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維煊
11 月7 日,寧波象山縣海韻幼兒園舉行了一場特別的“賽船”比賽。這些“船”是由一群大班的孩子,花了近一個月時間用易拉罐、塑料瓶等物品制成的。
(11 月10 日《現代金報》)
玩中學、做中學,是幼兒認識世界最重要的途徑,也是幼兒園課程開發的著力點。
海韻幼兒園辦園20 年來,圍繞極具地域性的海洋文化、漁文化,打造了一系列獨具特色的課程。
杭州亞運會剛開始的時候,孩子們對家門口的帆船比賽特別感興趣,該園利用這一契機,巧借家長資源,組織孩子走進船廠,實地參觀“大船下水”的場景。參觀后,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有了“造大船”的想法。
幼兒園的娃娃能“造大船”?千萬不要低估幼兒的想象力及動手能力。經過一個多月努力,“大船”還真的造出來并下水了,通過觀察“大船”在水上的“行駛”情況,孩子們還能總結出什么樣的船行得穩?什么樣的船行得快?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利用地域資源開發幼兒園課程,不僅能極大激發幼兒的創造力,也讓幼兒園更具特色。走特色化發展之路,是每個幼兒園都在積極探討的辦園目標。特色從哪里來?區域自然條件是最值得挖掘的特色資源。
我國幅員遼闊,自然資源豐富,每個地域都有各自獨特的自然資源,重視對地域資源的利用,例如,讓山區的孩子更多地了解大山、了解山區的植被、了解動物生態鏈、了解山區的氣候特征;讓少數民族地區的孩子更多了解本民族的民俗、民風、服飾、節日、傳統手工藝等。在此基礎上,以培養孩子想象力及創造力為目標,以項目制作為載體,讓他們在動手實踐中放飛想象力。
開發地域資源的教育要素,不僅具備天然的教學環境,還有豐富的社會師資資源。由于很多家長從事的工作與地域資源有關,對家長這一教學資源的利用過程,也是家園合作的良好契機。當孩子們能夠在家鄉這個大課堂中想象與探索時,熱愛家鄉的意識也就自然而然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