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王去“憨厚人家私房菜”餐館用餐,中途服務員給小王上了一道紅燒魚。小王清楚地記得自己沒有點魚,但是想著已經上了桌的菜,退回去別的客人也不會要,最后倒掉就太浪費了,還不如自己吃掉。于是,小王把魚吃了個精光。結賬時,老板要小王把紅燒魚的錢付了,小王拒絕道:“我又沒有點這道菜,菜是你們上錯的,是服務員的責任,為什么要我為你們員工的過錯買單?”請問,小王該付紅燒魚的錢嗎?
《民法典》法條 不當得利
第985 條 得利人沒有法律根據取得不當利益的,受損失的人可以請求得利人返還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為履行道德義務進行的給付;
(二)債務到期之前的清償;
(三)明知無給付義務而進行的債務清償。
第986 條 得利人不知道且不應當知道取得的利益沒有法律根據,取得的利益已經不存在的,不承擔返還該利益的義務。
第987 條 得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取得的利益沒有法律根據的,受損失的人可以請求得利人返還其取得的利益并依法賠償損失。
《民法典》第三編第29 章規定了不當得利制度。得利,通俗說來就是從他人那里得到好處。不當得利中的“不當”則表明了得到好處不具有正當性,即本不應得而得或無憑無據而得。民事主體在交往中應秉持誠信原則,得了不該得的要歸還。《民法典》 第985 條規定要求得利人向受損人返還所得的利益,通常應返還所得之原物。如果返還原物已經不可能了,比如已經吃掉的食物,則應折價補償。俗話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準確地說應當是“天下沒有平白無故免費的午餐”。在“無心之過”的情況下,《民法典》并不責難得利人,其只需要將所得利益返還即可。倘若“有意為之”,如明知不該拿的還拿或者明知不該得的還“得了裝糊涂”,按照《民法典》第987條的規定,得利人除返還所得外,還要賠償損失。
本示例中,小王去“憨厚人家私房菜”餐館消費,明明知道服務員上錯了菜,還一聲不吭地把上錯的菜吃了,應支付相應的費用;若因此給餐館造成損失的,還要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