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圖 劉玲玲
8月下旬的廣州,天氣炎熱,走進廣州市花都區人民醫院門診樓大廳,以往熙熙攘攘的繳費窗口明顯安靜了好多,不再讓人有煩躁焦慮的感覺。“我開通了就醫信用無感支付,看病繳費起碼快了一小時,整體感覺挺智能便捷的,省時又省心。”前來就診的吳先生說。
這一便民舉措源自廣州市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上,由人大代表無記名投票差額選出的2023年廣州十件民生實事之一:方便群眾就醫結算,擴大就醫信用無感支付“先看病后付費”試點。市人大社會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就醫無感支付入選民生實事,以“小切口”見“大民生”,直擊群眾“排隊煩”痛點,讓群眾不用多頭跑、反復跑,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是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
“繳費慢!”“排隊煩!”……在走訪調研過程中,人大代表經常聽到群眾反映就醫時遇到此類問題。群眾的抱怨和吐槽背后,是提升就醫體驗的迫切期盼。今年以來,市人大常委會社會委持續聚民生實事辦理,督促有關部門切實為群眾提供良好的看病就醫環境。
無感支付是聚焦群眾就醫排隊煩、繳費難推出的便民舉措,是現有醫保移動支付、互聯網支付等醫保支付模式的再提升。無感支付入選民生實事后,廣州醫保部門迅速行動起來,重點動員三級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參與試點,并聯合銀聯、銀行推動參與試點的醫療機構進行流程優化及系統改造,實現上線運行。
無感支付不僅對就醫流程進行了簡化,還是“信用+醫療”的融合創新。廣州醫保部門介紹,參保人可通過銀聯“云閃付”APP等渠道激活醫保電子憑證,并綁定任一試點銀行借記卡、信用卡或醫保專屬信用產品簽約開通“無感支付”服務。
“廣州市醫療保障部門已開通參保人就醫信用無感支付!您可享受此服務。……誠邀您現在辦理簽約,以備有需要時使用。”
8月15日,市民柳小姐收到來自廣州醫保部門的短信,她通過“廣州醫保”微信公眾號了解后,便毫不猶豫開通了簽約。對比之前看病幾分鐘,排隊一兩個小時的就醫體驗,她對無感支付減去了反復排隊繳費環節表示滿意。“人大和政府共同發力解民憂,確確實實是為群眾辦了一件大實事。”柳小姐由衷地點贊。
群眾的滿意度背后,是作為督辦部門的市人大社會委盯緊民生實事辦理落實,打出監督組合拳,克服各種難題,提升民生實事辦理加速度。實行無感支付存在哪些技術和政策障礙?能否優化支付流程?3月3日,社會委召開民生實事項目對接會,就如何辦好民生實事與牽頭部門市醫保局進行了深入討論交流。
民生實事辦理進展如何?如何進一步推進?今年“更好發揮代表作用”主題活動月期間,社會委通過面向社會委專委會全體委員開展線上問卷調查等形式收集意見建議。
8月2日,社會委又組織醫保局召開專題溝通會,問進度,出點子,求實效,力求一督到底。

廣州市花都區人民醫院門診一站式服務中心無感支付咨詢窗口
按照監督工作計劃,今年年底,市人大常委會還將聽取市政府對民生實事辦理情況的匯報。
目前,廣州市已建立起面向廣州市社會醫療保障參保人,覆蓋普通門診、門診特定病種及住院等所有就醫場景的無感支付體系。
截至今年8月底,廣州市已有22家就醫量大的三級醫保定點醫療機構上線該便民服務項目,全市每個區均有1家以上,提前實現該民生實事年度目標。
“無感支付,是辦到老百姓心坎上的民生實事。”市人大代表、花都區人民醫院副院長徐潔萍表示。
從今年2月15日起,參保人在“廣州市花都區人民醫院”公眾號掛號時選擇“信用就醫”支付方式,即可在門診就醫時自動結算,享受安全、便捷、免排隊的醫保無感支付服務。徐潔萍結合醫院實際情況介紹,參保人在醫生診室就診結束后,醫院系統在后臺關聯了醫保系統直接發起結算,也就是處方一開就完成結算了,參保人可直接去取藥或做檢查。其中,應由醫保基金報銷的部分將自動實時記賬結算,應由個人負擔的費用將自動在醫保個人賬戶或簽約賬戶中實時扣減。完成結算的同時,系統向患者手機發送本次就診結算的短信及電子收據,列明醫保記賬及自付金額。
方便就醫群眾的同時,醫療機構人力資源配置也得到優化。徐潔萍表示,排隊繳費的人減少了,醫院收費窗口從原來的40多個減少至20多個。“老年人往往因為看不清數字、記不住密碼或者對醫院電子設備不熟悉等因素,在就醫過程繳費是個難題,如果年輕人能替家中老人設定好無感支付后,老人家在醫院只需完成就醫流程就可以,再也不用為繳費的事操心,值得加強推廣。”
目前,廣州醫保部門持續進一步拓展可提供無感支付服務的定點醫療機構,簽約、使用人數及支付金額已逐漸增加。據統計,目前簽約人數約2.63萬,使用約2300多人次,使用金額近33萬元。
市人大代表張思君一直高度關注該民生實事的辦理進度,她建議加大宣傳力度,讓惠民舉措更加廣為人知。市人大代表馬粵君則建議,無感支付涉及個人銀行賬戶,在切實提升群眾就醫體驗的同時要加強保護個人信息安全。