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娟
引入信息技術可以改善小學科學課堂的效果,這不僅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也是促進教育現代化的重要舉措。而為了充分發揮信息化在小學科學課堂的作用和價值,教師要改變傳統、單一的授課方式,并且深入了解與掌握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方式。如此,才能夠有效推動小學科學課堂與信息技術的融合,從而提高小學科學課堂的教學質量。
一、營造適宜的教學環境,調動學生學習熱情
由于小學生年齡小,缺乏足夠的理解能力和實踐經驗,因此,單憑教師的講解傳授抽象的科學知識,他們可能無法真正領悟其中的精髓。隨著時代的發展,小學科學課程已經從單純的教師講授轉變為多媒體互動的教學方式,學生可以通過多種媒介和多種方法,直觀地獲取和理解科學知識,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可以利用多種媒體工具,如:圖像、聲音、影像和動畫,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程內容,并創造出富有吸引力的學習氛圍。
通過向學生呈現一些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無法接觸的東西,能夠刺激他們的多重感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記住所學知識。當教師嘗試營造課堂環境時,應遵循一些基本準則,盡量接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并鼓勵他們積極參與,以便使他們從中受益。應用信息技術能幫助教師創造更直觀的教學環境,使學生能夠更清晰地觀察和理解周圍的環境。教師可以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帶到課堂上,讓學生看到它們,并放大它們的細節和改變視角以幫助學生理解科學知識。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向學生呈現當前社會關注的焦點話題,并利用互聯網搜索有關信息,拓寬學生的視野,使他們體驗科學的神奇之處,激發他們的探索熱情。
二、利用信息技術軟件,促進教學精準化
如果學生無法深入理解科學的本質,他們的科學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將會受到影響。對此,教師在傳授科學概念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軟件,將復雜的概念變得更清晰、更形象具體,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科學的實質,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食物的旅行”一課時,主要目標是讓學生掌握食物消化的科學原理。經過調查發現,盡管學生每天都會攝入各種食物,但他們對于人體消化系統的結構、功能以及“人體吃進去的食物到哪里去了呢?”等理解有限。如果教師只是以傳統的口頭講授的方式闡釋食物攝入人體內的消化過程,那么,學生可能會感到課堂上的內容非常單調,缺乏吸引力和趣味性,也不利于激發小學生的好奇心。為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人體消化系統的結構、功能和運作原理,教師可以采用“3Dbody”醫學軟件進行輔導,使學習更有效。通過直觀的圖片展示,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食物在人體內的消化過程,從而精確掌握相關知識點。
三、借助信息技術,將知識直觀呈現
教師應努力掌握有關知識,利用多種在線教育工具收集有關信息技術的資源,并將其應用于小學科學實驗課堂,以提高課堂效率和質量,將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教學緊密結合,使學生能夠以科學的視角來觀察、分析、推斷,不斷增強他們的科學素養,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石。
例如,在教學“聲音的傳播”的有關知識時,本次的科學研究重點關注物體振動如何影響周圍環境,旨在激發學生的觀察、思考、實踐技能及提升他們的創新思維。在本單元中,實驗內容非常豐富,對于許多學生來說,理解這些知識可能有困難。基于信息技術,通過探索性的學習方式,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個性,并且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教師可以使用電子白板這一專用工具,為學生提供有利條件,幫助他們更深入地理解所學內容。接著,將深入探究聲音的來源,并辨認出有規律的、不規則的聲音。經過仔細觀察和對比,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體在發出聲音或者靜止不動的情況下的變化,并以此為基礎樹立科學探究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