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懷志
(煙臺業達醫院急診科,山東 煙臺,264006)
輕中度燒燙傷是一種發生率較高的全身性疾病,在治療過程中需立足于整體角度,及時處理燒燙傷創面,避免感染等情況的發生,保障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的穩定性[1-2]。有研究表明,燒燙傷部位的修復效果和身體諸多細胞因子、血液循環等方面存在密切關系[3]。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b-bFGF)使用于輕中度燒燙傷患者臨床治療中,能夠明顯提高細胞中生長因子受體活性水平,加快信息傳導速度與細胞周期變化速度,刺激著創緣上皮組織朝著中心區間移動,加快創面的修復速度[4]。濕潤燒傷膏使用于創面治療中,能夠加快表皮干細胞與上皮組織的新生速度,對于加快受損組織的修復速度、改善創面自愈能力、避免不良情況(如瘢痕增生等)發生等方面均具備積極意義[5]。鑒于此,本研究評價濕潤燒傷膏聯合rb-bFGF凝膠在輕中度燒燙傷門診/急診中的臨床應用效果,旨在為臨床提供一定借鑒,現報道如下。
選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煙臺業達醫院收治的120例輕中度燒燙傷患者,根據用藥情況將其劃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60例。對照組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齡20~72歲,平均年齡(44.39±14.22)歲。觀察組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齡19~73歲,平均年齡(43.78±15.1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過煙臺業達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為煙臺業達醫院急診/門診收治的燒傷、燙傷者,且以《ISBI燒傷處理實踐指南》[6]為參考依據,通過臨床檢查診斷燒傷或者燙傷程度為輕中度;②創面存在水皰、皮膚溫度明顯增加,存在觸痛感等;③燒燙傷時間至入院時間未超過24 h;④對本研究所需使用的藥物無過敏反應或者禁忌證。
排除標準:①短時間內參與其他藥物治療研究者;②身體重要臟器(如心臟等)功能異常者;③合并惡性腫瘤疾病者;④存在全身性感染者;⑤合并皮膚病或者進行性皮膚壞死者。
入院后及時對兩組患者實施常規清創干預,應用無菌紗布吸收創面滲液。對照組單純使用rb-bFGF凝膠(生產企業:珠海億勝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40001,規格:21 000 IU/5 g/支)進行治療,使用rb-bFGF凝膠和0.9%氯化鈉溶液(劑量為200 mL)完全混合,將其制作成藥液(劑量為105 IU/mL),將無菌紗布完全放置在混合藥液中,隨后將其及時放置于創面上,采取半暴露方式對創面進行包扎,每間隔1天更換一次藥物。
觀察組采取rb-bFGF凝膠(用藥方法、換藥時間與對照組一致)結合濕潤燒傷膏(生產企業:汕頭市美寶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00004,規格:40 g/支)進行治療,使用一次性無菌棉簽將濕潤燒傷膏均勻涂抹于創面上,完全覆蓋創面,藥膏厚度應該超過1~2 mm最佳,每間隔1天更換一次藥物。兩組治療時間均為14 d。
①臨床癥狀完全改善時間評估:詳細記錄腫脹、疼痛、紅斑、水皰以及滲液等各項臨床癥狀完全改善時間。②相關臨床指標水平干預前后改善效果評估:采集兩組治療前、治療后14 d的清晨空腹下靜脈血液樣本(容量4~5 mL),離心(離心轉速為3 200 r/min,離心時間為10 min),采集上層清液,根據有關試劑盒生產說明書檢測兩組白細胞計數(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中性粒細胞比例(Neutrophil Ratio,N%)、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采取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③臨床創面愈合效果與愈合時間:在治療后5 d、9 d、14 d分別記錄兩組創面愈合情況;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創面愈合面積[使用軟尺測量創面的長度(測最大值)、寬度(測最大值),計算大概面積]≥90%為完全愈合,治療后創面愈合面積在60%~89%為基本愈合,治療后創面愈合面積≤59%為未愈合[7]。計算不同時間段內創面愈合率。愈合率=(完全愈合+基本愈合)例數/總例數×100%。記錄兩組創面愈合時間。④不良反應總發生率評估:在治療過程中詳細記錄兩組發生紅腫、皮膚瘙癢以及傷口感染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計算總發生率。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紅腫+皮膚瘙癢+傷口感染)例數/總例數×100%。⑤生活質量評估:在治療前、治療后14 d分別使用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評分量表(WHOQOL-100)[8]對兩組進行問卷調查,量表主要涉及生理、心理以及獨立性等諸多評估領域,采取百分制評估,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高。⑥臨床治療有效率評估:治療后創面完全愈合,且無任何殘留創面,無瘢痕產生或者只有輕度色素沉著,未發生攣縮畸形或者功能障礙等消極情況視為治愈;創面大多數完全愈合,然而較少的殘余創面需進行手術植皮治療,存在明顯瘢痕、色素沉著、攣縮畸形或者功能障礙等不良情況,視為好轉;未滿足上述評估標準,創面愈合效果不理想,甚至有所加重,視為無效[9]。總有效率=(治愈+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5.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以()描述,結果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描述,結果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腫脹、疼痛、紅斑、水皰以及滲液等臨床癥狀完全改善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癥狀完全改善時間評估(,d)
