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夢,就不要停下追趕的腳步。
——陳奇
創業伊始:一敗一成
戴眼鏡的陳奇,生于1975年。人到中年,他沒有虎背熊腰,更沒有三頭六臂,相反,166厘米的矮個兒,在人群中一點兒也不出奇。然而,他的家鄉江蘇省泰州市下轄的興化市戴南鎮,卻是個神奇的鄉鎮。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生產不銹鋼產品,到90年代已具有較大規模,被譽為“永不生銹的戴南”。
在這樣的氛圍下,許多年輕人像鳥兒一樣,拍打著翅膀從戴南飛到全國各地創業,銷售不銹鋼產品。他們賺了錢回到家鄉買摩托車兜風,很是瀟灑,后座如果有個女孩,更是讓人心動。1994年春節一過,19歲的陳奇就按捺不住對“摩托車兜風”的憧憬,匆匆告別父母,跟著一個要好的小老板遠赴成都創業。半年下來終于曉得,“創業賺錢”不是“碗里抓菱”的穩準事,有時吃飯都成了問題,于是悻悻地打道回府。
“小老板回來啦!”
“小老板發財啦!”
街巷里熱情熟悉的鄉音讓陳奇不免面紅耳赤。
收了收野在外面的心,就像收起放飛的紙鳶,他到父母創辦的小拉絲廠打工。時間不長,還沒有經歷摩托車帶姑娘兜風的浪漫,經父母一手操辦,在親朋好友吃肉喝酒的狂歡里,在“噼”“噼”“啪”“啪”震耳欲聾的爆竹聲中,他早早地與一個姑娘入了洞房,感覺就像歌里唱的那樣“糊里又糊涂”“說也說不清楚”。婚后一段時間,他慢慢悟到,表面上是他結婚,實質上是父母招工。“兩場小麥一場打”,父母雖然都沒有讀過《資本論》,但他們通過讓兒子盡快結婚的方式“招工”,以便創造“剩余價值”。不過有一條是確定的,父母招來的“新農民工”——他的新娘,要人品有人品,要能干又能干,父母滿意,他也滿意。
雖然首次成都創業失敗,但是陳奇不墜青云之志,他總覺得自己懷有鴻鵠之志,父母的廠在他眼里是座小廟,怎能放得下他這尊大菩薩?盡管志大才疏,但他還算靠實。比如,他想做廣告,就老老實實到興化美術學校進修2年,學理論,學技藝。有了點功夫,他才舞起了花拳繡腿,為不銹鋼企業做產品海報、門頭招牌。
1999年,一趟蘇州蠡口家具城之行讓他瞠目結舌。一家接一家的店面,一家接一家的廣告,一家接一家的人流。那廣告,又大又亮,圖文并茂,清清楚楚;公共區域則有震撼的“戶外媒體”。陳奇想到自己的家鄉戴南,滿墻的大標語:“抓革命,促生產,促工作,促戰備”“天天防火,日夜防賊”……外地來的人半天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不銹鋼產品,滿臉流汗找到產品后又找不到生產廠家。一條長江劃出兩邊截然不同的人文景象:蘇南的廣告,蘇北的口號。
回到家鄉后,他立即向有關部門匯報了自己的切身體會,迫切要求向蘇南學習。他的理由:一是改善營商環境,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二是激活人們的商品意識,促進質量提高;三是拓寬創業渠道,由此得到大力支持。他要大干一場,成立了奇美廣告傳媒有限公司。他不再單打獨斗,招聘了六七個專業人才。
燈箱、招牌、高立柱,行業雜志、報紙、電視,一時間,戴南不銹鋼企業的廣告多了起來。每年春節,散布在全國各地的上萬個商家,候鳥一樣飛回以戴南為中心的7個鎮。利用這一黃金時機,陳奇策劃舉辦不銹鋼產品展覽會,時間定在每年的大年初四、初五和初六。本地和外地的參展商、觀展商云集,熱鬧紅火,效果實在,就連浙江溫州、廣東廣州的客商也紛紛趕來。廣告公司成為中國廣告協會會員單位,具有“中國廣告3A資質”。如今“永不生銹的戴南”已經形成了六大門類30多個系列、6400多個品種的工業基礎,戴南的不銹鋼制品、汽車輪胎用鋼簾線、軟軸軟管、自行車鏈輪曲柄、勞保浸塑手套五個主導產品成為全國行業“單打冠軍”。從天安門廣場的不銹鋼旗桿、電汽化鐵路上所用的不銹鋼標準件,到悉尼奧運會空中女飛人的不銹鋼保險絲,皆出自戴南人之手。應該說,在戴南的發展中,陳奇的奇美廣告傳媒有限公司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二度創業:鄉村旅游
