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揚爍
校園樓宇林立,周遭綠植環繞,教室內窗明幾凈,初冬的冷雨滴答聲與瑯瑯讀書聲間歇傳入耳中,此時的安化縣職業中專學校(安化黑茶學校)內師生皆元氣滿滿。
“現在新校區搬遷工作基本完成了,環境好了,師生也更加朝氣蓬勃了。這兩天孩子們剛剛參加完湖南省中職學校‘文明風采德育實踐活動男子籃球賽和女子排球賽,都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男子籃球還獲得了冠軍!”安化縣職業中專學校(安化黑茶學校)黨委書記、校長劉迪凡笑著說起了學校近期的發展變化。
A 提質擴容新校區
11月20日,記者走進安化縣職業中 B 專業建設有新招專學校(安化黑茶學校),立刻被該校優越的辦學條件所吸引。占地面積456畝,建筑面積14.5 萬平方米,共有6 個功能區。各類專業實訓室、黑茶制造設備、塑膠操場、圖書館、體育館,應有盡有……據了解,該校目前已成為益陽市辦學規模最大的學校。
“多虧了縣委、縣政府對中職教育的大力支持。”劉迪凡告訴記者,早在十幾年前,職業教育并不受社會認可。許多家長聽到職業教育招生往往望而卻步,少部分家長抱著興趣來到學校參觀,常常敗興而歸——學校的老校區辦學條件并不理想。
“一定要辦有尊嚴的職業教育,一定要辦老百姓瞧得起的職業教育!”劉迪凡抱著這樣的信念堅守著職教初心。
可改善辦學條件談何容易?在劉迪凡的爭取下,2013 年初,安化縣委、縣政府啟動學校整體搬遷工程。在2020 年,這所總投資8.1 億元,坐落于安化縣城南區的新校區正式啟用,學校整體搬遷順利完成。
解決了校舍,設施設備又成了一個大問題。為此,劉迪凡帶領團隊多次外出考察,積極推介學校,在發改、財政部門的支持下,最終得到了德國復興信貸銀行的關注。
2018年,德國復興信貸銀行專家實地考察了安化縣職業中專學校,與學校行政管理人員和專業教師進行了坦誠、務實的深入交流,達成廣泛共識。最終,德國復興信貸銀行向學校提供項目總金額為3500萬歐元(折合人民幣26180萬元),其中約占總額70%的2450萬歐元用于設備采購,約占總額30%的1050萬歐元用于體育館與黑茶文化中心的土建工程,極大程度上緩解了學校設施設備短缺的問題。
“得益于如今新校區的優質條件,如今學校有6332名學生,教職工392名,開設了包括茶葉生產與加工、茶藝與茶營銷、園藝技術、畜禽生產技術和電子商務等‘農字號招牌。”劉迪凡告訴記者,隨著基建設施不斷落地,學校將能夠承擔“集中展示黑茶文化”“引入企業搭建電商平臺”“創建茶藝特色表演”“構建實訓車間產教融合”等多功能教學探索。
B 專業建設有新招
學校建起來了,如何把專業課程建設好,吸引更多學生就讀,更好服務縣域經濟?
“安化是農業大縣,也是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安化黑茶更是全國知名的地理標志。”劉迪凡告訴記者,近年來,學校對標鄉村振興的總要求,以服務產業振興為切入口,對接縣域迅速發展的茶旅文康產業,大力建設對接縣域特色黑茶產業的“農字號”專業。
在2011 年12 月,學校加掛“安化黑茶學校”校牌,并于2012 年,開辦茶葉生產與加工專業,吸引了大批學子前來就讀。
古色古香的茶藝室內,20 余名學生正在老師的帶領下,伴著音樂學著茶藝,十分優雅。“未來我想留在家鄉當一名茶藝師,讓更多外地游客了解黑茶文化。”課后,學生李蓉告訴筆者。
2016年起,茶旅服務專業群升級為該校重點打造的專業群之一,重點培養茶樹栽培、茶葉加工、茶產品設計包裝、茶葉營銷與活動策劃、茶文化傳播等技術技能人才。2020年,學校結合互聯網浪潮,又將茶葉銷售與電子商務有機結合,增設茶藝與茶營銷專業。
畢業于安化職業中專學校的學生王雪現在工作于安化縣白沙溪茶廠,由于外形條件出色,專業知識扎實,她如今已成為白沙溪茶廠的營銷專員,每月收入近萬元。
“非常感謝學校的培養。”王雪告訴記者,由于家庭條件一般,家中長輩曾對自己就讀安化職業中專學校頗有微詞,認為自己該讀就業前景更好的機械加工專業。但隨著自己就讀該校的茶藝專業,還未畢業便有不少茶廠拋來橄欖枝,最終自己選擇了安化當地最大的白沙溪茶廠,極大程度緩解了家庭的經濟壓力。
近年來,該校以“茶”專業為切入點,不斷推陳出新,助力專業與縣域經濟不斷深層次掛鉤。學校《茶藝》課程榮獲全國線上精品課程,《黑茶制作技藝與傳承》教學團隊代表湖南省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奪得中職專業二組一等獎第一名;2022 年,學校改革實踐經驗更是榮獲省教育廳主編的《職業教育改革的“湖南樣本”》;2023 年,該校文秘、電子商務、電子技術應用專業三支教學團隊入圍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為湖南省中職學校參加國賽團隊最多的學校。其中,學校文秘、電商兩支團隊以優異成績入圍國賽現場決賽,入圍數全省第一名。
圍繞當地發展黑茶產業的需要,安化縣職業中專學校的畢業生到大型茶企、門店、茶館就業供不應求。據統計,自2016年以來,茶旅服務專業群每年培養合格畢業生1000余人,學生在本地企業就業的比例高達90%,為當地茶旅文康產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C 產教融合出新意
2021 年,第五屆湖南·安化黑茶文化節在安化黑茶特色小鎮熱鬧開幕。學校再次派出500 余名師生參與,承擔安化黑茶文化節的茶藝表演、茶葉營銷、文藝表演及志愿者服務等工作。
這是安化職業中專學校推動產教融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學校注重雙元制人才培養,積極對接縣內外企業,深化校企協同育人,在茶葉生產與加工專業率先推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一體化育人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建立了校企人才互培互聘、師資協同培養機制。
學校與縣內外24 家企業進行校企合作,依托行業企業成立學校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與梅山文化生態園確立戰略合作關系,主動融入湖南省黑茶產業創新戰略聯盟、安化茶產業公共服務體系。目前,安化黑茶學校就業安置率為99%,對口招生考試升學率連續15年居全市第一,“農字號”專業的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近3 年來,安化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多次深入縣職業中專調研,并召開相關會議,明確縣職業中專培訓主體地位,逐步實現全縣各類職業培訓統籌,改變以往多部門培訓散而小的局面,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
同時,學校已先后承辦高級制茶師培訓、“村播帶貨”電商培訓、電工焊工從業人員培訓、危險化學品從業人員培訓、村級人社平臺業務暨勞動保障協理員技能培訓、村(社區)黨支部書記與黨員發展對象培訓等各級各類培訓班近100 期,培訓學員15000 人次。學校還將培訓課堂搬到田間地頭、企業車間、百姓家中,全面對接鄉村產業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與組織振興的人才需求。
2022 年,學校獲評湖南省楚怡優質中職學校(A 檔),標志著學校發展走上了一個嶄新的臺階。
“我們要進一步提升辦學品位,將‘楚怡精神安化化,把學校建成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基地、安化茶文化的保護傳承基地,更好地服務社會經濟發展。”談及未來,劉迪凡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