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翀,劉 進
(1.湖南智謀規劃工程設計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湖南 株洲 412007;2.湖南省建筑設計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082)
株洲市田心大道位于株洲市北部的軌道科技城內,南北向貫穿科技城。規劃道路北起滬昆高速南側,南至石壁口大橋,全長約10 km。田心大道全線以時代大道為界分南北兩段:北段北起滬昆高速南側,南至時代大道,長約5.6 km,紅線寬度為60 m,兩側各布置20 m 綠帶(兩側綠帶遠期實施);南段范圍為時代大道至石壁口大橋,長約4.4 km,紅線寬度為40 m[3]。本次研究范圍為北段(見圖1)。

圖1 田心大道北段位置示意圖
根據對田心大道空間結構以及區域交通布局的分析,可以得出田心大道主要具有以下功能:
(1)滿足交通出行需求;
(2)滿足生活服務需求;
(3)滿足城市形象展示需求。
從交通出行、城市形象、文化展示3 個不同角度來分析田心大道的功能和作用。依據軌道城未來發展規劃及田心大道的地理位置,可以將田心大道定位為:一條以城市交通出行為基本功能,以集中展示新城景觀、體現新城精神面貌,并展示軌道城特有的歷史文化為附加效應,集交通功能、景觀功能、文化功能為一體的城市景觀大道(見圖2)。

圖2 田心大道景觀風貌效果圖
(1)道路等級
城市主干路,規劃紅線寬度60 m。
(2)設計速度
V=50 km/h。
(3)荷載等級
橋涵:城-A 級。
人群荷載:4 kN/m2。
路面結構計算荷載:雙輪組單軸100 kN(BZZ-100)。
(4)道路建筑限界凈空高度
機動車道不小于4.5 m,非機動車道、行人不小于2.5 m。
(5)車道及人行道寬度
路緣帶寬度:0.25~0.5 m。
車行道寬度:3.25~3.5 m。
交叉口進口車道最小寬度:3.25 m。
港灣式公交停靠站車道寬度:3.0 m。
非機動車道標準寬度:3.5 m。
人行道最小寬度:3.0 m
(6)抗震設防標準
按地震基本烈度六度設防,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系數為0.05g。
田心大道道路新建工程北段(滬昆高速—時代大道)沿規劃線位走向,北起滬昆高速南側,由北向南分別與興龍路、規劃一路、九方路、新橋路、規劃二路、福民路、規劃三路、中車大道、規劃四路、規劃五路、學林路、規劃六路、規劃七路、日新路、規劃八路、規劃九路、藏龍路相交,止于時代大道,路線全長5.6 km。其中在時代大道交叉口,預留時代大道跨田心大道橋梁一座。
按照功能定位,田心大道是一條以為城市居民提供日常生活服務為基本功能,以集中展示新城景觀、體現新城精神面貌為附加效應的集交通功能、服務功能、景觀功能為一體的城市景觀大道,因此在斷面設計時,應注意以下原則:
(1)保證行車通暢;
科思創中國區總裁盛秉勇(Bjoern Skogum)表示:“可持續發展是科思創的核心戰略支柱之一,中國正對化工行業進行大規模整治重組,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在這一背景下成為行業榜樣意義重大。作為一家跨國企業,科思創將繼續為中國化工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作貢獻,到2025年將生產每噸產品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較2005年降低50%,利用我們全球化的專業知識讓中國更美好。”
(2)有利于慢行系統的安全;
(3)提供足夠的景觀展示空間。
標準斷面寬度為60 m:4.0 m 綠化帶+3.0 m 人行道+3.5 m 非機動車道+2.5 m 分隔帶+11.0 m 機動車道+12.0 m 中央分隔帶+11.0 m 機動車道+2.5 m分隔帶+3.5 m 非機動車道+3.0 m 人行道+4.0 m 綠化帶(見圖3)。