2013年春暖花開時節,陳奇帶客戶去溱湖濕地旅游,好大一個湖!空氣清新,水網密布,林深鳥語,蒹葭蒼蒼,驚喜的他再次燃起創業的激情,決心開展鄉村休閑旅游,以拓展創業。
那段時間,陳奇交待好廣告公司的業務后,帶著干糧和水,在溱湖岸邊尋訪。他像一個文史工作者,走村串戶了解村史民俗。一天在狀元村,他驚奇地發現,劉榮慶、劉國慶兄弟二人分別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和五十四年(1789)先后高中武狀元!查資料,清錢泳《履園叢話》中說:“泰州劉榮慶、劉國慶同胞兄弟為武狀元,古今未聞,亦為熙朝盛事。”他又像一個地質隊員行走田野,考察交通、土質、莊稼、樹木和河溝塘汊。春天過去,夏天來臨,陳奇選定橋頭鎮的小楊村(現屬姜堰區三水街道)作為旅游基地。這里是典型的水鄉風貌,地處溱湖大道旁,交通便捷,近鄰有溱潼古鎮——國家4A級旅游景區,有國家濕地公園——國家5A級溱湖風景區,更有華僑城國際頤養小鎮主打高爾夫的體育項目,十分難得的是他的創業規劃得到小楊村的大力支持。
圖紙上雄偉的高樓大廈要變成現實中仰望的高樓大廈,只差一個字:錢(經濟學叫資金),陳奇遇到的也是這個字。他積蓄不夠,需要合伙人,于是他學“蘇秦說六國”,當嘴皮磨破時,終于有兩位老板被說動,而且出了大頭,占股份的90%,他只出了小頭,占10%。秋后在小楊村村委會的幫助下,成功流轉土地1620畝,創辦了泰州市溱湖綠洲旅游投資有限公司(簡稱“溱湖綠洲”)。
陳奇理清思路,溱湖綠洲錯位補充,主打鄉村旅游,著力于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規劃設計后,陳奇如燕子銜泥,壘窩不止。原先的荒地廢溝、雜草枯藤,三五年后,變身為湖島相映、小橋流水人家。他摒棄吃飯+采摘的“小農莊”發展模式,高起點大手筆規劃建設,充分挖掘溱湖地區兄弟武狀元等深厚的文化底蘊,主推馬術、射箭、垂釣以及房車露營;應用豐饒的物產,創辦“十八灶”;度假區逐漸形成農業+體育+文旅+美食的田園綜合體。
如同航船順風順水時,突然遇到河面阻塞,不得不暫停下來一樣,正當陳奇的事業不斷向前推進時,兩位合伙人要求撤回資金。為了起步的事業,陳奇只得不斷補充資金,甚至融資貸款。
湖鮮鮮活:“醉”了游客
滬、寧、杭的人來了,京、津、冀的人來了……“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不同的季節來溱湖綠洲,那些幼學詩句的景象就會真真切切地出現在你的面前。入住民宿,清晨啼鳥喚人醒,夜晚枕河入夢甜,久居鬧市的人們何等的身心松弛!
溱湖綠洲創建“十八灶”,目的就是讓游客留下來吃個飯。其特色是推出以溱湖食材烹飪的“溱湖八鮮”,分別是籪蟹、甲魚、銀魚、青蝦、水禽、螺貝、四喜和水蔬。其中“四喜”有“大四喜”和“小四喜”之分,“大四喜”是青魚、白魚、鯉魚和镢魚,“小四喜”是昂刺、鳑鲏、羅漢和?(音餐)魚。組團的游客可點“全席”,零星游客可隨意點其中的一種或幾種。慢慢吃,慢慢品,窗外忽聞“嘎嘎”向天歌,一抬頭,“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舌尖上的溱湖”和“眼面前的溱湖”相得益彰。
今年的溱湖綠洲,在河邊、草地增添了許多“帳篷燒烤”,食材除“溱湖八鮮”外,還有當地水牛肉、羊肉、黑豬肉,因為新鮮,因為價格公道,來者都不愿自帶食材。身處大自然,燒烤“純天然”,一個個小家庭盡享回歸自然之樂趣。因為野趣多多,需網上預約。
溱湖籪蟹:“爬”向全國
溱湖綠洲表面紅火,卻沒有多少收益。陳奇認真分析原因,終于明白:在旅游收益的圓桶中,“購”是他的明顯短板。
