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 菲 丁漣沭 葛慕蓮 鐘夢詩 王愛鳳*
(1.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淮安第一醫院護理部,江蘇 淮安,223300;2.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淮安第一醫院神經外科,江蘇 淮安,223300;3.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淮安第一醫院腫瘤科,江蘇 淮安,223300)
腦腫瘤是中樞神經常見的疾病之一,又被稱之為顱內腫瘤。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腦腫瘤在國內外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健康,成為了公眾與醫護人員所廣泛關注的疾病[1-2]。腦腫瘤包括神經膠質瘤、垂體腺瘤、腦膜瘤、神經鞘瘤、聽神經瘤等,可有效占位顱內空間,可導致中樞神經受損,還可壓迫腦組織引起顱內高壓,使得患者具有很高的致殘率與病死率[3-4]。手術是目前腦腫瘤的首選治療方法,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手術治療的風險較大,患者術后生活質量較差,自我護理能力較低,也多伴隨有不良心理情緒,在術后也需要加強護理干預[5]。壓力接種訓練(SIT)是應對技能學習程序的具體應用措施,當前在臨床患者的護理康復中應用比較多,但是單獨使用的效果不佳[6]。彈力帶抗阻運動的阻力來自彈力帶,是依靠患者自身力量克服相關外界阻力的運動,可增強個體的肌肉力量,也可增強個體的耐力,從而可全面改善患者的身心狀況[7]。彈力帶抗阻運動具有不中斷、節奏性強、強度低、時間靈活等特點,當前在心血管疾病與腦血管疾病患者中的應用比較多,能改善患者的預后[8]。本研究具體探討與分析了壓力接種訓練結合彈力帶抗阻運動對腦腫瘤術后患者康復的影響,以促進彈力帶抗阻運動的應用,現報道如下。
選擇2022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淮安第一醫院接受住院手術治療的108例腦腫瘤患者,根據隨機數表法將108例患者分為聯合組與傳統組,每組54例,聯合組與傳統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見表1。患者或患者家屬均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次課題研究得到了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淮安第一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
組別例數性別(男/女)年齡(歲)住院時間(d)疾病類型(神經膠質瘤/垂體腺瘤/腦膜瘤/聽神經瘤/神經鞘瘤/顱咽管瘤)身體質量指數(kg/m2)聯合組5425/2954.02±5.6318.80±4.5911/12/24/4/2/122.60±2.59傳統組5426/2855.30±6.3319.35±4.8514/18/14/7/0/122.63±2.78 t/χ20.0371.1100.6057.4260.058 P 0.8470.2690.5460.1910.954
納入標準: ①均符合臨床相應腦腫瘤診斷標準[1];②年齡20 ~75歲;③順利完成手術,處于病情穩定期,能夠適應本次課題研究所采用的護理康復方法;④護理期間無發生死亡情況。
排除標準: ①依從性不佳或者無法依從的患者;②合并其他部位的腫瘤患者;③合并全身感染的患者;④合并精神疾病患者; ⑤合并有免疫系統障礙與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⑥有顱腦手術史的患者;⑦妊娠與哺乳期婦女;⑧合并精神疾病患者。
傳統組給予常規壓力接種訓練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①與患者或患者家屬進行密切溝通,積極給予日常生活指導。②采用集體宣教的方式講解壓力接種訓練相關知識,幫助患者加強自我認知與提高自我管理水平。③積極觀察患者顱內壓與生命體征變化,預防嚴重危急事件的發生。
聯合組在傳統組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彈力帶抗阻運動干預,具體措施如下:①成立抗阻力運動訓練小組,包括運動康復治療師2名、神經外科護理人員4名、延續門診護理人員2名、主治醫師1名,并對小組成員進行前期培訓,使小組成員掌握抗阻力運動的要領及運動時的注意事項。②抗阻力運動采用彈力帶抗阻上肢鍛煉方法,訓練具體時間為上午9:00—11:00,8~16次/組,每個練習動作間歇30~40 s,隔1~2 d /1次,每周3次。③站姿直臂擴胸:鍛煉肌群為背闊肌及其他背部肌肉,患者雙腳與肩同寬平行站立,身體直立并保持抬頭挺胸,兩手分別握住彈力帶一端,吸氣時兩臂同時經前平舉向后拉至側平舉,拳心向外,成挺胸姿勢,停頓后進行動作還原。④彈力帶打拳:鍛煉肌群為上肢肌肉,患者上身保持筆直姿勢,右手緊握彈力,彈力帶反放于背部穿過左腋下至左手,左手緊握彈力帶另一端,30 s后換另外一只手重復上述動作。⑤直立臂彎舉:鍛煉肌群為肱二頭肌,患者單腳踩住彈力帶中部,雙手自然下垂并握住彈力帶,雙腳與肩同寬平行站立,吸氣屈肘,呼氣還原。⑥站姿肩外旋:鍛煉肌群為腹內、外斜肌肌群,患者身體直立,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彈力帶固定于橫桿上緣,屈肘置于胸前,雙手拉彈力帶使肩緩慢外旋直至最大位置,然后再返回開始位置。
聯合組與傳統組護理觀察時間均為2個月。
①比較護理前后聯合組與傳統組患者的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評分,抑郁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價,焦慮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評價,分數與患者的負面情緒呈正相關性[8]。②在護理前后采用自我管理行為量表評定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飲食攝入、認知性癥狀管理、耐力鍛煉、醫患交流、體能鍛煉等維度,總分為50分,分數越高表明自我管理能力越強。③比較聯合組與傳統組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采用滿意度調查問卷(醫院自制量表,信效度在0.85以上,包括對護理技術、護理素養、護理態度等內容),總分為100分,其中90~100分(滿意)、75~89分(較滿意)、60~74分(一般)、<60分(不滿意),滿意度=(滿意+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④聯合組與傳統組的生活質量采取SF-36量表進行評定,包括生理能力、情感生活等維度,每個維度為0~100分,評分與患者生活質量成正比。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24.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M(Q1,Q3)表示,比較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聯合組與傳統組在護理后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明顯高于護理前(P<0.05),護理后聯合組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高于傳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聯合組與傳統組護理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評分變化比較 (,分)

