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7日,2023年廣東省設區的市立法工作座談會在佛山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實施新修改的立法法,學習貫徹2023年全國地方立法工作座談會精神,緊緊圍繞省委“1310”具體部署,總結交流了我省設區的市地方立法工作成果和經驗,推動新時代新征程地方立法工作高質量發展。
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黃寧生結合我省各市立法實踐,就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代設區的市地方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質量作講話。
黃寧生指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立法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包括立法的政治原則、立法的目標、立法的主要任務、立法的功效作用、立法的指導原則、立法的著力點和立法的主體責任,內容十分豐富。總書記還對地方立法工作作了四個方面具體明確的指示要求,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并將其作為新時代設區的市地方立法工作的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一是緊扣大局。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要圍繞地方黨委貫徹落實黨中央大政方針的決策部署,創造性地做好立法工作,更好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攻堅任務。設區的市立法要把立法決策同本地改革發展決策更好結合起來,通過法定程序使黨的政策、中央精神和上位法落地生根,解決好法治通達群眾、通達基層“最后一公里”問題。二是著眼急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急用先行,要有步驟、分階段加快推進重要領域立法,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待,發揮法治對改革發展穩定的引領、規范、保障作用,以立法高質量保障和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設區的市地方立法工作要找準著力點、切入口,在立法權限范圍內,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保障改善民生、維護國家安全等方面制定出更多有效管用的良法善法。三是著力解決實際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地方立法要有特色,需要幾條就定幾條,能用三五條解決問題就不要搞“鴻篇巨制”,關鍵是吃透黨中央精神,從地方實際出發,解決突出問題。這就要求設區的市地方立法必須把準功能定位,突出實踐特色和針對性、適用性、可操作性,發揮協同效能,更有效地解決實際問題。四是維護國家法治統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維護國家法治統一是嚴肅的政治問題,各級立法機構和工作部門要遵循立法程序、嚴守立法權限,切實避免越權立法、重復立法、盲目立法,有效防止部門利益和地方保護主義影響。在設區的市地方立法工作中,必須把牢不抵觸原則,防止和杜絕違背上位法規定、地方立法“放水”等問題,堅決維護國家法律體系和諧統一。
黃寧生表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提高立法質量的重要論述,具有很強的政治性、理論性、指導性、實踐性,我們要在學深悟透弄通做實上下功夫,自覺用以指導和推進新時代設區的市地方立法工作,落實到立法實踐的全過程、各方面。要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進行法規制度設計、破解立法難題,以新擔當新作為開創設區的市地方立法工作新局面,推進新時代設區的市地方立法工作高質量發展。
黃寧生表示,我省設區的市緊緊圍繞省委市委中心工作,結合本地實際,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制定修改了一批順應時代要求、反映人民意愿、體現地方特色的地方性法規。至2023年9月共330件設區的市地方性法規獲得批準,有效保障和促進了各地經濟社會健康有序發展。
一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把握立法工作正確政治方向。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切實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地方立法工作全過程各方面,認真學習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將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法規中,把黨言黨語轉換成法言法語。立法工作中的重大決策、重大事項、重要情況,及時主動向同級黨委請示報告,確保重要立法活動在黨的領導下進行。
二是認真履行立法職權,有力保障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立足各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加強城鄉建設與管理、生態文明建設、歷史文化保護和基層治理立法,切實做到“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應”。
三是開門立法民主立法,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不斷豐富公眾有序參與立法途徑,建好用好基層立法聯系點,靈活運用調研、座談、聽證、評估等方式,把立法工作建立在堅實的民意基礎上。
四是完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人大主導作用。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切實擔起責任,充分發揮在確定立法選題、組織法規起草、重大問題協調、審議把關等方面的主導作用。