表1 兩組臨床癥狀完全改善時間評估(,d)
組別例數腫脹疼痛紅斑水皰滲液對照組606.31±1.164.84±0.847.14±1.376.00±0.887.21±1.36觀察組604.46±0.863.35±0.995.09±1.294.48±0.965.19±1.27 t 9.924 8.889 8.439 9.041 8.409 P<0.001<0.001<0.001<0.001<0.001
治療前,兩組WBC、N%以及hs-CRP指標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WBC、N%以及hs-CRP指標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相關臨床指標水平干預前后改善效果比較 ()
表2 兩組相關臨床指標水平干預前后改善效果比較 ()
hs-CRR(mg/L)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6014.62±1.8912.76±1.6184.91±3.8779.84±4.1484.39±8.3060.04±9.32觀察組6014.66±1.98 7.89±1.8484.64±3.7265.99±3.76 84.13±11.3832.14±8.39 t 0.113 15.4290.390 19.1830.143 17.234 P 0.910<0.0010.698<0.0010.887<0.001組別例數WBC(×109/L)N%(%)
觀察組治療后5 d、9 d以及14 d創面愈合率均高于對照組,創面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創面愈合效果與愈合時間比較 [()/n(%)]
表3 兩組臨床創面愈合效果與愈合時間比較 [()/n(%)]
組別例數創面愈合率創面愈合時間(d)治療后5 d治療后9 d治療后14 d對照組6019(31.67)38(63.33)44(73.33)13.41±2.42觀察組6030(50.00)49(81.67)58(96.67) 9.59±1.98 t/χ24.1745.058 12.811 9.463 P 0.0410.025<0.001<0.001
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n(%)]
治療前,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5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組別例數治療前治療后tP對照組6048.24±6.1573.45±9.3217.488<0.001觀察組6048.35±5.71 82.37±11.9819.856<0.001 t 0.102 4.552 P 0.919<0.001
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兩組臨床治療有效率比較[n(%)]
輕中度燒燙傷患者創面上有較多的滲液、壞死組織,能夠對細菌繁殖提供一定基礎,以至于感染風險明顯提高[10]。如若創面、附近身體組織出現粘連,可能會導致創面血流不暢,因此燒燙傷創面修復是臨床治療的關鍵環節,臨床修復療效對于提高臨床治療有效率、改善預后均存在積極意義。
人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作為機體內部微量活性蛋白之一,能夠推動組織與細胞的再生和修復[11]。Rb-bFGF凝膠是一種人工合成藥物,通常被用于淺度燒傷、燙傷治療中,能夠提高細胞內生長因子受體的活性水平,加快信號傳導速度,還能夠對創面細菌進行消殺,有利于降低創面感染的風險。有研究顯示,燒燙傷患者在前14 d內長時間停留在急性炎癥反應環節中,創面組織如果發生變形或者壞死等不良情況,均可能會導致組織細胞處于缺血、缺氧狀態中,以至于造成局部出現炎癥反應[12-13]。濕潤燒傷膏中的主要成分“地龍”能夠加快肉芽組織的生長速度,降低局部滲液產生量,調整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情況[14-15]。黃芩具備抗感染鎮痛等效果,有利于改善皮膚組織的缺氧或者缺血情況,加快肉芽組織的生長速度[16]。罌粟殼中所含有的生物堿能夠發揮較為理想的鎮痛作用;黃柏能夠加強吞噬細胞的能力,有效避免感染;黃連能夠改善與提高身體毛細血管的通透性與穩定性,降低炎性物質的滲出量,有效緩解腫脹、疼痛等臨床癥狀,還能夠將創面與外界環境相互隔離,降低瘢痕形成的發生概率[17]。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癥狀完全改善時間、WBC、N%、hs-CRP水平、創面愈合時間以及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治療后不同時間段內創面愈合率、臨床療效以及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對輕中度燒燙傷患者使用rb-bFGF、濕潤燒傷膏聯合治療方案,臨床治療效果顯著,且安全性較高,與林顏等[18]的研究結果存在一定相似性。究其原因,濕潤燒傷膏聯合rbbFGF治療輕中度燒燙傷,能夠最大限度發揮藥物協同治療作用,提高表皮細胞的再生能力,加快局部皮膚組織與結構的重建速度,縮短臨床癥狀改善時間與創面愈合時間,改善炎癥反應。
綜上所述,在輕中度燒燙傷門診/急診治療過程中,采取rb-bFGF聯合濕潤燒傷膏療法,臨床應用價值較高,能夠改善臨床癥狀、炎癥反應,加快創面愈合速度,縮短創面愈合時間,降低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具備較高的臨床治療安全性與有效性,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