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傳云 編輯:一沙

95后湘妹子彭靜旋在法國留學時,發現街頭總有很多外國藝術家聚集,演奏各種西洋樂器。擅長古箏的她想為中國樂器爭得一席之地,便穿著漢服在波爾多大劇院廣場彈古箏。沒想到,她一下就火了,不但擁有來自世界各地的2000萬粉絲,還被法國高等教育署授予“中國留學生形象大使”稱號,更參與了央視網絡春晚,與郎朗同臺演出。如今,她在歐洲各國巡演,每到一處,都積極宣傳中國古箏的歷史和文化……
從一個普通留學生到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和創新者,彭靜旋走出了一條極致浪漫的路……
2017年,23歲的彭靜旋從武漢音樂學院畢業,前往法國波爾多讀研深造。出國時間長了,彭靜旋漸漸發現,波爾多市藝術氛圍濃厚,街頭總會有很多藝術家聚集。有時,一個人和一把樂器,就能撐起一場有趣的演出。那一年,她在大街小巷見識了無數場街頭演奏——鋼琴、小提琴、爵士樂、重金屬……各種樂器和音樂風格輪番“炸街”。彭靜旋對這種愉悅而自由的音樂環境非常欣賞,但她又感到有些遺憾:如果這些街頭演奏里有中國樂器,那該多好啊!
想到自己珍愛的古箏,彭靜旋的內心開始蠢蠢欲動:如果自己把古箏搬上街頭演奏,不知會有怎樣的效果?她琢磨著,下次回國,一定要把古箏帶來。
學習一年后,彭靜旋通過了語言考試,正式入讀波爾多大學的音樂學專業。入學之前,她回國休息了一段時間,再去法國時,她帶上了心愛的古箏。2018年7月的一天,彭靜旋選好曲目,背上古箏,再帶上一個輕便的音響就出發了。她來到波爾多大劇院廣場前,放下設備,就打算開始首次街頭演出。
作為波爾多市區一處著名的旅游景點,波爾多大劇院廣場聚集著大量游客。即使彭靜旋從小就有舞臺經驗,但是面對這陌生的環境和眾多外國人,她心里仍然緊張了起來。彭靜旋剛開始彈奏時,只有幾個小孩圍在她身邊。但讓她驚喜又意外的是,慢慢地,人越聚越多,尤其當她演奏出輕柔的《青花瓷》和熱烈的《賽馬》后,四周掌聲雷動,贊嘆聲連連,人們紛紛掏出手機給她拍照。周圍的道路漸漸被圍得水泄不通,幾個年輕人用蹩腳的中文對她說“謝謝”,還有一位老奶奶用法語念叨:“太好了!謝謝你!希望每天都能聽到你彈奏。”
當天,彭靜旋一共演奏了七八首具有中國元素的流行曲目。每當一曲終了,不同國家、不同膚色、不同年紀的觀眾都報以熱情的掌聲。首次街頭演奏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這極大地鼓舞了彭靜旋。
從那天起,每到周日,彭靜旋就在波爾多市的街頭,彈奏流傳千年的中國古樂。每當古箏響起,街上的人都會駐足圍觀。彭靜旋演奏的曲目很隨性,有時是仙樂搖曳的《高山流水》,有時是融合了戲曲元素的《赤伶》。昆曲與琴聲錯落,讓那些聽慣了西洋音樂的老外們大開眼界。一曲終了,總有路人或游客上前請求合影。彭靜旋笑稱:“你們讓我找到了當明星的感覺!”
彭靜旋在選擇表演地點時頗為用心。波爾多位于法國西南部,以盛產優質葡萄酒而出名,再加上當地氣候涼爽,風景如畫,每年都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到這里旅游觀光。考慮到地標建筑或旅游勝地的行人多為游客,因為趕行程,不會停留太久,她更傾向于選擇一些生活閑適、人文氣息濃厚的地方。所以她去得最多的地方,除了波爾多大劇院外的廣場,就是靠近波爾多的小城阿卡雄附近的海岸。
阿卡雄不僅風景很美,而且當地人生活節奏慢,大多喜歡悠閑漫步,會有更多的時間停下來感受音樂。彭靜旋在這里演奏了《千年等一回》《美麗的神話》以及《無羈》等經典曲目。
為了強化“中國古箏”的印象,彭靜旋常常穿漢服表演。為此,她專門從國內訂購了多套漢服。演奏時,她常常一襲白衣曳地,面戴白紗,長發飄飄,坐在那里就是一幅風景。當優美的旋律從她指尖緩緩流出時,觀眾的心弦也仿佛被輕輕撩動。有人托腮若有所思,有人凝視著她跳躍的指尖,更有趕路的人忍不住駐足,欣賞她的表演。每次她演奏完畢,圍觀的人群都久久不愿散去。
有一次,彭靜旋在海邊彈奏起電視劇《瑯琊榜》的主題曲《紅顏舊》。一位舉止優雅的老婦坐在一旁,靜靜地聽了很久,聽到最后,她竟落下了眼淚。彭靜旋結束演奏后,老婦用法語對她說:“這首曲子哀婉動人,雖然我不知道曲子背后的故事,但是我聽著聽著,就想到了很多往事。”彭靜旋也感慨不已:都說音樂無國界,果真如此!