五是注重有效管用,突出地方立法特色。地方特色是地方立法的生命力所在。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堅持問題導向、實踐導向、目標導向,制定了一批解決當地實際問題,具有地方特色的法規。
六是著力加強能力建設,打造立法專業隊伍。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貫徹落實省委《關于加強我省立法工作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強新時代人大工作的意見》,法工委基本設置了綜合、法規、備案審查職能科室,配備約10名立法工作人員。注重加強立法能力建設,通過舉辦講座、參加全國和省的立法培訓班,派員跟班學習等各種形式,加強立法人才培養。
黃寧生指出,經過這些年立法實踐,各市立法工作取得了較為顯著成效,但仍然存在立法選題不夠精準;立法體例單一;立法“同質化”現象突出;法規精細化程度不夠;對不抵觸原則把握不準;立法能力有待加強等問題,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改進。
黃寧生強調,要深刻認識新時代新變化新要求,服務中心大局,圍繞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各市市委工作舉措,謀劃、推動設區的市地方立法工作,不斷完善黨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依托、各方參與的立法工作格局,通過高質量立法推動高質量發展。
緊扣大局著眼急需,編制好執行好年度立法計劃。立法法修改,增加了設區的市可以就“基層治理”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進一步擴大立法權限。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要認真學習實施新修改的立法法,在地方黨委的領導下當好主角。一是要加強選題立項。因需應時統籌有序,抓好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的編制,統籌做好與國家、省年度立法計劃的銜接。二是要聚焦解決實際問題。堅持小切口立法選題,在“小而精”上下功夫,防止大而全、小而全。三是要數量服從質量。立法數量與立法能力相匹配,區分輕重緩急、不搞數量攀比、不貪多求大,防止重復立法、盲目立法。四是要時間服從質量。堅持時、度、效相統一,成熟一個、出臺一個。同時,要克服部門利益傾向,防止列入立法工作計劃的項目因部門爭權諉責久拖不決。
堅持不抵觸有特色可操作,把握好問題導向實踐導向目標導向。要立足功能定位,針對立法同質化等問題,把握好“三個導向”,切實提高立法的針對性、精準度、實效性。要準確把握合法性標準,不搞越權立法,自覺維護國家法治統一。要立足市情實際,因地制宜、因時制宜,摸清問題,找準對策,把立法同本地實際具體地、歷史地結合起來。要科學嚴密地設計法規規范,有針對性地作出規定,能具體就具體,能明確就明確。要處理好立法與改革的關系,堅持守正創新,尊重和體現客觀規律,把發展改革中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成熟的經驗及時寫入法規,對于需要探索創新的作出原則性規定,保持法規的連續性、穩定性、開放性。
積極推進協同立法,不斷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立法法修改,明確設區的市可以根據區域協調發展需要,協同制定地方性法規,建立區域協同立法工作機制。我省積極開展區域協同立法,既有省市協同,也有市際協同,積累了一定實踐經驗,希望各市繼續探索,加大協同立法力度,聚焦促進粵港澳大灣區九市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制造業當家和產業有序轉移,統一市場制度規則,暢通要素資源流動,跨區域山川河流治理,基本公共服務跨區域便利共享等,推進區域協同立法質效雙提升。比如,廣州、清遠等市可以在探索推動產業有序轉移,促進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立法上下功夫;深圳、東莞、惠州等市可以在探索推動生態環境協同治理的立法上下功夫。
加強立法宣傳引導,講好人大立法故事。各市人大要同步謀劃、統籌安排好立法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把立法工作同普法工作有機結合,使立法的過程成為宣傳和普及憲法法律法規、弘揚法治精神、廣泛凝聚共識的過程。要在各個環節,加強與新聞媒體溝通,提高立法工作的發聲率、見報率、出鏡率,增強在新聞宣傳中的能見度。要把輿情風險研判和應對工作做細做實,及時掌握情況、審慎評估研判,完善應對工作流程,做好預案,通過記者吹風會等方式加強正面輿論引導。要在法規出臺后,通過新聞發布會、實施座談會、電視專題片等形式對法規進行宣傳解讀,營造法規實施良好氛圍。實施一段時間后,再通過開展立法后評估和執法檢查,更好推動法規落地落實。
加強立法隊伍建設,提升立法工作能力水平。各市人大常委會要高度重視立法隊伍建設,進一步完善立法機構設置。比如,個別市法工委未設置獨立的法規和備案審查機構,要按照省委文件要求,抓緊推進相關工作,為立法提供好組織保障。比如,一些市存在長期抽調立法崗位干部從事其他工作等立法隊伍弱化問題,要保持隊伍穩定,不斷充實優化立法隊伍。要完善立法人才培養培訓機制,注重在立法工作實踐中磨練隊伍、積累經驗,不斷提升專業能力。要健全立法專家顧問制度,充分發揮立法研究中心、地方立法研究基地和立法咨詢專家作用,用好“外腦”、用足“外力”。要用好技術支撐,借助全省備案審查信息平臺和智慧立法綜合應用平臺,運用智能輔助技術,提升立法工作信息化、規范化水平。
完善審查指導工作機制,加強分類指導。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要以提高立法質量為目標,以合法性為審查標準,繼續完善審查指導工作機制,發揮先進典型帶動作用,有計劃、有重點地分類加以指導。要突出重點地區。對立法能力偏弱的地區,以指導修改完善具體法規為抓手,以干代訓,著力幫助提升立法能力。要突出重點項目。對選題有鮮明地方特色的立法項目,如梅州市校園足球發展促進、茂名市化橘紅保護等方面的法規,要主動參與立法調研,協助打造精品良法;對調整的社會關系比較復雜、難度較大的立法項目,如物業管理等方面的法規,要有針對性指導、幫助解決難題;對選題相同的立法項目,如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的法規,要指導在內容和體例上結合當地實際增強特色,避免立法同質化。此外,還要繼續辦好立法培訓班,加強同各市的聯系,省市同題共答、同向發力。還要開展典型立法案例等梳理工作,通過選樹年度全省設區的市高質量立法案例,進一步激勵和推動我省立法工作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