2015年中秋節前后,整天在“購”字上動腦筋的陳奇仿佛突然間發現,溱湖大道兩邊出現眾多賣螃蟹的“撐傘店”。請教當地人,查閱文史,他知道,這樣的蟹有一個古老的名稱“籪蟹”,它們的群體名稱同樣古老:溱湖籪蟹。籪,《現代漢語詞典》解釋:“插在河水里的竹柵欄,用來阻擋魚、蝦、螃蟹,以便捕捉。”鄉賢鄭板橋就有一聯:“船過籪抓癢,風吹水皺皮。”每年秋季,里下河成熟的螃蟹洄游長江交配產卵,漁人設籪,守籪待蟹。所謂“南閘北籪”,就是“南有陽澄湖閘蟹,北有溱湖籪蟹”。調查且知,溱潼地區養蟹水面已有5萬畝。“用溱湖籪蟹補足旅游短板,讓溱湖籪蟹走向全國。”陳奇有了新的長遠戰略。經過三四年辛苦,他的成績單是:牽頭成立了溱湖籪蟹產業協會,建設河蟹批發市場4萬平方米,入駐銷售商200余家,注冊了“北籪”商標,使溱湖籪蟹成為有品牌的高檔禮品。秋后至下年春,凡來溱湖綠洲的旅客,就能在就近的河蟹批發市場輕松購得盒裝的,可以存活一周的溱湖籪蟹(可代郵)。除活體籪蟹,他們還研發出醉蟹、蟹黃油、蟹黃包、蟹玩具、蟹書簽等產品,創建了“小楊人家”“狀元好蟹”等品牌。他還組織廚師研制蟹全宴地方標準,承辦“三水菇·六月黃(一種早熟螃蟹品種)”美食邀請賽,營銷推廣了“品蟹之旅”系列旅游產品。不經意間,溱湖綠洲成了全國唯一以籪蟹為主題的鄉村旅游區。
今年43歲的李牛健對籪蟹市場感觸尤深。2010年他開始路邊賣蟹,“骨頭都吹涼了”,因為沒有品牌,撐傘為店,顧客“看不上”,不僅難成交,即使成交了,也賣不出好價錢,每年銷售約10萬元。2017年他進了旅游批發市場,有商標,有固定攤位,有活體運輸技術,游客信賴,每年9月至次年2月底,每天快遞活蟹100~200箱(每箱10只),生意做到全國各地,年銷售約500萬元。遠途上飛機,今天寄出,明天中午就能“爬”上廣州人家的餐桌。有一次,新疆阿勒泰一客戶要46箱,他估計五六天才能到,說好不包活。結果460只,途中只死了2只。
“漁窯耕讀”:“趣”了學生
泰州市是江蘇著名的教育之鄉,2022年9月,教育部明確勞動教育正式成為中小學的一門必修課。敏銳的陳奇聞風而動,根據國家相關文件精神,經當地教育部門批準,2022年溱湖綠洲投資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漁、窯、耕、讀”研學基地,其中“漁、窯”研學基地屬于“借船出海”(下敘)。過去,學生的世界是書本,在這里學生的書本是世界。
“漁”的研學基地建在近鄰溱潼馮莊村。馮莊村現代漁業產業園是泰州市級農業園區,利用這一基礎條件,溱湖綠洲建成漁業產業園文化博物館,并現場展示從種苗生產到成品養殖、產品初加工銷售,到農業觀光休閑旅游。活動有織漁網、十八般捕魚技術、捉魚捕蟹等,或新奇、或有趣、或緊張,相信每個學生的親身體驗,都會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窯”的研學基地建在近鄰溱潼洲南村。溱潼磚瓦制作和磚雕技藝是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泥+火的藝術。該村建有全國獨特的洲南村磚雕文化博物館,同學們參觀后,即在現場觀看“取泥、上水、踹泥、盤泥、制坯、晾曬、上窯、燒窯、洇水、停火、出窯”的青磚制作全過程。活動體驗有坯磚制作、磚雕、蘆葦捆扎等。
“耕”的研學基地(菇菇部落)建在溱湖綠洲本部(同時是對外開放的旅游區)。設有種植區、體驗區、銷售區等板塊,除常規的農作物種植,科普園增設正在生長中的靈芝、銀耳、金耳等各類珍稀菌種,展示創新種植方式。種植體驗除農作物外,特別增設香菇種植體驗。春秋時節,有興趣的同學可帶回特制塑料袋的“菌棒”,置于家中涼臺,觀察靈芝、銀耳等的生長過程。2023年4月24日下午,省委書記信長星視察溱湖綠洲時,遇到正在體驗菌菇種植的小朋友。孩子們自豪地把自己裝填在特制塑料袋的“菌棒”給信書記看,信書記高興地鼓勵孩子們熱愛勞動,探索求知,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讀”的研學基地也建在溱湖綠洲本部。鄰近“狀元村”的劉氏家族,明清走出了十多位舉人、進士,乾隆年間更是出現了中國科舉史上罕見的兄弟武狀元劉榮慶、劉國慶。溱湖綠洲建有11道拱門的“狀元長廊”,九九八十一米長。每個門上都有相應的圖案和勵志語言,分別對應著姜堰一位有成就者。同學經過11道拱門后,就會增添發奮的自信和毅力。還有“紫藤長廊”“文冠(狀元樹)大道”“櫻花大道”,給繪畫寫生、作文觀察提供了“我手寫我心、我手寫我景”的親密體驗。