在法國,人們有為街頭表演付費的傳統。很多街頭藝術家都會準備一個小箱子放在那里,他們表演時,不斷有人把錢丟進箱子里。最初,當人們給彭靜旋“打賞”時,彭靜旋總是很不習慣,直到一位法國大叔告訴她:“這是對演奏者勞動成果的尊重。”她才欣然接受。
幾次演奏后,彭靜旋發現,節奏明快的曲目更適合街頭演奏。在她的表演中,最受歡迎的曲子是《上海灘》和《賽馬》。《賽馬》原來是一首二胡曲子,節奏奔放。彭靜旋每次演奏這首曲子,圍觀的人們都會跟著跳起舞來。還有《赤伶》,夾雜昆曲的唱腔、戲腔,與古箏疊加,也很受外國人喜愛。
因為彭靜旋的街頭演奏,很多法國人都對她的古箏產生了濃厚興趣。他們不知道這是什么樂器,只是感到很神秘。在彭靜旋表演間隙,總有人好奇地走近,詢問她這是什么樂器,想和古箏合影,甚至還有人要求試彈一下。還有一些街頭攝影師,特別喜歡抓拍彭靜旋彈奏古箏的瞬間,拍完后,他們還會特意把照片洗出來送給她。
但也有讓彭靜旋煩惱的事。比如在她彈奏時,很多人猜測這神秘的樂器來自哪里,有人說是日本的,有人說是韓國的。彭靜旋哭笑不得,繼而又深感痛心:為什么有著2500多年歷史的中國古箏(古箏是公元前5世紀的戰國時代發明的),卻不被世人所知?
但生氣歸生氣,彭靜旋還是盡可能地對每一個圍觀觀眾介紹:“古箏是一種中國撥弦樂器,歷史悠久,也被稱作‘東方鋼琴’。古箏是中國自己的傳統樂器,不是某個朝代從外面流傳進來的。它的魅力在于它長得很美,聲音也很美,就像那種曲巷流水般的自然聲音。”
彭靜旋還解釋說,亞洲其他國家如日本、韓國、越南等也有類似古箏的樂器。大約在唐朝時期,十三弦箏就已傳入日本,盡管后來漸漸形成了日本的音樂風格和演奏特色,但中國才是古箏的發源地,中國古箏是世界所有箏的根。眾人聽了,才恍然大悟。
古箏在法語中并沒有相關的單詞,彭靜旋便耐心地教人們中文讀音。幾次解釋后,彭靜旋干脆做了一個小小的名牌,上面寫著古箏的漢語拼音:GuZheng。每次演奏時,她都把名牌立在古箏旁邊。
為了讓外國人了解古箏的相關歷史和文化,喜歡上中國音樂,彭靜旋還打印了許多份法語版的古箏宣傳手冊,供觀眾自取。后來,見圍觀聽她演奏的外國游客很多,她又加做了英語版的古箏宣傳手冊。就這樣,關于古箏的歷史文化,自然而然地在外國友人之間流傳開來。
如果在萬里之外的歐洲聽到《刀劍如夢》《倩女幽魂》等曲子時,你是什么心情?彭靜旋說,有時她一曲彈完,看到一些圍觀華人已是淚流滿面。而她彈古箏的視頻和照片,也經常會出現在當地華人圈的社交賬號里。
受此啟發,后來,彭靜旋外出演奏時,就請一位同學專門在旁邊幫她拍視頻。拍了一段時間,就積累了不少素材。然后,彭靜旋也在短視頻平臺上注冊了賬號,還給自己起了個俏皮的網名:“碰碰彭碰彭”。
視頻中,彭靜旋身著漢服,長發飄逸,動情地彈奏著古箏,而圍觀觀眾幾乎都是金發碧眼的外國人。他們用驚奇而又贊賞的眼神看著她,像看一個從神話中穿越而來、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彭靜旋首次發布的古箏視頻,播放量就突破了1000萬!



