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革命老區、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栟茶鎮,有位銀發蒼顏、精神矍鑠的志愿軍老戰士。他叫王福永,今年92歲,出生在江蘇興化,1951年2月參軍,1952年隨24軍72師214團入朝,參加抗美援朝。因作戰勇敢、完成任務突出,他曾榮立二等功、三等功,火線入黨。經歷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不變的是那顆忠于黨、忠于祖國的心。
在抗美援朝四年的戰斗生活中,作為一名報務員,他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從未退卻,奮勇向前,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用九死一生形容他那四年,一點也不為過。
面粉灑身成“白面人”。1952年9月,他隨部隊來到朝鮮東線元山港駐地。其時部隊吃糧都是從國內用火車運送到前線指定車站,卸糧后火車立即返回,以防敵機轟炸。火車一到,連長一聲令下,所有人立即下山扛糧。有一次,他剛扛到兩袋面粉,敵機就來轟炸了。他拼了命往回跑,待到連部時,大家笑得前俯后仰。原來,上面一袋面粉被敵機彈片撕了個大口子,漏了半袋多的面粉灑落他一身,讓他成了“白面人”。連長說:“你差點‘光榮’了!”
挺進上甘嶺繼續戰斗。1952年11月25日,上甘嶺戰役初步結束。1953年元月初,24軍奉命接防15軍。從元山挺進上甘嶺,千里行軍途中,一天他們遭遇敵機掃射,當場犧牲了幾位戰友。他所在的通迅班隱藏在一座破房內,老班長依據經驗,命他貼墻站立隱蔽,“叭、叭”的子彈打在頭部和身體左右的墻上,灰塵濺落全身,而他毫發無傷。掩埋好戰友尸體,他們繼續跟大部隊前進。
水箱中彈險丟命。堅守上甘嶺至1953年夏季反擊戰之前,陣地上生活相當艱苦,最為嚴重的就是缺水,怎么辦?俗話說,要吃龍肉自下海。坑道里,連長將通訊員、衛生員、報話員等組織起來,每組兩人,每人背一個油箱改成的水箱,帶一個小瓷碗,每夜派一組摸到敵人封鎖的山溝里搶水。他們爬到水溝邊,伏地將水一碗一碗舀到水箱里,舀滿后立即返回坑道。有一次,王福永與一電話兵下山取水,剛返回時,就遭敵機槍掃射,水箱中彈。等他跑到坑道內,一箱水所剩無幾,漏水浸濕了全身,水箱和棉衣早已凍結在一起。班長說:“福永呀,你就叫‘福大’吧!”。
帽子飛了腦袋還在。1953年7月13日上午,王福永和戰友符永祥突然接到上級命令,調他們去215團4連擔任報話員,參加戰斗。經過幾十里的山路步行,他們于下午4時許到達連指揮所。晚9時20分,我炮兵向敵前沿發起猛烈炮擊,炮聲隆隆,煙塵滾滾,打得敵陣地一片通紅。30分鐘后,4連接到上級沖鋒的命令,戰士們如猛虎下山,沖出坑道,通過一片開闊地,涉過一條齊腰深的小河。敵人還擊的子彈穿梭在身旁,嗖的一聲,一顆子彈從王福永頭頂飛掠而過。他伸手摸時,帽子不翼而飛,摸摸腦袋,還在肩上。帽子丟了不顧了,他繼續跟隨部隊沖鋒。
指揮所被炸繼續打。我軍經過一夜戰斗,消滅敵一個加強營大部,占領全部敵陣地和大小山頭13個。為防敵反撲,陳副連長和營參謀長召集4位排長研究對策。人剛到齊,敵一發炮彈不偏不倚落在連部貓耳洞門口,三位排長和通信員當場犧牲。陳副連長身負重傷,犧牲前,對躲過一劫的王福永說:“報話員同志記住,千萬不能丟失我們用鮮血換來的陣地啊!”大家聽完難過極了,都流下了痛苦的淚水。經過幾天戰斗,他們打退了敵人多次反擊,我軍陣地堅如磐石。王福永在上甘嶺坑道里戰斗生活了6個月,先后9次與死神擦肩而過,卻更堅定了他戰斗到底的決心。
王福永1955年9月回國后,被安排到河北通信學校學習,一年后被分配到上海警備區15師無線電連,先后任排長、參謀、80團指揮連連長。1969年4月,他回到他愛人所在的如東縣于港公社七大隊務農,其間的事跡雖平凡,但也很感人。
學毛選。要回到農村務農,王福永這個曾經的部隊學毛選積極分子,離開部隊前第一件事就是寧可丟掉其他東西,也要把毛主席的書裝箱寄回家。愛人從20里外的栟茶郵局將箱子拉回家,本以為是王福永在部隊這么多年積蓄的貴重物品,可打開一看,全是毛主席的書,說:“你真是毛主席的一個好學生。”王福永說:“這世上還有什么比毛主席的書更寶貴呢?”
上黨課。回到生產隊不久,一次大隊黨支部書記通知他去公社聽黨課。恰逢天下大雨,妻子說:“下雨路滑,就別去了吧。”他說:“我是一名黨員,黨課不能缺。”于是,他穿上雨衣、騎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前行在又高又窄的灌溉渠上,一不小心跌進了灌溉渠中,滾得一身泥巴,手腳也受了傷。他強忍著痛,推著自行車步行到公社禮堂聽完了黨課。回來途中,他心里樂滋滋地想:還好,沒有耽誤上黨課。
交黨費。復員回到農村第二年,他花光全部積蓄,蓋了三間新草房。要交黨費,他手里拮據得不得了。怎么辦?他說,飯可以不吃,黨費不能不交。和妻子一商量,他將留種的蠶豆選出80粒,其余全部賣了交黨費,才放了心。
紅色宣傳。1972年黨和政府落實政策,王福永被分配到如東石油機械廠當職工,由于為人正直肯干,后擔任國營如東石油機械廠工會主席,直至退休。近年來,王福永遵照習總書記弘揚英雄精神的教導,精心搜集到上甘嶺戰役中42位英雄的故事,編成《上甘嶺英雄傳》 。他結合自身經歷,在青少年中進行宣講,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王福永說:“雖然我的人生有過高峰,有過低谷,但黨的政策好,現在能領著優厚的退休金,安度晚年。我的一切都是黨給的,我的榮譽屬于黨,我要永遠把黨放在心中,堅決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本欄編輯 于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