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正然
每年的10月1日,全國人民都在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而歷年來數次的國慶閱兵,更是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們祖國強大的軍事力量。
在與祖國共成長的這些年,每次想起國慶70周年閱兵,11個空中梯隊在天安門上空拉出七道彩煙的情形,我至今仍然心潮澎湃,深深為祖國國防軍事力量的強大而自豪。在第十四屆中國航展上,殲-20、殲-16飛行展示震撼全場,展示了空軍日新月異的裝備水平和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戰略能力。每次從軍事雜志、軍事頻道上看到這些高精尖武器裝備,我不禁感嘆,在這些“大國重器”的背后,定有無數科技工作者在默默奉獻、攻堅克難。我更難忘在新中國成立之初,老一輩的國防科學家們鞠躬盡瘁、艱苦卓絕的不懈奮斗。
從觀看那一次閱兵式起,我心里就埋下了一顆種子——希望將來自己能成為一名國防科研工作者。我常常想象自己研制出射程三萬公里的潛射彈道導彈,為火箭軍添磚加瓦;想象自己研發了軌道轟炸機,可以沿著近地軌道飛行,從而使國家具備全球領先的太空戰略打擊能力。“兩彈一星”元勛鄧稼先、錢學森,“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他們都是我的偶像,我希望能像他們一樣,成為國家重器背后之棟梁,為我國的國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我們要拿出屬于新時代青年的力量,與祖國一起,鷹擊長空,氣貫長虹!
(指導老師:洪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