2022年,江蘇省教育委員會公布了“江蘇省中小學生勞動教育與綜合實踐優秀基地名單”,溱湖綠洲榜上有名。
還有一筆值得補述。溱湖綠洲所在的三水街道,2006年創建了香菇產業園,種植面積近1500畝,是江蘇全省最大的香菇產業基地。2022年,陳奇在溱湖綠洲建設“菇菇部落”后,因旅游區人流量大、輻射面廣,擴大了“三水香菇”的影響力。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僅一年時間,外地訂單紛至沓來,三水街道的香菇年產值從1億元提升到1.5億元,實現了香菇“小特產”到振興“好產業”的大跨步。為此,溱湖綠洲得到姜堰區和三水街道的嘉獎。
創新融合:未來可期
多年的摸爬滾打,讓陳奇認識到,創新“農文旅”“農體旅”融合是高質量發展鄉村旅游的必然要求,也是消費升級的熱點所在。這些年,他依托溱湖地區豐富的旅游和物產資源,不斷推出豐富多彩的旅游新產品,實現互惠共贏鄉村旅游模式。公司開發建設了馬術俱樂部、射箭運動場、垂釣中心、燒烤露營地、小楊人家民宿、4C級自駕車旅居車營地,以及全國四鉆酒家——溱湖十八灶。結合節慶舉辦了鄉村旅游節、籪蟹開市節、小楊櫻花節、農民豐收節、水韻江蘇鄉村過大年、泰州市首屆旅游商品市集等活動,還成功舉辦了2021年青少年射箭錦標賽、第20屆江蘇省運動會射箭比賽、2022年江蘇省射箭俱樂部聯賽、2022年江蘇省釣魚俱樂部聯賽等多項體育賽事。“農文旅”“農體旅”融合發展模式,讓溱湖綠洲走出了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今年五一期間,溱湖綠洲新項目青蛙樂園正式開園,園內包含迷霧夢境森林、水上蹦床、水上滑索、彩虹滑道、櫻花轉椅、無動力海盜船等20多種項目,很快成為泰州親子游的熱門打卡點。疫情下的2022年,溱湖綠洲仍接待游客20萬人次,實現總營收4500萬元。今年僅五一假期,游客就達1.3萬人次,旅游收入99萬元。因“村企共建”,小楊村年收入增加136萬元,帶動農民家門口就業49人,月均工資3600元,年用工1萬人次以上,每人每天增收100元。整個園區年銷售額超過了3億元。
從廣告人到新農人,這10年,陳奇跨界創業,實現了身份的轉變,現在的溱湖綠洲是全國鄉村旅游5A級風景區,全國房車露營地,省運會射擊比賽和馬術訓練場所,“民俗、非遺、農趣”研學基地。是泰州市鄉村旅游的一張亮麗名片,不僅吸引著泰州及周邊城市的游客,更激發了當地文旅產業的發展活力,助力鄉村振興行穩致遠。
現在的溱湖綠洲,水鄉景觀獨特,綠樹鮮花交相輝映,別墅式木屋民宿錯落有致,小火車在彩虹道上快樂行駛。游客可休閑垂釣,可進行果蔬采摘,還可以在鄉村音樂餐廳一邊吃飯一邊歌唱,“微度假”輕松愜意,能夠感受到一種實實在在的鄉愁。陳奇的創業理念和辛勤努力得到了政府的肯定和游客的青睞,他被推舉為江蘇省休閑旅游農業協會副會長、泰州市旅游協會旅游商品分會會長、姜堰區溱湖籪蟹產業協會會長。作為九三學社社員,陳奇當選姜堰區人大代表。溱湖綠洲所在的小楊村榮獲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等榮譽。全國人大吉炳軒副委員長、江蘇省委信長星書記先后到溱湖綠洲視察調研。陳奇沒有滿足已經取得的成功,他表示,下一步溱湖綠洲將策應省、市“里下河生態康養產業基地”的決策部署,為泰州“康養名城”建設多作貢獻。
閑暇時,陳奇也會打開手機,與妻子一起看他們與大丫頭、二丫頭、三小子的合影。他說,一家人的笑臉讓我陶醉,也增添了我創業的勁頭。
(采訪得到泰州市農業委員會原副主任陶進春的大力支持!)
作者簡介:
高泰東,男,江蘇姜堰人,研究員,作家。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證書》,出版《走近全球茶花王》《春聯的故事》《姜堰佛教》《1966年我們讀高三》(編著)《姜堰佛教人物傳略》等125萬字。
責任編輯/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