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雄
目前經銷商的大環境是:互聯網革命接近尾聲,供應鏈革命大幕已經拉開。那么,到底是聲稱要干掉經銷商的互聯網對經銷商的影響大,還是要繞過經銷商的供應鏈革命對經銷商的影響大?
以縣市為基本單元的經銷商體系,自2000年形成至今已經基本定型,大致有5種類型。倉配經銷商:廠家訂單+經銷商倉配;品牌經銷商:大牌帶貨+小牌贏利;品類經銷商:建立品牌矩陣,做透一個品類;渠道經銷商:專做一個或幾個特定渠道;平臺經銷商:全品項,一站式供貨。

5種類型的經銷商未來的出路以及發展的天花板同樣已經定型。倉配經銷商:高替代,無獨立性,依附于廠家。不是獨立經銷商,完成廠家在渠道的特定融資和倉配職能。品牌經銷商:小區域代理,發展規模受限。大品牌增長空間小,小品牌可能消失。品類經銷商:只有長尾品類才適合,如休閑食品、調味品、凍品等。未來受硬折扣店影響較大。渠道經銷商:經營渠道單一,非完整的經銷商。平臺經銷商:全品項,全品牌,一站式,區域寡頭。未來空間無限,而且可以跨區域發展。
除極少數特別優秀的經銷商外,品牌經銷商的天花板已經很清晰:縣級品牌經銷商為5000萬元,地市級品牌經銷商為1億元;省會品牌經銷商為3億元。品類經銷商天花板稍高。
經銷商要實現跨越式增長,只有找到突破天花板的模式。否則,小幅增長無法抵消經營成本的快速增加。
如果經銷商對供應鏈革命無感的話,講一個話題就直觀了:零食硬折扣店。
今年,零食硬折扣店快速發展,對經銷商、商超、批發市場影響極大,零食硬折扣店把渠道贏利能力最強的休閑食品這個大品類拿走了,對經銷商營收影響極大,對其利潤影響更大。有些經銷商的品類組合贏利模式就缺了一大項。有經銷商說,零食硬折扣店對自己的營收影響已達20%—30%。
目前,供應鏈革命表現為三大現象:自有品牌、硬折扣店、BC類店連鎖化。如果加上平臺經銷商,就是四大現象。
自有品牌目前呈爆發趨勢。歐洲自有品牌占零售份額的38%。中國大型商超在做獨立自有品牌,中小型商超成立了自有品牌聯盟(如螞蟻商聯)。有些經銷商也在做自有品牌。預計10年內,中國自有品牌可能占線下零售份額的1/3。
硬折扣店也很火爆。硬折扣,就是不打折,直接便宜,有超級性價比,便宜到極致。
零售硬折扣店只是中國硬折扣店的一個突破口,未來將呈燎原之勢。如果說零食硬折扣店還只是垂直折扣店的話,未來一定會出現綜合硬折扣店,對經銷商影響更大。
BC類店的連鎖化是平臺經銷商的一個副產品。小型零售店通過連鎖與平臺經銷商對接,享受平臺經銷商規模化帶來的各種好處。
上面四種現象,統稱為供應鏈革命,是影響中國未來10年的大趨勢。
供應鏈革命有一個共同特點:繞過經銷商。零售商直接對接廠家,產品成本是車間成本,無經營費用,無渠道流通費用。目前看,自有品牌基本以大廠貼牌為主,質量有保證,成本低。
傳統渠道是F2B2b2C,供應鏈革命是F2b2C。渠道中沒有B(經銷商)的位置。
互聯網曾聲稱要干掉經銷商,而供應鏈革命是繞過經銷商。那么,未來經銷商的位置在哪里?
