,提高電子紙庫安全防護水平。另外,為了避免因軟件存在安全漏洞,給黑客、病毒或木馬攻擊的機會,還要注意了解系統硬件和軟件設置情況,分析是否存在安全漏洞,進而對硬件和軟件予以更新,從而有效防范外部攻擊,確保電子紙庫可以滿足古籍文獻修復用紙相關信息數據查詢、存儲及共享等方面的需求,為更好地展開古籍文獻修復奠定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諸多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修復工作未能良好開展。究其原因,與古籍文獻修復用紙缺少有直接的關系。對此,公共圖書館需要正確認識到古籍文獻修復用紙準備和存儲的重要性,努力克服古籍文獻修復用紙紙庫建設的困難,促使實體紙庫和電子紙庫被良好地建立和使用,還應在實體紙庫中存儲不同類型、不同規格、不同功能的紙張,滿足古籍文獻修復的需求。
注釋
①王梓懿,陳晨.基于綜合賦權TOPSIS模型的古籍修復用紙性能評價研究[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22(8):12-20,40.
②王國強.中國古籍修復技術體系構建的原則、思路和框架[J].圖書館論壇,2019,39(10):134-141.
③霍云萱.十年來(2011—2020年)我國古籍修復技術研究綜述[J].河北科技圖苑,2021,34(4):90-96.
④傅曉嵐.古籍文獻修復技術的傳承與發展[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20(13):34-35.
⑤黃曉霞.基于模糊層次分析法的檔案與古籍文獻修復人員職業素養評價體系的構建[J].北京檔案,2020(2):12-16.
⑥次仁央宗.淺談西藏博物館館藏藏文古籍文獻的保護與修復:以清代藏文古籍文獻《紀念三寶》的保護與修復為例[J].西藏科技,2022(5):76-80.
⑦陳茜.淺談古籍修復檔案中的文獻拍攝工作[J].青年時代,2020(6):249-250.
⑧郭金芳.論精裝圖書修復與古籍修復手法的相結合:以修復《古物日歷》為例[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0(20):72-75.
⑨朱煜,黃玉琰.論紙漿滴補在文獻修復中的應用:以常州圖書館為例[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1(18):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