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處在不同的生活境遇中,會有各種不同的機遇與選擇。我們一起來看蘭草是如何選擇點亮自己、照亮別人,從而過出絢麗多彩的人生的。

1 她叫蘭草,一位自強不息,靠天賦、勤勞、大愛以及國家的好政策一步步成長起來的民營企業家。她既是青海省有名的省級非遺項目“河湟刺繡”手工藝人,也是周邊鄰居脫貧致富路上的點燈人。

2 少年時的蘭草學業優異,但因父親去世過早,母親獨自撫養八個孩子,她不得不高中輟學,早早養家。為減輕母親的壓力,小小的蘭草成了給別人看孩子的保姆,但她從未停止對學習和寫作的渴望。一天,蘭草路過學校門口的宣傳欄,發現自己的文章上了報紙,激動不已。恰巧這時學校放學,不少同學們也關注到了宣傳欄新貼出的報紙,攢動的人頭中不乏蘭草昔日的同學,大家擠在一塊爭相閱讀。而背著主人小寶貝的蘭草心里卻五味雜陳,不好意思靠近。

3 1991年,成年后的蘭草通過不斷努力有幸被招到棉紡廠工作,生活正如朝陽一般燦爛。不料2001年棉紡廠因經營不善倒閉,命運再一次跟蘭草開起了玩笑,蘭草成了下崗工人。站在棉紡機器前的蘭草百感交集,這個柔弱中透著剛強的女子,沒有向生活低頭,她心想:我們這些下崗職工,不能只向政府靠、要,而應該主動提升自己,創造屬于自己的美好明天!

4 蘭草當過建筑工、做過毛衣織工,直到2008年十字繡的流行讓蘭草看到了商機和出路。她決定拜刺繡老藝人為師,學習刺繡。為把刺繡做得更好,她又借助政府的扶持,前往全國名繡產地學習。學習征途漫漫,而蘭草就像新生的麥芽兒一樣不斷豐盈結穗。學成歸來的蘭草創辦了“蘭草刺繡坊”,刺繡事業逐漸步入正軌。

5 在當地政府的利好政策的扶持和引導下,蘭草在刺繡題材上不斷大膽創新,《大美青海》《情系玉樹》等飽含民族情懷的系列作品深得外界好評,訂單也像雪片般飛來。蘭草的生活富裕了,她第一時間想到周邊地區的農村婦女、殘疾人士和下崗職工。經過當地社區的組織與協調,她開始免費給當地婦女、殘疾人士、貧困家庭開展刺繡技藝培訓并負責收購她們的成品,讓大家足不出戶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6 如今的蘭草又多了一個心愿,多了一項工作:那就是讓非遺走進校園,讓孩子們從小做一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者和傳承者。她受邀進入校園為孩子們開設“河湟非遺刺繡”公益課程。她說:“只有讓更多的孩子了解家鄉的傳統文化,感知民族文化藝術魅力,增強文化自信和使命擔當,才能更好地傳承和發揚青海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才能更好地講好青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