電商在零售的份額已經占1/3,自有品牌未來10年將占線下的1/3,留給經銷商的發展空間已經很小了。
在這個大背景下,經銷商要想發展,只有三個選擇:
第一,做高端。高端化肯定是趨勢,但高端化很緩慢,不可能帶來銷量短期大增長,對利潤的貢獻高于對銷量的貢獻。
第二,做自有品牌。做自有品牌的前提是規模。沒有規模,就沒有成本優勢。目前小區域代理的經銷商,多數不具備規模優勢。一些平臺經銷商是有可能做自有品牌或者成立自有品牌聯盟的。
第三,轉型平臺經銷商。當然,這是更艱難的選擇,但也是未來有位置的選擇。
10年前,互聯網曾經想拿B2B平臺干掉經銷商。意想不到的是,現在,相當多的經銷商拿起B2B武器自救,成功平臺化。
什么是平臺經銷商?平臺經銷商有三大特點:
第一,經銷商+B2B平臺。這是兩個分裂角色的融合。作為經銷商,要完成廠家交付的角色,簡單講,就是幫廠家推廣、賣貨;作為平臺商,要幫零售店建供應鏈,簡單講,就是幫廠家采購。
為什么說是分裂角色的融合?經銷商是渠道思維,站位廠家;平臺是供應鏈思維,站位零售端。這是兩個完全相反的思維方向。
第二,一站式供貨。經銷商的生意受渠道多元化、碎片化影響很大。目前出現了很多與互聯網相關的新型零售端,分流了傳統渠道流量。同時,新型零售端也提出了新要求,就是一站式供貨。
普通品牌經銷商很難完成一站式供貨,只有平臺商做得到。正是對碎片化渠道一站式供貨的需求,決定了普通品牌經銷商的經營難度越來越大。
第三,專注特定的渠道角色。傳統品牌經銷商承擔著渠道四大職能:1.推廣職能。完成品牌、產品推廣。 2.訂單職能。從零售端拿訂單。3.城配職能。完成對零售端的配送。4.資金職能。墊資、賒銷等。正因為品牌經銷商要同時完成四大職能,經銷商的“小而全”就顯得效率不高。如果四大職能平臺化,形成規模,或者第三方化,那么供應鏈效率將會極大提高。渠道四大職能形成四大平臺,目前都有成功樣板。
有的新創業經銷商,本身沒有城配職能,于是就專注于品牌推廣。推廣能力是經銷商的核心能力。有這種能力的經銷商,可以與其他經銷商協同,實現推廣職能的平臺化。
訂單平臺、城配平臺,當然成功的案例更多。訂單是商流,訂單是平臺經銷商賴以存在的前提,城配平臺大概率會逐步第三方化。
只要有了商流平臺、物流平臺,那么金融機構也愿意與平臺合作,資金平臺也不是問題。
現在經銷商面臨的選擇是:到底選擇哪類職能作為自己的平臺?

城配平臺,最強調規模經濟。因此,除非經銷商做到超級規模,可以做獨立城配平臺,否則只適合加盟全國性城配平臺做本地運營商。訂單平臺,這是平臺的核心職能,經銷商一定要掌握在手中。推廣平臺,這是只有極少數強大經銷商擁有的能力,不適合多數經銷商。資金平臺,這是訂單和城配衍生的平臺職能。
除訂單平臺是經銷商的必選項外,其他都是可選項。
中國快消品渠道的變遷,一直是廠家強勢主導,呈現出經銷商小型化現象,比如小區域代理制,其后果就是經銷商是廠家職能在渠道的延伸,并且廠家在管理上強勢主導,特別是頭部企業。
這種現象到了平臺經銷商那里可能發生逆轉,品牌、訂單、市場份額會向平臺經銷商集中。
第一,大量要求一站式供貨的終端,只有平臺經銷商能提供服務。
第二,由于平臺經銷商能夠集中性地向小型零售店直接供貨,終端覆蓋率更高,消滅了二批,因此,更多廠家愿意把品牌代理權交給平臺經銷商。
第三,平臺經銷商可以異地發展,甚至異地并購。這在過去廠家主導的小區域代理情況下不可能發生。異地并購是出現全國性經銷商的必要條件。
以上三個現象不斷深化,必然導致平臺商寡頭化。
寡頭化,即兩三個平臺,或三四個平臺,壟斷一個小區域。平臺商寡頭化,意味著眾多小型獨立經銷商消失。當然,行業頭部企業經銷商的生存能力應該稍強一點。但是把公共職能交給第三方平臺,特別是城配平臺,應該是毋庸置疑的趨勢。
美國未來學家奈斯比特說,成功不是因為解決了問題,而是抓住了機會。每一次渠道變革,都是新型經銷商脫穎而出的機會。關鍵是經銷商視為問題還是機會。
目前,已經有相當多的平臺經銷商涌現出來,而且起步銷量就比普通品牌經銷商的天花板高。3億元銷售額是省會品牌經銷商的天花板,卻是省會平臺經銷商的地板。
平臺經銷商的涌現,既抓住了互聯網變革的機會(B2B平臺),又抓住了供應鏈革命的機會。
5種類型經銷商的未來就擺在那里,經銷商要想實現跨越式發展,只有一個必選項——平臺經銷商。
顯然,渠道交易結構在改變,經銷商的渠道價值正在被重估,過去是升級賽,現在進入淘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