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滿園春又至,不辭長做澆水人。轉眼間,曾經的小張老師已經從教24年了。
1999年,我成為一名人民教師,踏入教壇,滿懷著夢想和希冀,用奉獻定義青春,用激情點燃使命。教育從此入駐我的心靈。因為教育,我才有了揮灑才華的舞臺;因為教育,我才有了實現價值的機會;因為教育,我才擁有了那么多可愛的孩子。我熱愛教育,更熱愛孩子們;渴望得到孩子們的認可,更渴望自己能有朝一日真正在教育領域建功立業。
翻開歲月的日記,穿梭時光的軌跡,回首流逝的歲月,總有那么幾絲期許和無悔。
“三尺講臺,三寸舌,三寸筆,三千桃李;十年樹木,十載風,十載雨,十萬棟梁。”是呀,一支粉筆,一塊黑墨油漆的黑板,石板做成的桌面;一本教材,三間紅磚瓦房,釘滿高粱秸稈的塑料布的窗戶;屋外泥土夯實的操場,一棵老樹上吊著的一口大鐘……這就是我們童年時代的學校,校園里師生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樁樁件件見證了上世紀80年代農村兒童“秉燭夜學”、“守望相助”的小學生活。
轉眼到了1999年,18歲的我師范畢業成為一名教師。那時,明亮的玻璃窗戶,“叮?!弊黜懙纳舷抡n鈴聲,鐵筆刻寫的蠟紙,手推式的黑墨油印機,形象鮮明的幻燈片,純正的錄音機的誦讀,加上從師范專業學校畢業的我們,構成了“微黃的電燈下”一段中學教師最初教學夢想的堅守。
最初的我,激情如同那燃燒的烈火,初出茅廬,滿懷著夢想和希冀,用聲音傳遞快樂,用語言傳唱頌歌。無論時光怎樣交錯,請允許我說謝謝你,讓我沒有把歲月蹉跎。我成為孩子們可靠的肩膀,愛始終在我與教育同行的路上。
今天孩子上學,寬敞明亮的教室,塑膠跑道的操場,裝著電子白板和觸屏一體機的“班班通”智能化設備;可親力親為的實驗室,可遨游書海的圖書室,課程開出率100%的專職教師,無處不彰顯著一系列教學改革的累累碩果。教育煥發出“春暖花開”的風采。
這些悄無聲息的變化,顯示著,每一位普普通通的教育工作者默默的奉獻,我們平凡到孩子不知道名字,家長不知道姓名。我們都有最貼切而合適的名字,是“語文老師,數學老師”,我們教哪一門功課,便姓那一門課了。說說一年級孩子吧!當我們布置作業時,盡管再三強調注意事項,但還是有孩子會追著問“老師寫幾遍”、“老師帶拼音嗎”、“老師用什么本”、“老師是背寫嗎”諸如此類的問題。我曾做過一個統計,一個一線小學教師,一份作業至少要布置八遍。每天如此平凡,平凡到我們自己都不記得做過什么,但一本本備課筆記本的增高,一疊疊試卷里的紅圈圈,一茬茬孩子的成長,一根根白發的生長,又在訴說著我們的貢獻,我們的付出,我們的教學相長,砥礪前行,鍥而不舍。
教育事業功業之成,其實就在千千萬萬個普通的課堂中,就在一日又一日的平凡堅守與奉獻中。我們是平凡的,卻又是偉大的。我們默默堅守在教師崗位上,始終站在課堂上,隨著課程的改革,隨著課本的變化,把知識傳播給孩子們,恰恰就是我們對教育最大的貢獻。
教育是奉獻的事業,也是愛的事業,沒有成千上萬的一線老師的執著堅守,也就沒有教育的進步和發展。我們是平凡的個體,我們卻又能匯聚成巨大的力量。孩子們的童年在我們的手中成長、綻放,我們肩上責任何其重大!當我們鼓舞起孩子們的自信心,當我們促進了孩子們的進步,當我們激勵了孩子們向前,誰又能否認我們的偉大功業呢?
三尺講臺載滿了我們耕耘教壇的足跡,兩尺教鞭刻印著我們無悔奉獻的深情。扛起教書育人的旗幟,發揮平凡人生的力量,依舊綻放我的教育夢想!以夢為馬,以自己全身的精力,馳騁出教育最美好的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