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項研究表明,對于一些老年婦女來說,感覺到異常健忘可能就意味著將來的老年癡呆。研究者說,記憶問題可能是記憶障礙癥狀的一個早期的表現。但是普通的記憶問題,如忘記名字,并不意味著這個人肯定會患癡呆癥。而輕度認知障礙是正常老化和癡呆之間的過渡狀態。
肥胖通常與2型糖尿病和其他“生活方式”疾病,特別是心血管疾病,屬于代謝綜合征相關。代謝綜合征涉及一些心臟代謝危險因素,包括大腰圍,高水平的甘油三酯和血糖,以及高血壓或高血脂。缺乏運動和不健康的飲食已經與肥胖癥和代謝綜合征息息相關。
以前的研究已經得出結論,增加有氧健身可以逆轉代謝綜合征的早期癥狀。美國生理學學會提出,即使不時地暴食的人們也可能經歷脂肪組織和代謝異常的風險。
加拿大的研究人員發現,常被用于減重的生酮飲食,會引起“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升高,從而使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2 倍。一般來說,生酮飲食是將碳水化合物限制在每日總能量的10%,將蛋白質限制在20%~30%,而從脂肪中獲取每日總能量的60%~80%。
近日,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楊躍進、高曉津教授根據學歷對12280 名心肌梗死患者進行了分組,研究中將小學畢業及以下定為“低學歷”,中學和中專畢業定為“中等學歷”,大專及以上學歷定為“高學歷”。分組結果顯示,高學歷者初次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年齡約為56.3 歲,比低學歷者早大約10 年(65.9 歲)。
美國林肯紀念大學的新研究顯示,與沒養寵物的人相比,有寵物狗的人更容易出現睡眠障礙,而貓的主人夜間腿部抽搐的次數會增多。科學家在這項研究中考慮了參與者打鼾、突然驚醒和需要服用安眠藥等因素。盡管人們認為寵物提供的“安全感和陪伴”會讓主人感到放松,但研究結果顯示,它們會令主人的整體睡眠質量變差。
南澳大利亞大學研究團隊利用可穿戴式運動測量設備,跟蹤了308 名成年人13 個月內每日的活動量。在這13 個月里,人們平均休長假2.6 次,每個假期平均長12 天。研究結果表明,假期生活可以給人帶來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即便是只有3 天的周末,仍可能產生積極影響。



來自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的研究團隊發現,補充葉酸、B 族維生素、維生素D、輔酶Q10,能夠有效延緩老年人認知衰退和神經退化的發生。對于已出現認知障礙的患者來說,維生素D 還可延緩疾病進展。與未服用維生素D 者相比,每天或偶爾服用維生素D 能使輕度認知障礙進展為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分別降低60.5%和42.8%。
多倫多大學一項研究顯示,職場焦慮對工作績效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影響員工與員工間、員工與老板間的關系。
研究者研究了職場焦慮對加拿大皇家騎警的影響。他們發現,職場焦慮能夠引起情感疲憊,將直接導致工作效率降低。同事之間或上下級之間的良好人際關系,可以幫助其改善工作中潛在的焦慮感,如果這種焦慮不加以控制,往往會帶來有害的結果。幫助員工應對職場焦慮很重要。
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稱,家常菜的味道令人們舒適,這也可能有助于預防2型糖尿病。研究人員發現,每周都在家里進食午餐者患2 型糖尿病的風險下降了2%。而在家進食晚餐者風險則下降了4%。
研究人員解釋說,在家吃飯可以幫助減輕體重,這反過來就可以幫助降低他們患2 型糖尿病的風險。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研究人員針對馬拉松愛好者進行了一項研究,參與調查者平均跑過9.5場全程馬拉松,他們每周約跑17.4 公里,并且已經堅持跑步約15年。在所有參與調查者中,有36.4%的跑步者在過去一年中曾出現膝部或髖部疼痛,但只有7.3%的人被診斷為髖部或膝部關節炎。研究者認為,跑步本身與膝關節炎或髖關節炎的出現無關。
近期《帕金森病雜志》上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發文警告,曾被廣泛用于干洗行業的三氯乙烯,一旦污染了人們的生活環境,很容易進入大腦和身體組織,并損傷能產生多巴胺的神經細胞。因而,長期接觸這些化學品的人,如干洗店員工,其帕金森病患病風險會增加5 倍。

美國西達賽奈醫療中心斯密特心臟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長有圓形心臟的人比心臟形狀更長的人,更容易發生房顫或心肌病。研究人員使用深度學習和先進成像系統來研究心臟結構,結果發現,擁有圓形心臟的人患房顫的可能性增加了31%,患心肌病的可能性增加了24%。

渥太華大學一項突破性研究顯示,腦損傷的小鼠跑步可以觸發一種分子的產生,這種分子可以修復大腦組織,并延長這些小鼠的壽命。研究人員希望這些發現可以啟發研究出某些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創新療法。
對腦損傷小鼠的研究發現,跑步可以降低腦力的虧損。這些令人著迷的發現已經發表在本周的《細胞通訊》上,開啟了新的治療涉及缺少髓磷脂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治療方法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