第二條視頻里,彭靜旋彈奏了《斗地主》游戲里的音樂,播放量達到1300萬。此后,《賽馬》的播放量更是高達2000萬。她不斷嘗試著各種風格的曲子,不給自己設限,作品頗受人們喜愛。在短短3個月內,她的粉絲就超過了200萬。
為了展現出古箏音色豐富、多元包容的特點,彭靜旋在傳統民樂的底蘊上,融入嘻哈、電子等潮流元素,通過對中外流行歌曲或其他樂器代表曲目的大膽改編,一下就拉近了古箏和現代聽眾的距離。
2019年,彭靜旋決定“帶著古箏去旅游”,到歐洲的各個國家、各個城市邊旅行邊表演。她首先去了巴黎。在巴黎演奏《琵琶語》時,有一位法國老紳士在曲畢后對她說:“這首曲子很美很安靜,我聽出了小橋流水,非常希望有一天能親自去中國看看。”
更令彭靜旋難忘的是,在巴黎演出時,很多在這里留學的中國學生從網上得知消息后,紛紛趕來聽她彈古箏,還爭相與她合影。這一切,不僅讓很多游子倍感自豪與親切,也讓更多的外國人感嘆中國傳統文化之美。
有一次,彭靜旋和伙伴打算去瑞士,但是飛機托運古箏的損壞風險大,坐火車也很麻煩,他們只好帶著古箏坐了13個小時的大巴,才到達目的地。雖然很辛苦,但彭靜旋也樂在其中。
來到風景如畫的瑞士后,彭靜旋特意在旅游勝地日內瓦湖邊演奏。這一次,她彈奏了自己改編的《新十面埋伏》,衣袖翩翩,指尖跳動,電影中的金戈鐵馬,滾滾硝煙,立馬在眼前浮現;她還重現了歐美經典《see you again》,東方與西方碰撞,古風與現代融合,更是妙不可言。圍觀人群的反應很熱烈,拼命為她鼓掌。
期間,一位金發碧眼的歐洲女士圍著彭靜旋,不停地用手機拍照,拍她的古箏、拍她身上的漢服和頭飾,并嘖嘖稱贊:“太好看了!謝謝你帶來中國傳統樂器的表演,中國人太有才華了!”
就這樣,彭靜旋一口氣游走了十幾座城市。在距離祖國幾千公里外的歐洲,奏響東方民樂。2020年7月,瑞士一位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作曲家,在YouTube上看了彭靜旋的視頻,邀請她去音樂廳演出。還有人邀請她參加他們的婚禮,這些都讓彭靜旋頗感溫暖和興奮。
令彭靜旋意想不到的是,著名鋼琴家郎朗也在社交網絡上看到了自己的作品。他主動聯系彭靜旋合作,兩人分別用鋼琴和古箏隔空對彈《荒野狂想曲》,一剛一柔,竟意外地和諧。這個作品,毫無意外地引起了轟動。
2021年2月,彭靜旋受邀在聯合國世界母語日活動中表演。一首《青城山下白素貞》優雅柔美、余音繞梁。優美的旋律配上古色古香的古箏,在異國呈現出一種別樣的風味。表演結束后,法國高等教育署授予她“中國留學生形象大使”的稱號。
2021年國慶節這天,彭靜旋特意在幾個短視頻平臺上發布了合奏曲《我和我的祖國》。這是她與旅法二胡藝術家果敢,在埃菲爾鐵塔下演奏的。合奏視頻發布后,很多網友用“此情此景,熱淚盈眶”來表達自己的感動。短時間內,各平臺的播放量就紛紛突破了1000萬。
在波多爾大學取得音樂學碩士學位后,彭靜旋又接著讀博。在演繹西方樂曲時,她也會進行一定程度的改編,如加入一些中國古箏獨有的音樂特色和演奏技巧,包括滑音、顫音、按弦、刮奏、搖指等。這些都使她的演奏非常受歡迎。
到2023年6月初,彭靜旋的全網粉絲已經超過2000萬,僅外國粉絲就有好幾百萬。憑借著行云流水般的演奏,她還曾受邀登上央視網絡春晚,與郎朗同臺演出。CCTV4、《人民日報》和《環球時報》等官方媒體也紛紛為她點贊。
如今的彭靜旋,已經把傳播中國音樂文化當成了自己的責任。她說:“如果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技術,讓國際友人了解我們的傳統瑰寶,那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