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屈指算來,我和妻子結婚已經40年了。
1983年底,我與妻子結為伉儷。時光飛逝,歲月如梭。轉眼間,我倆都年逾花甲,回首往事,妻子過去的點點滴滴歷歷在目……
妻子出身革命家庭,父母都是抗戰時期入黨的老干部,家境殷實。我的父母都是靠種地謀生的農民,我是長子,還有三個弟弟妹妹,經濟上父母對我們無力相助。剛組建家庭時我倆的工資低,是“月光族”。后來有了孩子,收入僅僅夠填飽肚子,日子過得捉襟見肘,妻子跟著我吃了不少苦頭。
俗話說:“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妻子精打細算,規劃開支,一分錢要掰成兩半花。她衣著樸實,不講究穿戴,一年到頭也舍不得添件新衣服,有時候就穿她姐淘汰的衣服。我因工作需要有外出的機會,出門前問她捎啥衣服,她總說,不用,買回來穿著不一定合身。我知道她是考慮家里不寬裕,對自己是能省則省。
也許是有著父母紅色基因的遺傳吧,現在經濟條件好了,妻子還保持著艱苦樸素的習慣。內衣、襪子爛了,還要縫縫補補繼續使用。
妻子不僅自己節儉,還傳給下一代。在孩子剛懂事時,妻子就教孩子背誦《鋤禾》:“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還給孩子講述毛主席把掉到餐桌的米粒撿起吃的典故。告訴孩子每一粒糧食,都凝聚著農民伯伯的汗水,不能浪費,要珍惜勞動成果。茶余飯后,給孩子講革命家史,聊父輩艱苦奮斗的故事,向孩子灌輸“提倡節約,反對浪費”的思想,教育孩子要牢記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妻子熱愛勞動,賢惠勤快。她在家洗衣做飯,打掃衛生,整理家務,任勞任怨。她把家里打掃得窗明幾凈,收拾得井井有條,誰到我家串門,都說俺家整潔規矩。
妻子對上孝敬父母,讓老人安享晚年;對下哺育子女,照顧好孩子的衣食住行。我和妻子在縣城上班,父母住在農村,每逢節假日我們去老家看望父母,掂禮物她總怕拿得少,要挑質量好的。妻子每年都給我母親添衣服,婆媳之間親同母女,從來沒有拌過嘴,紅過臉。
前年我回老家看望老人,母親對我說:“艷紅(妻子的名字)給我買的鞋穿著真舒服,門口你二嫂說我這一雙鞋的錢,能買她穿的鞋一籮筐。”說話間,母親臉上充滿著得意的神情。我知道妻子給母親買了兩雙名牌老年人運動鞋,估計母親在鄰居們面前炫耀兒媳給她買東西了。
妻子不僅孝敬父母,對我家的親戚也熱情善待。10多年前我姑媽因骨折在縣城住院,我和妻子前去探視,見姑媽躺病床上頭發凌亂,妻子就上前幫姑媽整理頭發,用濕毛巾擦臉。這之后,姑媽見我就說:“我在城里住院那時候,恁些人來瞧我都沒想起給我梳頭,就艷紅有眼色,給我梳頭擦臉,也不嫌棄我這個農村老太婆。”
妻子也有自己的事業,她既要上班,又要做家務活,還要照顧兒女。兩個孩子上初中時學校有早晚自習課,學校的作息安排與機關單位的上下班時間不接軌。為了讓孩子每頓飯都吃得熱熱乎乎,妻子天不亮就起床去做早飯。到了下午,由于她上班的地方與住處是前后院,她擠時間先把飯煮上,等學生放學回家趕緊炒菜,讓孩子吃了飯再返校學習。得益于妻子的精心呵護,兩個孩子上學期間很少請病假,快樂生活,健康成長。
妻子在商業系統工作30多年,也換過幾個崗位,經歷的同事也不少,和同事都能合得來,她與人為善,勤勤懇懇,踏實工作,年年獲得獎勵。我們在單位家屬院住了20多年,妻子從不打聽別人的閑事,不談論他人的家長里短。她和藹可親,與人為善,同鄰居們和睦相處。她為人處事毫不吝嗇,老家的人進城給俺捎來的土特產,她總是樂于與鄰居分享。
妻子知書達禮,善解人意。在眾人面前懂得維護丈夫的尊嚴,給足男人面子。家里有人來訪,她招待周到,落落大方,講究禮節,讓客人開心,營造和諧氛圍。
妻子為人寬厚,心胸豁達。1985年,我出差進京,當時緊俏商品縣城短缺,妻子叮囑一定給我妹妹買件鴨絨襖,給她啥都不用買。我在鄉里工作那段時間,三弟身體不好常需住院治療,都是妻子先到醫院把押金交上,她從沒有怨言。我表姐家的女兒中專畢業后,要在城里實習,想找個合適的吃住地方。妻子毫不猶豫地讓外甥女在俺家吃住了三年。她不怕麻煩,對俺外甥女像親閨女一樣。
兒子結婚有孩子后,妻子剛好退休,她到鄭州去帶孫子,長期與兒媳生活在一起,婆媳之間相處融洽。孫子剛會走路時,兒媳考慮到婆婆頸椎不好,怕她一個人帶孩子吃力,沒和她商量就找了個鐘點工保姆。妻子想著給家省錢,保姆用一天就給辭退了。妻子后來給我說:“請保姆一月得花4000元錢,還不如省下來,多給孫子買點好吃物嘞。”我知道妻子看孫子提勁,身體啥病都沒了。
我們剛成家時,住在我任教的學校辦公室,10來平方的房間既是辦公室,又是宿舍,還要生火做飯,兩邊緊挨著教室,學生早晚還到教室自習,每天隨著學生早醒,晚上等學生走完才能休息,居住環境嘈雜。
后來妻子單位有幾套家屬房要分給職工,妻子手氣好,抓鬮分得兩間堂屋瓦房,我們又搭建了一間廚房,居住條件大為改觀。到了1989年,妻子單位又集資建家屬院,妻子幸運得到了兩層樓的小獨院。擁有屬于自己的房子,同學同事都羨慕我,說我上輩子燒高香積德了,老天讓我找個好愛人,總是托妻子的福。妻子是我做好工作的后盾,她支持我的工作,不拖后腿,當好賢內助,解除我的后顧之憂,讓我安心工作。正是妻子的全力支持,我從人民教師到公務員,從科員到領導崗位,逐步上進,事業有成。
都說孩子的未來取決于媽媽,這話很有道理。妻子操持家務,相夫教子,沒有打牌等不良嗜好,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引導孩子合理安排學習和娛樂時間,勞逸結合。妻子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形成了良好的家風,潛移默化地熏陶著子女,讓孩子養成勤奮向上、吃苦耐勞、善良誠實的品德。兩個孩子很優秀,都考上了大學本科,大學畢業后都憑自己的本事,考取了理想的工作單位,兒子還是985大學畢業的博士。
妻子是我家最大的功臣,她勤勞樸實,孝敬老人,撫養兒女,照看孫輩,吃苦耐勞,無怨無悔,給這個四世同堂之家帶福無窮。我深深地體會到:家有賢妻,居安業興,恩澤子孫。
作者簡介:
崔一平,河南省長垣人,退休公務員,長垣市作協會員,《青年文學家》分會理事,作品散見省、市、縣級報刊和網絡媒體。
責任編輯/石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