圖3 田心大道標準橫斷面圖(單位:m)
田心大道(四興路—規劃五路)東側地塊為中南林業科技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外側圍墻距離田心大道中心線僅約20.0 m。按照新建工程盡量不與已建重要建筑相沖突,并盡量保持原貌的原則,在四興路—規劃五路段道路東側進行了斷面壓縮。與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毗鄰一側斷面布置為11.0 m 機動車道+2.5 m 機非隔離帶+3.5 m 非機動車道+3.0 m 人行道,基本能保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的外側圍墻,不對學校造成很大影響。
此外,道路東側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地塊地坪標高在60.0~70.0 m 之間,而道路西側地坪標高在55.0~60.0 m 之間,且現狀該片區東側的大學和西側的山體之間遍布濕地和魚塘。
為平衡地坪標高,在四興路(樁號K2+450)—規劃五路段(樁號K3+190)采用了道路上下行分離的方式,即道路兩側機動車道設計標高分別與兩側地坪標高相一致,而兩側機動車道之間形成高差。路線依現狀地形地貌,東側路線走向沿現狀小路,圍繞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的圍墻外側,西側路線圍繞山體,依山走勢。東西側道路當中利用現狀的魚塘水體,營造濕地景觀。圖4 為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段平面圖。

圖4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段平面圖
圖5 為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段景觀效果俯瞰圖。蜿蜒的道路依山走勢,圍繞魚塘濕地形成合圍之勢,道路穿行于山林、濕地、魚塘當中,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成為田心大道作為城市景觀大道的一個特色區域。

圖5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段景觀效果俯瞰圖
藏龍路節點主要涉及到道路與長株潭城際鐵路(道路設計時正在施工)的銜接問題。
對鐵四院提供的施工圖紙進行研究,長株潭城際鐵路橋墩斜跨田心大道- 藏龍路交叉口,對道路線形及交叉口的影響較大。項目組提出處理方案:將條形橋墩改為圓形防撞墩,以滿足橋墩之間能布置4條直行車道、2 個左轉車道及1 股有軌電車。
該方案得到了市領導及城鐵部門的重視,根據最新收集的資料,城鐵項目按方案二實施,將條形橋墩改為圓形防撞墩,但橋梁承臺頂面距離蓋梁不足2 m,圓形立柱處凈高不能滿足道路通行要求(見圖6)。由于城鐵項目的承臺及立柱均已施工完畢,現根據承臺位置對藏龍路交叉口進行調整,在不觸碰城鐵相關結構物的情況下,對平面進行優化調整。

圖6 與藏龍路、城際鐵路相交地面標線圖
調整后,田心大道東進口道壓縮一條直行車道,車道數為一左三直一右;藏龍路北進口道壓縮一條直行車道,車道數為二左二直一右。
12 m 中分帶在⑤號橋墩處加寬至18 m,以滿足遠期有軌電車的寬度及凈高要求,并避開橋墩承臺。
前期征拆過程中,項目組與石峰區相關部門對接,了解到時代大道西北角存在大片房屋,征拆難度大。考慮時代大道節點的重要性,對該節點進行專項設計。經專家評審,并結合各職能部門意見,推薦方案為時代大道上跨田心大道(見圖7)。

圖7 時代大道節點遠期方案平面圖
景觀目標:作為軌道科技城最具有創意的景觀大道,融交通、景觀、服務、文化、藝術為一體,打造一條有歷史文化特色的景觀長廊。
(1)視線分析
田心大道北部周邊主要為居住、商業以及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南部主要為山地丘陵地形。通過全局景觀界面控制,將視廊與線形相結合進行設計,形成以綠色景觀軸線為主的生態景觀廊道。視廊形成控制性單元,控制綠地與城市的延伸、綠地與魚塘的滲透、以及綠地與山體的交融(見圖8)。

圖8 田心大道景觀視線分析圖
(2)功能格局
通過對道路周邊整體自然環境及城市形象的分析,田心大道景觀將以“一帶四段”的景觀格局(見圖9)進行打造。

圖9 田心大道景觀空間結構圖
一帶:即田心大道核心景觀帶。貫穿全程的景觀與文化展示,形成流動的風景線。
四段:即運動康體段、城市商業休閑段、山水觀賞段、軌道博覽段。視廊與線形結合,串聯起豐富的景觀空間。
本文從功能定位、技術指標、總體設計以及關鍵節點等方面較為詳細地介紹了株洲市田心大道設計方案。田心大道設計有以下3 點可供類似項目借鑒:
(1)橫斷面布置宜在滿足交通需求的情況下,根據現場實際情況作合理調整,如該項目設置了分離式路基。
(2)城市道路與其他基礎設施的交叉應盡量早做規劃,否則后期處理會造成交叉口的畸形,且通行效果不理想。
(3)對于路段較長的市政道路,可以結合視線分析,打造段落式景觀空間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