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名強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天津 300300]
潤滑油是機械設備的“血液”[1],油氣田設備潤滑油品種多、用量大,包括柴油機油、液力傳動油、工業齒輪油、車輛齒輪油和液壓油等,是油氣田生產的主要耗材之一[3]。因此,油氣田企業采購管理人員做好潤滑油的選購和管理十分重要。然而個別企業在潤滑油選購和管理方面混亂,導致用油成本較大,不能為石油企業設備提供優質的潤滑服務,甚至會造成機械設備部件的損壞,致使企業生產關停。筆者通過介紹潤滑油的理化性質和油品分類,對企業采購、管理中常見的一些問題進行論述,并提出采購、管理的相關優化策略,以期降低用油企業運營成本、提高機械設備潤滑質量和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潤滑油應用在兩個相對運動的機械工件接觸面之間,可以減少因機械接觸而產生的摩擦與磨損,主要作用是潤滑、密封和輔助冷卻等。潤滑油的主要成分是基礎油,其決定潤滑油的基本性質,但基礎油在性能方面存在不足,需要調配添加劑進行改善和彌補,從而制成具有一些特定性能的潤滑油。
潤滑油主要的理化性質為密度、黏度、黏度指數、閃點、凝點、水分、機械雜質等。
密度是潤滑油最基本、最簡單的物理性能指標。黏度是反映潤滑油內摩擦力的指數,體現著潤滑油的流動性和油性。潤滑油的黏度指數越高,受溫度的影響就越小,黏溫性能越好,相反則性能越差。在相同黏度的情況下,閃點在45 ℃以下的油品為易燃品,45 ℃以上的油品為可燃品,所以在選用潤滑油過程中,用戶應該按照設備的工作條件和潤滑油的使用溫度來選擇。凝點是衡量潤滑油低溫流動性的重要質量指標之一,因為低凝點的油品的黏溫特性和低溫黏度都有可能不符合設備要求,所以在選用低溫潤滑油時,應全面考慮油品的凝點、黏溫特性和低溫黏度。潤滑油中水分會形成油膜、加速金屬腐蝕、產生沉渣,所以潤滑油中的水分越少越有利。機械雜質是對設備不利且不可避免的,通常機械雜質在基礎油中占比應控制在0.005%以下。
《潤滑劑、工業用油和有關產品(L類)的分類》(GB/T 7631.12—2012)根據用途將潤滑劑、工業用油和有關產品(L類)分成17 類[4],如表1 所示。

表1 潤滑劑、工業用油和有關產品分類Tab.1 Classification of lubricants, industrial oils and related products
《工業液體潤滑劑 ISO粘度分類》(GB/T 3141—1994)規定了40 ℃時黏度在2~3 200 mm2/s 范圍內分成20 個黏度等級,每個黏度等級用接近40 ℃時中間運動黏度的mm2/s正數值來表述,每個黏度等級的運動黏度范圍允許為中間點運動黏度的±10%。
潤滑劑廠商、用戶和設備設計者根據油品的黏度、黏度指數和閃點等理化性質,結合設備載荷、運動速度和溫度等工作條件來確定或選擇合適的工業用潤滑劑。
目前,許多用油企業長期固定使用某些品牌型號的產品,其原因各不相同。某些國外大型石化公司油品及國內石油石化公司的產品品牌知名度高,往往容易贏得用戶的信賴,所以用戶會長期固定使用。有些企業使用機械設備時,其生產廠商推薦使用某品牌型號潤滑油,甚至指定用油,聲稱若用戶更換油品,設備出現故障概不負責,設備用戶迫于質保壓力,也存在使用固定油品的情況。此外,也有一些企業缺乏設備潤滑優化管理意識,在設備出廠或之前使用了某品牌油品型號,設備運轉也未出現任何問題,就一直沿用該油品。
雖然固定使用某品牌型號油品存在客觀條件,但是長期固定使用油品會造成供應商單一,降低了供應商之間的競爭性,從而降低服務質量,過度依賴某油品供應商且受制于油品供應商,甚至被迫接受供應商提出的不利于用戶的條件。單一供應商因經營或貿易合作等問題供不上油,而用戶沒有成熟的替代油品就會影響到用油企業機械設備的正常運行。
