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余萌萌
“走上守林人這條路,守護森林安全就是我的職責。今生化身為‘啄木鳥’成為森林衛士,守護著養育萬物的森林,我的內心無比自豪。”四川省宜賓市珙縣森林病蟲防治檢疫站站長蘭友慧說。
蘭友慧1987年參加工作,先后從事森林資源管理、野生動植物保護、造林綠化等林業工作。2005年,她來到宜賓市珙縣森林病蟲防治檢疫站,堅守在森防工作一線,守護著森林生態安全,一干就是18年。
織牢織密病蟲害監測預警網絡,對及時發現病蟲害、避免對森林造成損害具有重要意義。蘭友慧注意到,人力資源的限制使全縣森林的監測預警存在最后一公里的缺失和弱化問題。為此,她結合珙縣森林資源分布特點和歷年來普查情況,積極探索建立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防控網格化管理新機制。
蘭友慧按村社劃分監測網格單元,合理配備網格員,構建了“縣林竹局+鄉鎮+村社干部+護林員”的地面網格化監測體系。通過建立網格化管理責任制度,明確網格員的監測對象、監測頻次和監測內容,能夠做到一旦發現異常情況,立即做好登記并報鄉鎮人民政府,鄉鎮匯總后報縣森防站。如此一來,建立起集監測、預防、防治功能于一體的縣、鄉、村、社四級聯防聯控的監測網絡,確保疫情及時發現,為科學防治提供可靠依據。
2019 年,珙縣被公布為松材線蟲病疫區,蘭友慧和同事們隨即打響了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攻堅戰。她帶隊走遍了全縣10個有松林的鄉鎮,準確排查3.28萬畝松林中感染松材線蟲病疫木的情況,率先提出珙縣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3—5年攻堅思路并向省市匯報,編制《珙縣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堅行動方案》。她結合病害特點和當地實際,提出“將疫情防控納入生態工程項目”思路,編寫實施方案,帶領森防人員分赴各鄉鎮疫情發生區,組織發動群眾,結合森林撫育、退化林修復、儲備林建設、森林質量精準提升、低產低效林改造等項目對成過熟松林進行更新改造。

采集松木的標本

蘭友慧(左一)帶隊巡林
根據珙縣松材線蟲病發生情況,她因地制宜制定各鄉鎮的防控攻堅策略。針對松材線蟲病疫情重點鄉鎮,實施“內防擴散、外防輸出、全面攻堅”策略,針對重點預防鄉鎮,實施“全面監測、嚴防輸入、快速處置”策略。通過分類精準施策,實現疫情整體可控、逐步壓縮,全縣疫情發生面積和鄉(鎮)疫點數量實現雙下降,扭轉了松材線蟲病在珙縣嚴重危害的態勢。
18年的森防員工作,蘭友慧始終不忘深入基層,向鄉村干部群眾提供技術服務。發現群眾對病蟲害防控知識和法律法規不了解,她就牽頭深入疫木除治山場、林區農戶、涉木加工廠、涉木使用單位,宣傳講解《植物檢疫條例》《四川省植物檢疫條例》《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等林業法律法規、松材線蟲病防控圖冊。發現基層網格員的生物災害防控意識和除治技術有短板,她就牽頭編制珙縣森林病蟲害鑒別和防治手冊,組織技術培訓班,現場指導兼職森防員、護林員、涉木業主認別病蟲害,提高林木病蟲害防治實用技術。了解到除治松材線蟲病疫木采用就地燒毀的方式,農民無補貼收益,她就積極建立社會參與的疫木除治工作機制,讓林農獲得一定補貼,引導和扶持林農建立形式多樣、互幫互助的防治聯合體,降低防治成本,實現農民增收。現在,每次下鄉到村民家中,蘭友慧都會受到他們的誠摯感激。

蘭友慧(左三)入戶宣傳走訪
2008年,巡場鎮天池村4社發生了馬尾松毛蟲危害,松毛蟲爬到農戶家中的墻壁和院壩里,危害范圍內還有一個小學,引起了群眾很大的恐慌。蘭友慧接到鎮政府的報告后,立即和同事一起趕赴蟲害發生現場。女同志們看到路上、地上、墻壁上,到處爬的毛蟲,強忍著內心的害怕,在沒做防護工作的情況下,馬上投入到工作中。通過調查鑒別,認定這次蟲害是受到氣溫偏暖影響而提前發生的馬尾松毛蟲害。蘭友慧及時指導林農用藥,控制了蟲情的大面積爆發,自己卻因為接觸毛蟲產生過敏,醫治了幾周才有所好轉。“接下來的幾年,我們通過監測回訪,發現該地未出現過馬尾松毛蟲大面積危害。”蘭友慧露出滿足的笑容:“當地群眾對我們的服務非常滿意。”
談及森防員的工作艱苦,蘭友慧搖搖頭。她這樣形容自己的工作狀態:穿越森林時,遇見跳躍而過的小松鼠時的欣喜是甜,在無路的高山深谷徒手攀爬是苦,奔跑中的跌倒摔傷是酸,遇到樹叢中突然竄出的蛇時的恐懼尖叫是辣。春去秋來,寒來暑往,這樣的酸甜苦辣構成了森防員多姿多彩的工作日常。蘭友慧的話語里充滿了身為森防工作者的以奮斗為樂、以擔當為樂、以奉獻為樂的積極拼搏精神。此次獲評全國“最美森林醫生”,蘭友慧認為,這是對她平凡工作的肯定。“我會努力踐行自己的初心使命,當好森林醫生,守護好森林資源安全,讓森林生態環境變得更好、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