表2 聯合組與傳統組護理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評分變化比較 (,分)
組別例數護理前護理后tP聯合組5431.48±3.1845.28±3.1732.516<0.001傳統組5431.54±2.5840.10±2.2218.557<0.001 t 0.108 9.836 P 0.914<0.001
聯合組與傳統組護理后的焦慮SAS評分與抑郁SDS評分均明顯低于護理前(P<0.05),護理后聯合組的焦慮SAS評分與抑郁SDS評分低于傳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聯合組與傳統組護理前后焦慮及抑郁評分變化比較 (,分)

表3 聯合組與傳統組護理前后焦慮及抑郁評分變化比較 (,分)
組別例數SDS評分tPSAS評分tP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聯合組5446.77±5.7530.15±4.1531.438<0.00148.05±5.2030.45±4.8734.173<0.001傳統組5446.43±5.5539.67±4.3211.855<0.00148.44±4.4637.28±6.1118.378<0.001 t 0.313 11.6780.418 6.424 P 0.755<0.0010.677<0.001
聯合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傳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聯合組與傳統組護理后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n(%)]
護理后聯合組的心理健康、身體協調、社會職能、生理能力、情感生活等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傳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聯合組與傳統組護理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分)
組別例數心理健康身體協調社會職能生理能力情感生活聯合組5481.34±5.6670.87±4.4673.77±3.5875.54±2.8575.61±5.67傳統組5471.67±8.4362.56±5.5664.32±4.4465.33±6.5566.87±5.55 t 6.998 8.567 12.175 10.503 8.095 P<0.001<0.001<0.001<0.001<0.001
當前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劇,已經導致國內外出現了相應的社會問題,尤其是老齡化使得腦腫瘤的發病率顯著增加[9]。隨著醫學技術的提高,手術可顯著降低腦腫瘤患者的致殘率與病死率,但是手術的創傷比較大[10]。很多患者在術后伴隨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1]。本研究顯示聯合組與傳統組在護理后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明顯高于護理前(P<0.05),護理后聯合組的自我管理能力評分高于傳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組與傳統組護理后的焦慮SAS評分與抑郁SDS評分均明顯低于護理前(P<0.05),護理后聯合組的焦慮SAS評分與抑郁SDS評分低于傳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壓力接種訓練結合彈力帶抗阻運動應用于腦腫瘤術后患者的康復,能緩解焦慮、抑郁情緒,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從機制上分析,與有氧運動相比,抗阻力運動引起的心率反應較低,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其通過形式多樣的抗阻力運動宣教活動,提高患者健康意識,對患者抗阻力運動進行有效監督,提高患者的抗阻力運動效果,改善患者的預后[12-13]。
彈力帶抗阻運動能夠使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促進血液循環,調節及改善患者的血脂代謝,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14-15]。并且其可以緩解長期術后護理與疾病對患者產生的負面影響,促進患者建立戰勝疾病信心[16]。本研究顯示聯合組護理后的護理滿意度為98.15%,傳統組為85.19%,聯合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傳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壓力接種訓練結合彈力帶抗阻運動應用于腦腫瘤術后患者的康復,能提高護理滿意度。同時彈力帶抗阻運動有利于調節患者的壓力水平,協助患者有效應對,促進積極的自我管理,讓患者積極接受治療與護理,促進自我預后的改善[17]。
腦腫瘤術后患者的康復周期比較長,一部分患者難以堅持,往往放任疾病發展,導致生活質量下降。壓力接種訓練具有一定的近期效果,但是無法提高患者肌肉力量,改變機體的內環境,從而很難持續性地改善患者預后[18]。本研究顯示護理后聯合組的心理健康、身體協調、社會職能、生理能力、情感生活等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傳統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壓力接種訓練結合彈力帶抗阻運動應用于腦腫瘤術后患者的康復,能提高生活質量。不過彈力帶抗阻運動在實際應用中需有針對性,既要保證一定的運動強度,又要保證運動的安全性[19-20]。
綜上所述,壓力接種訓練結合彈力帶抗阻運動應用于腦腫瘤術后患者的康復,能緩解焦慮、抑郁情緒,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還可改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