固定使用某些品牌或供應商的油品存在諸多不利因素,因此,對機械潤滑油優化管理具有重要意義,可以極大地提高機械設備的安全可靠性和企業經濟效益。企業通過油品替代、國產化、油品混兌試驗等潤滑油優化管理措施,增加了可用可選的油品廠商和型號,提高了設備運行質量和效益,也解決了油品的供應風險。
在生產企業中普遍存在機械設備潤滑油品牌型號偏多的情況,油品種類繁雜給企業采購、庫存管理帶來很多麻煩,因此是用油企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原有59 種不同品牌及型號的潤滑劑,其通過科學的潤滑管理方法解決了潤滑油種類繁雜、成本高的問題,將原有59 種不同品牌及型號的潤滑劑優化整合為2 種品牌20 種型號[5]。油品優化管理和減少油品種類有利于大幅降低油品的采購成本和庫存量,以及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增加油田運行效益。
最低投標價法由于節約成本、減少人為干預等優勢在企業采購中普遍使用,企業采購油品往往是補充生產運行現場的油品庫存,每次采購數量小,采購頻次較高,經常使用競爭性采購方式和最低投標價法評標采購。針對這種情況,油品生產廠家很少參與競標,用戶大多數是通過油品代理商或貿易商間接采購油品,容易導致用油企業與生產廠家脫鉤,缺乏用戶和廠商之間的使用與技術交流。
經過統計分析渤海油田近幾年的潤滑油采購情況可知,渤海油田采用公招、詢價和議標等方式購買潤滑油,參與投標的供應商大多為代理商或貿易商,競爭性方式采辦的項目市場響應度不高。渤海油田近一年采購量約100 萬t,包括19 個廠家的193 種油品,主要品牌廠家為加德士、殼牌、美孚、長城、昆侖等,其中進口產品約占83%,國產產品約占17%,詳細分布和占比如圖1 所示。

圖1 渤海油田潤滑油品牌占比Fig.1 Proportion of lubricant brands in Bohai oilfield
進口油品占比直接影響企業運行成本,以國產昆侖牌L-DAB 150 替換殼牌SHELL CORENA S2 P 150 為例,結合以往的采購價格對比,國產化后降本約30.63%,由此可見,油品國產化在成本控制中具有重要意義。
經對潤滑油市場調研和用油現場的油品需求情況進行分析,究其原因主要為以下幾點:①用油單位與油品生產企業之間的交流與深化合作力度不夠;②用油企業存在固定使用品牌型號的情況,油品種類繁雜;③潤滑油生產企業銷售大多采用代理銷售模式,銷售渠道固定,市場競爭性降低。
渤海油田從企業設備油品整個生命周期的角度出發優化油品采購管理,統計往年企業用油規律和消耗量,分析未來企業年度用油計劃,減少企業無計劃的零散油品采購項目,長遠預測性按計劃采購油品。結合實際需求和目前用油的特點,渤海油田與中海煉化海疆潤滑油達成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科學選購油品方面為獲得廠家的更多技術支持,參照《合理潤滑技術通則》(GB/T 13608—2009)和《工業液體潤滑劑 ISO 粘度分類》(GB/T 3141—1994),依據設備所需潤滑劑的類型、執行標準、消耗定額、使用性能指標的允許值等合理化技術要求,在戰略合作伙伴技術支持下,將原有的19 個廠家的193 種油品整合為36 種可供替換的海疆牌潤滑油,在油品規范化、國產化、成本控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后續將根據企業的實際用油情況定制油品,從而減少換油周期、降低設備振動、減少設備磨損,為企業增加效益,實現用戶與廠商長期互利共贏。
大量的油氣田設備需要使用潤滑油和分析企業油品采購管理存在的不足,優化油品選購和管理有利于提高企業設備潤滑管理水平、減少機械設備磨損、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和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