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文/毛遠會 劉楊青
古樹名木是大自然饋贈的寶貴遺產,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科學、景觀價值,是人類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阿壩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是世界矚目的“生物基因庫”、全球25個生物多樣性熱點關鍵地區,古樹名木資源豐富。近年來,阿壩州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多措并舉切實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堅守綠色“活化石”,促進區域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金川縣古樹名木科普宣傳周
摸清家底,完善信息。2016-2018年,全州開展了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工作,按照一樹一檔要求建立古樹名木信息檔案。2020 年對全州古樹名木信息進行核實補充更正,將建成區39株古樹名木移交阿壩州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管理。2022年、2023年連續兩年開展新增古樹資源調查,2023年進行問題古樹排查,更新完成《阿壩州古樹名木2023年資源現狀報告》。截至目前,全州現有古樹名木1212 株(古樹1203株,名木9株),其中一級古樹和名木114 株,二級古樹217 株,三級古樹881株,古樹名木群15個148株。涉及25科,53屬,77 種,古樹中有珍貴保護樹種紅豆杉、香果樹、紫果云杉等87株。2019 年,金川縣慶寧鄉慶寧村夏家灣川梨被評為四川省“十大樹王”稱號,黑水縣知木林鄉知木林村青崗樹、金川縣慶寧鄉慶寧村夏家灣胡桃樹等獲百佳古樹名木等稱號。2023年,汶川縣布瓦村古槐樹、理縣桃坪鄉古柏樹進入全國“雙百古樹”初選。

馬爾康市古樹名木科普宣傳周

嚴格保護,建立制度。阿壩州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屬地管理、原地保護、科學管護”原則,古樹名木保護做到“四個制度化”。第一,制度化建立古樹名木管理電子檔案及文書檔案管理,全州1212株古樹名木全部建檔建冊,規范化管理,實現統一規格、統一材質、統一式樣掛牌工作,賦予每株古樹名木樹種、編號、科屬、樹齡、類別、保護等級、身份二維碼以及情況簡介等重要信息。每年實時動態監測,及時更新;規范死亡古樹銷號程序,將古樹名木的移栽、保護等納入了行政審批管理。第二,制度化成立古樹名木州、縣專家庫,開展古樹名木健康診斷、搶救復壯、種質資源保存與開發利用研究,依托造林、綠化、防治專業隊伍,培育古樹名木專業保護組織,推動保護工作專業化;第三,制度化推進古樹名木保護與林長制工作銜接,實行林長分級保護,與古樹名木所有權人簽訂管護責任書,落實常年管護任務,各級林長負責對應省、州、縣三級古樹名木的保護。第四,制度化推進保護宣傳。利用全國生態日、義務植樹日、群眾集會、傳統節慶、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等場合,通過海報、傳單、音像制品等形式,大力宣傳講解古樹名木保護法律法規,科普古樹名木保護知識。挖掘古樹名木歷史文化內涵,搜集整理傳說、典故,講好古樹故事,傳播古樹文化,使古樹名木在人民心中扎根,增強公民保護意識。
真抓實干,積極推進。2023年,全州林草系統聯合州住建局開展了古樹名木專項整治行動。古樹名木保護做到了“四個推進”。第一,領導重視推進。2021年黃強省長到四姑娘山對古樹名木工作作了重要指示,州委書記親自簽批全州古樹名木保護,分管副州長召開保護專題會議,議定古樹名木保護經費保障、保護行動等。州林草局與州公安局、州住建局聯合開展了阿壩州城鄉古樹名木保護專項整治行動,全力推進古樹保護工作。第二,古樹公園建設推進。理縣林長辦積極對接四川省綠化基金會爭取資助資金,推進桃坪鎮廣柔岷江柏古樹、通化鄉甘溪柏木古樹公園建設。壤塘縣城郊柏木、金川慶寧古梨樹、茂縣太坪青杠樹正在積極爭取新建更多古樹公園,全力打造州內古樹印象。第三,推進古樹名木搶救復壯工作。全州開展了古樹名木衰弱株調查,建立了搶救臺賬,有計劃地開展復壯工作。州財政下達“古樹名木保護項目”經費15萬元,由州林草局專家組全程指導,在理縣、茂縣實施2株瀕危樹、20株衰弱樹搶救復壯工作,起到試點示范作用。汶川縣、小金縣積極申報了25株古樹名木搶救復壯項目,擬爭取到中央財政資金后即刻開展搶救工作。第四,推進新增古樹資源建檔入庫。全州積極開展古樹資源調查,2023年普查新增15株古樹,建立了完整規范的古樹登記上報備案制度,建立了長效管理機制。九寨溝、小金等縣新增申報100 余株古樹名木,成效顯著。
古樹名木保護任重道遠,利在千秋。阿壩州將切實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講話精神,進一步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宣傳力度,完善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制度和技術規范,確保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工作進一步落到實處。

茂縣南新鎮牟托村胡桃古樹復壯修復枯枝病枝修剪

茂縣南新鎮安鄉村國槐古樹復壯修復樹洞修補

“保護古樹名木 賡續中華文脈”宣傳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